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朱民:绿色行业将是下一次全球经济的推动力量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3日 14:27  新浪财经
朱民:绿色行业将是下一次全球经济的推动力量
  2009年4月22日,由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主办的“2009中国绿色公司年会”在北京索菲特大饭店召开。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此次活动。图为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来源:新浪财经 白鹏辉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9年4月22日,由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和道农研究院、《绿公司》杂志主办的“2009中国绿色公司年会”在北京索菲特大饭店召开。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此次活动。图为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做闭幕演讲。

  朱民:首先,感谢会议的邀请,使我有机会到会上做一个发言。我不是这个方面的专家,所以我从金融的角度对于绿色行业和绿色产业说几句。

  既然这个会议是讨论绿色公司的,我想从金融危机以后的增长变化,讨论一下这个绿色行业和绿色公司。

  第一点,金融危机还没有过去,大家对于这个问题争论很多,本来不想谈这个问题,但是在会前还是有很多的领导和我沟通这个事。虽然现在总体来说我们看到市场开始有所稳定,大家可以看到股市开始回升,流动性有所缓和。但是,危机还在继续,这里有几个基本的概念,也是最主要的概念,就是这次危机会造成多大的金融损失,这是很有争议的。

  08年初的时候,美联储主席曾经说过,大概是5000亿美元左右,以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它提升到1.4万亿美元左右。然后英国的央行,估计成2.2万亿美元左右。最新纽约大学有名的教授鲁比尼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基本上预计这场金融危机可能带来的损失是3.4万亿美元左右。3.4万亿美元到今天为止,全球金融机构核销的不良,只是1.42万亿美元,也就是说还有2万亿美元的不良资产等待核销。1.4万亿美元的不良资产核销,已经把金融界、这个世界搞得如此之慌乱,如果再核销2万亿美元,这个世界上谁还有钱?我觉得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最近市场比较稳定,主要是基于几个基本原则,第一是G20会议以后,大家对于整个的宏观刺激的政策比较有信心,第二个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持几百亿,大家觉得基本上可以把东欧的货币稳定。因为大家知道东欧的货币贬值非常厉害,俄罗斯贬值了49%左右,匈牙利贬值52%左右,而且东欧国家今年有4000亿美元的外债到期,可以说在今天的情况下,他40亿美元都融不到。

  所以,东欧的危机是客观上存在的潜在危机,问题是东欧有问题会把西欧拽进去,因为西欧承担了东欧的大部分的外债。到现在为止,整个的西欧的银行业已经带给东欧的银行业超过了1.2万亿美元。举个例子来说,奥地利一个国家,带给东欧的银行贷款,超过了他GDP的53%。所以,只要有两家东欧的银行发生危机,奥地利一定发生国家危机。

  这通过注资有所缓解,与此同时大家对于美国的有毒资产开始批评,所以市场开始有一些平稳,但是这个平稳期待新的东西出来。相对而言,如果我们还有2万亿要核销的话,这个市场的进一步波动是不可避免,东欧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虽然这个项目得到了业界的赞同,但是对于私人机构来说,你出一个美元,你会得到13个美元免费的投资,你当然愿意做这个事,但是如果你投入基金买私人基金,你赚了钱以后,如果国会可以对你的收税90%,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所以,当世界没有明确的时候,我觉得私人市场不会参加这个项目,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于有毒资产的收购,仍然有待观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场危机还没有结束,我觉得整个整个市场的波动和企业的发生变化,我觉得还是有待观察。

  现在所有的措施基本上都在解救危机,这个危机的解救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我们要看一看,危机以后这个世界会怎么样,我觉得这个对于今天大部分的企业来说是更有意义的事。

  我做了一张很简单的表,我认为这是国际金融业的顶峰。在2007年的时候全球的银行达到了1.4万亿左右,达到了全球GDP的3倍。大家看到全市股市的市值到了07年末的时候,达到了62万亿美元,是GDP的1.25倍左右,全球的债市达到了79万亿美元左右,达到了GDP的1.68。那么,最有意义的是全球的衍生产品,在过去的时间里是从80万亿美元增长到了596万亿美元,是全球GDP的12倍。我想这张图表非常形象地说明,在过去的10到15年里,金融业的增长,是突飞猛进,引领了全球经济和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

  当然,这也是我们今天有次债危机和泡沫的根源。到今天为止,情况发生什么变化呢?全球的股市跌了60%,全球的股市跌了50%左右,金融企业的市值跌了60%以上。全球银行业的总资本3.3万亿美元,今天总资本已经核销了1万亿美元左右,全球银行业资本金缩水1/3。如果全球把影子银行,或者是不具备银行的执照在做银行的业务,我们把他们的去杠杆化做完,银行业整个的资产规模,我们估计会缩水25%到30%。所以,整个的金融业在现在的状况下,是处于一个缩水的情况。当然,就没有增长,当然就没有利润,当然就不能推动和引领全球经济的增长。

