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庆油田以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9日 15:08  新浪财经

  近几个月来,大庆油田腹地长垣油田采油一厂的员工们紧盯着原油1000万吨的年产量目标,定方案、上措施,一刻也不敢放松。而大庆外围的头台油田员工同样在为30多万吨的年计划而奔忙。

  千万吨之于几十万吨,一大一小。可是,对于大庆油田原油产量稳产4000万吨的重任都很重要。长垣这样的大油田有大油田的担当,头台等小油田有小油田的奉献,稳定中心大油田,进攻外围小油田,共同构建起4000万吨稳产的新希望

  不到大庆油田,就感受不到实现原油稳产4000万吨到底有多难!从世界范围来看,许多油田青春期往往只有短短30年,然后就迅速衰竭。而要让已开发50年的大庆油田在4000万吨的“重量级”上再稳产一段时间,所有了解大庆油田的人都慨叹,这是世界级的难题!

  而从大庆油田的具体实际来看,占大庆油田总产量83%的长垣油田是典型的高含水、高采出程度老油田,目前综合含水高达90%以上,井井高含水,层层高含水,其中主力油田采收率也已达到50%,这是当今世界同类油田最高水平,挖潜困难。现在主要是运用水驱挖潜和三次采油技术。而长垣外围的龙虎泡、敖南等小油田大多都是低丰度、低渗透、低产量的油藏,有的井日产量只有0.3吨,开发难度同样极大。

  非常任务需要非常手段。要完成这一既定目标,中央领导高屋建瓴地指出:高科技是大庆油田的新希望,要用高科技打好新时期的新会战。

  那么稳产的着力点在哪里?毫无疑问,长垣这样的大油田是中流砥柱,必须靠科技的力量,进一步提高老油田的采收率。

  科技创新无止境,老油田挖潜不停步,大庆油田多年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上世纪80年代,面对含水已近80%的状况,有悲观主义者就说大庆油田已是夕阳在即。而大庆油田就在这时开始了聚驱技术研究,当时正值国外三次采油技术探索受挫,纷纷下马。因此,有国外专家不以为然地说:“要突破我们未突破的技术,那是不可能的。”

  大庆油田科研人员却毫不动摇。多年奋战,终于攻破“堡垒”:特高含水期注聚合物,在水驱的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0个百分点,打破了国外专家认为聚驱只能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至5个百分点,油田特高含水期不能注聚合物的断言。如今,大庆油田三次采油配套技术全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中,复合驱油技术获得美国、俄罗斯、英国等6个国家专利授权。今天的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年产量达到1000万吨。

  50%的采收率,面对这一世界奇迹,似乎是已经没有任何挖潜的空间了。可是自信的大庆人却喊出了“资源有限,科技无限”的口号,他们又向技术含量更高、驱油能力更强的三元复合驱技术进发,试图攀登更高的山峰。

  历经20多年求索,他们的梦想再次成真,三元复合驱技术终获成功,它比水驱多提高采收率20个百分点,让世界惊叹。目前,三元复合驱技术已进入工业化试验阶段,即将成为“十一五”和“十二五”大庆油田三次采油的主导技术。

  除此之外,在“两高”油田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方面,大庆油田正在研究的泡沫复合驱油、微生物驱油、二氧化碳驱油等处于世界前沿的采油技术,而且均已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其中泡沫复合驱油采油三厂试验区已把综合采收率提高至60%以上,让国外专家瞠目结舌,被誉为“世界最前沿的驱油技术”。

  原油稳产4000万吨,纵然需要大油田发挥支柱作用,但是也离不开头台、榆树林等小油田的贡献。它们年产不足百万吨,可也是实现4000万吨稳产的有力保障。

  长垣外围小油田储层孔隙度小,特别致密,渗透率都在1个毫达西以下,而且储层分布零散。有专家说,长庆油田的“三低”油藏开发已属于世界级课题,可是长庆的油层砂体连片,如果说它是一个个“土豆”,大庆外围则是撒了一地的“芝麻”。在大庆开采低渗透油藏,就好比在千米地层下拣“芝麻”。有人说,主力长垣油田的油井产量是以吨计量的,而外围小油田的产量是以斤计量的。

  可是大庆技术人员发扬攻坚啃硬的精神,持续攻关,采用压裂等储层改造技术、水平井技术、稠油热采等技术开发外围“三低”小油田,取得了明显效果。特别是运用水平井技术开发薄油层,平均单井日产达到8吨以上,是直井的3到6倍。而在海拉尔油田,由于压裂技术的进步,增储上产形势喜人,近两年探明储量超过两亿吨,形成了每年近百万吨的产能。

  正是由于技术的不断突破,外围“三低”油田开发不断取得进展,使管辖着几十个小油田的采油九厂产量在几十万吨徘徊多年后,欲重上百万吨。

  “两论”起家的大庆人最讲哲学。大油田与小油田不是简单的相加,注重大油田的开发,不断深化对小油田的认识,符合大庆一贯的找油思路。这种抓大不放小的战略思想,正体现了大庆油田实现原油持续稳产4000万吨的信心与决心。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