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2009年1月)
油田大事:
1958年
2月27日—28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听取石油工业部汇报,提出:“对松辽、华北、华东、四川、鄂尔多斯五个地区,要好好花一番精力,研究考虑。”还说:“真正有希望的,如东北、苏北和四川这三块搞出来,就很好。”
3月初 石油工业部贯彻邓小平指示,决定战略东移,并把松辽盆地作为主战场。
4月17日 地质部普查大队在位于松辽盆地的吉林前郭发现含油砂层,证明松辽盆地生油。
4月中旬 石油工业部松辽勘探大队成立。
5月16日 石油工业部成立松辽勘探处,宋世宽任处长。
6月26日 《人民日报》在显著位置刊登“松辽盆地有石油”的消息。消息说:“松辽平原不久将成为我国重要的油区之一”。
6月27日 为加强松辽勘探力量,先后从西安、玉门、青海等地调来1000多名职工。改松辽勘探处为松辽勘探局,李荆和任局长兼党委书记。
7月9日 位于黑龙江省安达县任民镇的松基1井开钻。
8月6日 位于吉林省前郭旗的松基2井开钻。
9月初—14日 松辽局向石油工业部提出松基3井方案及补充依据。
10月上旬 松辽局基准井研究队确定了位于黑龙江省肇州县大同镇松基3井设计井位。
11月11日 松基1井于井深1879米处遇到变质岩,证明无油层,完钻。
11月29日 石油工业部正式批准松基3井井位。
12月 苏联石油地质专家布罗德到松辽盆地考察,确认松辽盆地是石油勘探最有利地区。
1959年
1月底—2月初 石油工业部领导对松基3井的有关资料再行审查。
2月24日 地质部、石油工业部联合批准1959年松辽盆地勘探总体设计。
3月22日 松基1井固井试油,未见到油流。
4月11日 32118钻井队到松基3井就位,开钻。
7月初—20日 松基3井取芯,见到含油砂层,含油饱满,气味浓烈。
7月22日 康世恩同苏联专家米尔钦柯、安德列耶柯到哈尔滨了解松基3井的情况,他决定在1416.76米处完钻、试油。
7月底—8月初 彭佐猷、赵声振、邱中建、蒋学明等试油、固井专家到松基3井现场指挥射孔,试油。
8月29日 松基3井固井完毕,经电测各项指标合乎要求。
9月6日 松基3井在高台子层进行射孔,开始试油。
9月26日 松基3井喷出工业油流,发现大庆油田。
10月1日 葡萄花构造上的第一口基准井——葡1井完钻。
10月7日—8日 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提出把大同镇改为大庆镇,以这里出油庆祝建国10周年;石油工业部将这个新发现的油田定名为大庆油田。
11月 余秋里在石油工业部领导干部会议上,要求做好“大战松辽、支援松辽”的思想准备。
12月26日—29日 余秋里视察松基3井和葡萄花、高台子的勘探情况,并决定甩开勘探,在萨尔图、杏树岗、喇嘛甸构造上各打一口探井。
1960年
1月7日 葡7井、葡4井、葡20井陆续喷油,葡萄花油田形成规模。
2月12日 石油工业部部署开展大庆石油会战,部党组亲临前线指挥,部机关以一半力量参加会战,各地参加会战人员限期到大庆报到。
2月13日 石油工业部向中央呈报《关于东北松辽地区石油勘探情况和今后工作部署问题的报告》。
2月20日 中共中央转发了石油工业部党组的报告,同意在松辽地区开展石油大会战,并要求各地予以支援。
2月21日—3月3日 松辽石油会战第一次筹备会议在哈尔滨召开,宣布成立松辽石油会战领导小组,康世恩任组长,唐克、吴星峰任副组长。
2月22日 中共中央发文,同意“动员三万名退伍兵给石油工业部”,参加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工作。
2月24日 太平屯构造第一口探井——太2井喷油。
3月9日 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主持召开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东北协作区省、市长参加的会议,要求各省、市、国务院各部门大力支援“大会战”。
3月11日 萨尔图构造第一口探井——萨66井(原名萨1井)喷出高产油流,证明油田的主力层在长垣的北部,并发现了萨尔图油层。
3月15日 黑龙江省成立支援石油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全力以赴,全力支援”的方针。
3月14日—17日 会战领导小组研究调整勘探部署,把会战中心移向萨尔图,会战队伍挥师北上。
3月17日 石油工业部党组要求各厂、矿、院、校抽调精兵强将、头等设备,自带工资,参加会战。
3月25日 王进喜带领1262钻井队(现1205队),从玉门来大庆报到。
3月25日—27日 松辽会战第二次筹备会议召开,余秋里、康世恩出席会议,会议确定集中力量拿下萨尔图油田。
4月1日 松辽石油勘探局由长春市迁到安达县办公。
4月8日 中共石油工业部机关党委在安达县正式办公,负责领导石油会战的政治工作,部机关和松辽石油勘探局机关共同组成石油会战领导机关,余秋里任书记,吴星峰、雷震任副书记。
同日 杏树岗构造第一口探井——杏66井(原名杏1井)喷油,表明杏树岗油层进入到厚层高产区。
4月9日—11日 第一次油田技术座谈会在安达召开,会议强调在油田地质工作上要做到“四全、四准”和20项资料齐全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