  金融业的黄金时代过去了,2007年是全球金融业的顶峰,在这个过程中顶峰过去了。在这个过程中,全球金融业面临巨大的教训、巨大的损失,还有不断地缩水。而且,金融业面临缩水以后,怎么样重新考虑战略、方向、目标、治理机制、业务发展等等的问题,那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

  我们看了美国100年的增长,从1870年到2009年,美国的经济是典型的创新引导经济,是一个高增长的、高幅度波动的周期性的经济,每一次的经济都有创新引领。

  这是二战时期,是因为外部的需求推动引领,以后是马歇尔计划又一次推动美国经济的发展,除此以外,这个波峰是IT,是亚洲金融危机以后金融业推动IT的发展,主要是IT的发展。IT的泡沫在2000年到2001年破碎以后,这个往上走的经济周期是金融。

  IT过去了,金融过去了,下一个引领经济和金融的是谁?我觉得这是对于全球经济和金融,全球实业界都在关注的问题。毫无疑义,金融会走一个缓慢的过程,毫无疑义,经济会走一个衰退缓慢走出的过程,但是在这个走出的过程,谁是引领的力量?我觉得这个是我们今天在展望未来的时候,从实体经济首先需要考虑的。

  今年年初在达沃斯开会的时候,我们明显地体会到冰雪两重天,整个讨论金融、经济的一片沮丧,非常悲观。但与此同时,在瑞士的这个小镇集中了相当的力量,在讨论未来的创新和改革发展的方向在哪里。我听了很多这方面的会议,我得到一个很强烈的感觉,本次会议是一个广义的绿色公司。我觉得广义的绿色行业是对传统消费和传统经济很大的革命,会成为下一次全球经济增长很重要的推动力量。

  这里面包括了可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现有能源技术的开发和新材料,这里面包括了纳米技术和种种陶瓷新材料、化工原料等等。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这已经变得日益地重要。随着哥本哈根的谈判大家有很大的期望,如果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的推进,这变成了全世界越来越大的事情,全世界面临老年化,日本已经提前进入了老年化,欧洲已经准老年化,美国已经快到老年化,中国在未来也即将老年化。由此,在美国这次整个的宏观的刺激计划里面,放了相当大的部分,放到新能源等等还有破天荒美国开放了对于生命基因等等的研究、干细胞研究。毫无疑义,这是未来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水资源会成为未来全世界争夺的一个重要的领域,因为在10到15年之间,世界面临下一个稀缺是水。保护水、节水有关的产品,都会成为下一个时期的很重要的生产和经营的方面。

  我知道在这里有很多IT的领袖,大家可能注意到我没有把IT放进去,毫无疑义,IT是未来的金融危机以后继续发展很主要的方面,但是因为推动经济发展在初始阶段最主要的是投资。IT的投资,在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已经做了大半,它的生命周期仍然在延续,我们不认为它在未来的2、3年里,IT的投资会突飞猛进的增长,IT的使用、延伸会有很大的发展,但是IT的投资如果仍然是有限的,它不会成为未来的主导。而在广义绿色行业里面,这些领域的投资会成为我们金融危机以后,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一个主要的引领力量。与此同时,因为现在全球化概念的传播,比任何东西的传播更要快得多,也感谢媒体,像东华这样的媒体,在不断地鼓吹。所以,当绿色的概念全世界蔓延的时候,第一个产生反应的是消费者行为的概念,沉睡的消费物资、消耗能源的消费会推进更环保、更绿色的投资。

  我们现在处于的阶段是消费的概念已经开始,消费的行为刚刚开始有所变化,还没有实质性的转变。绿色的生产刚刚起步,绿色的投资是巨大的空间。这是未来的引领,所以如果我们看广义的绿色行业,我觉得这里的空间是很大的,这里的空间同样对于中国是很大的。刘东华说就绿色产品和绿色的理念,中国比外国低很多,但是就绿色的理念,中国并不比国外低。

  与此同时,在广义绿色行业投资的领域里面,中国的空间是巨大的,也可以说是无限宽广的,这一定是我们的未来,谢谢大家!

  提问:我只想给一个评语,我首先向你致敬,而且同意您说21世纪最大的增长就是绿色增长,我首先是一个评语不是问题。

  朱民:是的,我们对于绿色行业的融资非常地关注,我们对于中国很关注,而且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增长机会也十分关注,实际上我们在我行的信贷结构中有很大的变化,在第一季度和以前的季度相比,以前我们都是对于下游企业提供支持,对于环保的投资不是很多。但是,现在我们对于水的治理和其他的节能环保项目的投资,大幅度激增了。因为这是绿色企业,支持绿色企业也是我们的责任,谢谢!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