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31日 20:29  新浪财经
图文: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峰
  2009年3月27日,由中国证券业协会主办,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年鉴承办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年会在北京召开。图为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峰参加分论坛。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9年3月27日,由中国证券业协会主办,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年鉴承办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年会在北京召开。图为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峰参加分论坛。

  主持人:我们在这里讨论的专户类似于我们到社会上找一种需要理财的人,在这方面您怎么看?

  张峰:大家好!

  我结合这个题目谈一点看法,谨代表个人观点,如果有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帮助我。

  之所以我们今天把这个问题拿出来讨论,08年出台专户政策以来,基金行业到年底专户业务的进展,我初步估计一下,大概是350亿的规模,政策年初出台以后,市场上、媒体我和大家的预期有一定的差距,对现在的方向做出的业务有所怀疑。我自己认为,08年面对这么一个市场和业务,整个行业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觉得是正常。有这么几点理由(原因)跟大家分享一下,最主要的是刚才韩勇先生讲的市场因素,08年全球金融海啸、经济衰退,全球市场箫条,特别是国内没有其它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运用。另外,假设市场是正常情况下,这样一个新业务的拓展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不会出台一个政策,或者基金公司做了一些准备之后一上来市场就会产生很的影响。像社保、年金,还有保险等等是比较成熟的。我记得我们当年做全国社保的时候,当时做这件事情,把钱拨出来之后,大概也花了一年的时间左右。我们面临的情况,在初期的时候,对于基金管理公司来讲,在市场的培育和投资者的教育,这一定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到目前做到了将近100亿了,但我们刚开始做的时候1亿、两亿也很少,总之,新业务发展应该需要一个过程,这算正常,大家不要指望政策一出台业绩就一下子上去了,因为你的客户都是经营者,成熟的人。再一个,新业务对于我们基金管理公司来说,业务发展模式我们也是在不断地探索的过程。比如我们有时候做零售和专户合到一起做,有的是分开做的,到底什么样的模式更适合公司,或者更适合初期的业务范围?实际上我们大家都在摸索。实际上就是你把客户找出来,基金公司是专门的基金管理人,但是对于渠道,对于客户这方面,在渠道等各方面都需要一个过程。也是跟银行、客户沟通达成共识。总之,我对未来专户发展还是充满信心的,无论是从国内市场的需求,潜在市场的需求,都是有很大潜力的。

  主持人:都说一对多推出来以后,基金专户理财的空间会越来越大,阳光化的私募信托不存在,我不知道张总怎么看?

  张峰:我刚才说的账户包括单一的账户和一对多的账户,我跟韩总的看法是一样的,我觉得一对多专户,我自己看法是可能更适合国内目前的市场情况。从我自己的观点看,单一专户5000万的门槛对于投资者来讲会有点高。但这绝对是我自己的观点,如果全是5000万的专户,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效率和成本上也不一定会上升,对我来说5000万就设立一个专户,不一定是规模经济。所以,我认为一对多是非常好的,其实客户也不会一下子把钱拿出来一大部分,他肯定会这个产品拿一些钱,那个产品放一些钱,这样的做法很方便满足他的需求。如果有200个客户,作为专户来说能达到平均1亿左右的规模,我认为是比较好的模式,这样一对多会对专户是一大推动作用。

  另外我再补充一下,我认为一对多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有《基金法》的保护,这是最大的优势。这样我们和他们比较起来,比如说一些机构会问,这个钱到底谁管?我们会说它由法律保护。  

  主持人:您觉得这个推出来之后是不是对私募的阳光化有比较大的冲击?

  张峰:对。这是一个。第二个,我们的优势还是多年来积累下来的人才、经验。你要想做大,不出来私募性就没有空间了。我们可以做到,他如果是50亿你给他100亿,也许他也不发展、他也不做,但是我们有这样的流程和理念,我们可以做大,这也是一个优势。另外一个品牌,他会更愿意和基金公司合作,可能不会把客户介绍给私募。

  主持人:所以你们原来在《证券时间》一直打品牌广告,我建议你们一直打下去。

  张峰:这是品牌推广,不是广告。在整个基金业,在整个投资人里面,大家对它还是认同的。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