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庆油田之最:开发(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7日 15:18  新浪财经

  1982年9月7日至11日,由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和联合国技术合作促进发展部主办,在大庆召开了“国际油田开发技术会议”。石油工业部部长唐克、顾问张文彬和联合国副秘书长毕季龙参加了会议。中国方面会议主席是石油部科技委员会主任、石油专家闵豫,联合国方面会议主席是美国著名地质学家迪基教授。24个国家及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专家71人、中方技术专家201人、中国石油系统列席代表303人参加会议。会议围绕当前世界各产油国在油田开发方面所需求的共同目标,集中讨论了“油田地质开发”、“提高采收率”、“油藏模拟”、“碳酸岩油藏的生产实践”,以及“油田开发研究中提出的新概念”五个方面的学术问题。会议期间,中外专家共宣读论文32篇,其中有石油部谭文斌、王乃举、蒋兰撰写的《中国油田的注水开发》,王志武、王启民、兰承静、罗祥撰写的《大庆油田提高注水开发效果的途径》等6篇论文。外国专家对大庆油田注水开发技术给予很高评价,认为中国在根据油藏地质特点选定井网方面做得出色,是个好的样板。

  【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开采表外储层】

  进入八十年代,随着稳产期的延长,油田逐步进入高含水期,主力油层含水已高达60%以上。如何实现5000万吨稳产再10年的目标,成为面临的重大挑战。1984年,在编制第二个5000万吨稳产10年规划任务期间,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带领科研人员把研究方向瞄准了厚度只有0.5米的表外储层。按照国际惯例,这是被判“死刑”的油层。通过7年的艰苦研究、刻苦攻关,对1500多口井地质解剖、分析,4个试验区45口井的试油、试采,10口取芯井的岩芯测定和分析,对表外储层的地质特征、潜力分布、开采条件、产能特点、挖潜效果及开发效益都有了深刻的认识,使开采试验取得突破性进展。并摸索出一套开发表外储层的技术,实现了由主力油层向薄差油层开采的过渡和产油量的接替。表外储层的开采成功,突破了低贫油层的开采禁区,保证了油田稳产再10年目标的实现。据计算,油田表外储层地质储量可达7.4亿吨,可采储量近2亿吨,按每吨3000元计算,可为国家创造6000多亿元的财富,相当于又找到一个大型油田。

  【“三低”油藏有效开发居国际领先水平】

  自1985年起,经过10多年的研究和攻关,大庆勘探开发研究院建立起一套“三低”(低渗透、低产、低丰度)油藏有效开发技术,有力地支持了大庆外围油田增储上产。该套技术在储层砂体预测和井网优化设计方面居国际领先水平。

  【高含水后期剩余油描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自1996年起,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在引入数学模糊综合评判和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技术的基础上,建立发展了一套完整的多油层砂岩油田高含水后期剩余油描述技术,剩余油描述精度超过80%。该技术总体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世界上首先形成储集层泛碱交代作用理论】

  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在对松辽盆地深层和海拉尔盆地特殊储层进行科研项目攻关的同时,获得重要的石油地质新发现——储集层泛碱交代作用新理论。该理论是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提出的涉及陆相储层勘探石油地质研究的重大突破,其基础研究成果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对油田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新理论。该理论一经提出,即得到国际石油界最高层次会议组织即世界石油大会的认可。

  泛碱交代作用是指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和非典型沉积岩以及海拉尔盆地特殊储层岩石中,以广泛钠长石化为主线的、与深部作用有关的岩石矿物学现象。受断裂和深源烃碱流体影响,有明显的热液作用特征,表现为Na、K、Si、Al、CO2、H2O、OH-、Ca、Fe、Ti、S、F等在岩石矿物中的综合涨落现象,以碱金属Na、K交代、蚀变作用为核心特征,并伴生特殊的岩石矿物交代、胶结、蚀变、充填、溶解、水的释放等现象。

  已经证明,泛碱交代作用与幔汁即深源含烃碱流体的上升作用(垃圾效应)密切相关,后者是深层天然气形成和储集的重要动力介质,泛碱交代作用对促进有机酸形成和烃类运移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深层气的储集有绝对密切的关系。该区的天然气是无机和有机条件混合作用的结果。受该理论指导,在海拉尔盆地发现以柯绿泥石、钠板石为特征的极特殊成岩矿物系列共生组合,解决了涉及储层方面的技术难点。

  【在世界首次进行聚合物驱后应用热采技术提高采收率研究】

  2002年8月,为开展大庆油田西部斜坡区稠油资源评价,在江37井区完钻大庆第一口完全按热采技术规范设计的稠油开发井。该井由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发研究二室热采组提出设计方案、设计井位及钻井跟踪。目前该井已投入热采生产。

  2002年9月,在大庆朝阳沟油田低渗透扶杨油层,开展了蒸汽吞吐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现场试验,该试验在低渗透油层的开采技术上获得突破性成功,为国内外首创。研究院开发研究二室完成了该技术的可行性评价、技术论证及试验方案设计。

  1993年10月葡南地区葡浅12区块黑帝庙油层投入稠油热采开发,这是大庆油田首个针对稠油投入热采开发的区块,由研究院首次开展方案设计并投入实施。

  2004年葡南地区葡浅12区块黑帝庙油层提交稠油探明储量,这是大庆油田第一次提交稠油探明储量。

  2003年研究院开发二室针对聚合物驱油层剩余油挖潜问题,开展了聚合物驱以后应用热采技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该技术为国内外首创。2005年在江55-38-38井完成了冷冻取芯,该技术在大庆油田首次应用,研究院开发二室提出设计方案,并跟踪实施。

  【国内唯一集试井预测、设计、分析、评价和生产优化于一体的试油测试综合评价体系】

  试油测试评价系统包括试井分析、试井设计、不稳定IPR计算、产能试井及储量计算、节点分析、报告排印及试井附件七部分功能。该系统在大庆油田勘探及开发井上应用覆盖率达92.56%,在国内的江苏油田、青海油田、冀东油田、河南油田、塔里木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华北油田、四川油田、吉林油田、大港油田、中原油田、辽河油田、江汉油田、胜利油田、渤海油田等16个油田20多家单位进行了现场应用,油田覆盖率达到70%以上。同时,试油测试评价系统还成为测试分公司对外招、投标和对外技术服务的有力辅助工具,先后在渤海、冀东、青海、大港油田使用,为甲方提供了油层参数、边界距离等有价值资料,搞清了构造、砂体分布情况,为下步勘探开发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是国内应用最广的综合性试井评价软件。

  【全国唯一的二氧化碳驱油现场试验】

  二氧化碳驱油现场试验是由法国石油研究院、德西尼普、埃尔夫陈奎坦三家公司合作咨询,部级“七五”、“八五”期间定点科技攻关项目,也是国内首次开展的二氧化碳非混相驱油先导性小型矿场试验项目。注二氧化碳试验前,先期进行了水驱空白试验,从1990年10月18日开始至1991年7月16日结束。试验区综合含水98.6%,全区累计产液20.0168万吨,产油0.4427万吨。1991年6月24日,注入站48KVCR燃气引擎压缩机组试运一次成功。同年7月17日,注二氧化碳矿场驱油试验正式开始,日注气65000多标方,注气层位为葡Ⅰ2层,原始地质储量14.6155万吨,采出程度39.4%。截至1993年3月31日,全部注完设计气量。全区累计注水量26.7794万立方米,累计注二氧化碳气量18142954标立方米,累计产液62.1020万吨,累计产油1.4282万吨,日产油量由注气前的9.65吨增加到17.1吨,日增油77%,采油率提高4.67%,综合含水由98.6%降低到97%,现场试验取得较好效果。

  【全国最长密闭取芯段井】

  2003年9月4日,大庆油田井下作业分公司修井二大队15109队负责施工的全国最长密闭取芯段井——南1-12-检232井顺利完工。此井位于萨尔图油田南一区,取芯目的主要是检查南一区经过注采后的地下情况,为油田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是目前全国油田史上密闭取芯段最长、录取资料最多的取芯井。设计井深1215米,工期45天,密闭取芯段544米,收获率为95%,密闭率90%。该井于2003年8月3日16时开钻,9月4日固完井,实际完钻井深1215米,工期31天,密闭取芯总进尺558米,芯长548米,收获率为98.2%,密闭率93.1%。密闭取芯筒次64次,全井起下钻75次。创出了一个班组在8小时内起下钻两次,出芯两次,生产班组一班在本井施工中共出芯24次筒的高指标。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