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邱劲:中国未来持续的经济增长还要靠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31日 19:48  新浪财经
邱劲:中国未来持续的经济增长还要靠改革
  2009年3月27日,由中国证券业协会主办,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年鉴承办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年会在北京召开。图为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研究部董事总经理邱劲。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9年3月27日,由中国证券业协会主办,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年鉴承办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年会在北京召开。图为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研究部董事总经理邱劲演讲。

  邱劲:首先非常感谢大会要求我们参加这次基金业的年会。给我的安排任务是谈一下对宏观经济的瞻望。

  时间关系,我把我们研究的结论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分三点讲:第一,经济增长。因为中国的宏观经济对外的依存度非常大,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外需的需求使得中国经济增长放慢了速度(非常快)。这两年我们估计放缓的速度以每年1/3的速度在放缓。07年GDP增长13%,08年是9%,今年如果说没有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支持,今年的经济增长就会到6%,甚至不到6%。甚至明年比今年的挑战性更大,包括07、08年还有很多债券的投资项目未完成,可能在2010年投资增长放缓速度就会更加明显,中国经济过去几年的高增长主要是出口和投资拉动的,所以,这两个增长龙头如果不起作用了,未来两年的经济增长的严峻性是非常强的。比如说研究数据发现,07年年底煤碳工程相当于54%的当年产量,也就是说未来两年产能的增加相当于07年的50%几,电解铝32%,水泥50%几,所以这一轮投资完了以后,很多产能出于过剩,所以从明年开始产能就处于相对较弱。但是从我们国家货币政策的支持,对经济的支持力度还是比较大的,财政政策主要依据于中国很高的存款率,通过政府发债,或者是通过银行给企业贷款,使得投资的增长短时间内不会回落得太快。货币政策是中国在以前没有发生特别大的效果,包括98、99年金融危机之后降息对经济没有太多的拉动。但是这几年不一样,因为有房地产的产业出现以后,包括很多的企业市场化以后,它对利率的敏感性大大增加。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大家最近期的感觉、感受应该是可以从2001年以后美国的高科技泡沫破灭之后感受到对经济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当时2001年美国高科技泡沫破灭之后,当时美联储把利息下降得很低,当时大家也都没有想到经济这么差的情况下美国的房地产在降息之后会有这么快的速度发展,甚至造成了后期房地产的泡沫。所以,对中国经济来说,货币政策的效应这次可能会起的作用比较大。如果这两个政策双管齐下,今年GDP的增长有可能会保持在80%左右。

  第二点,这两个政策,持续性比较差的,从财政政策的影响来说,它主要是通过刺激基础设施建设,从这个拉动投资。这个持续性比较差,主要原因是我们国家大部分的基础设施已经处于过剩的状态,根据我们的研究分析,大概有6个基础设施行业,包括电力、公路、港口、机场,还有铁路和电网,这6个行业里头前4个行业基本上都是过剩的,而且这两年还是有陆陆续续大规模产能的建设。只有铁路和电网,这两个行业长期以来因为国家的安全性特点,所以在过去一段时间处于投资不足,这个行业对经济还有一些拉动作用,除此之外,因为这两个行业占整个投资比重比较小,所以对整体拉动不太大。所以,靠发债、靠基础设施的投资对一两年内经济支持是有用的,但是长期来说是不可以维持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拉动是非常脆弱的,而且我在这里强调,我们最近做了一些研究发现,这个东西搞不好会对经济造成重创。比如说在刚才谈到的大萧条,美国29、36年开始的大萧条,在33年罗斯福上台以后,33年4月份,美国就脱离了金本位制度,马上开始大规模增加货币供应,当时政策确实对美国经济大箫条的结束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35、36、37年之后美国经济确实开始复苏了,但是到了37年以后美国的通货膨胀就达到了10%的水平。所以,美联储就不得不马上又缩减货币政策,之后美国又再一次进入衰退。到了1940年,二战爆发以后美国战争的需求,才使得美国在42年结束了长达十年的效应。所以,货币政策是非常脆弱的,很容易造成通货膨胀。更灾难性的货币政策的结果是发生在日本80年代和美国的2000年。85年的时候也是非常明显,当时《日美协议》之后日元造成大幅度升值,造成了出口下降,日本政府为了抵御经济衰退采取了很强的货币政策、利率政策,包括财政政策,确实在短期之内86、87、88年得到了比较快的回升,但是随后房地产泡沫开始燃起,之后股票市场也出现了问题,所以90年日本出现了资本泡沫,一旦资本泡沫达到失控状态以后,最后长达十几年日本的箫条。美国也是如此,他当时通过货币政策,使得美国的房地产在2004、05年之后开始大幅度上升,到了2006年、07年之后资产泡沫开始破灭以后,对美国经济造成了很大伤害。所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支持都是相当脆弱的,而且持续性是非常不强的。

  第三点,中国未来持续的经济增长还要靠改革。根据我们的分析,中国有很多的改革红利可以应用。比如说大家谈得最多的是中国的消费不足,从历史上来看,日本也出现过消费不足,在60年代、70年代的时候,日本的储蓄率也是非常高,消费的意愿非常低。所以,在70年代的时候,全球能源危机前后,70年代通货膨胀非常厉害,那时候日本处于经济转型的过程,因为他过去也是通过投资很大能源的消耗、出口,到了70年代日本也面临转型。在70年的时候,日本就提高政府和企业对社保的投入,比如说日本在70年的时候,GDP投入只有2%,到十年只有就占到了5%,企业雇主在70年时候占社保投入只有3.5%,到十年之后从3.5变成7%,所以,到1977年的时候日本的储蓄率就出现了大幅度下降的拐点,之后日本的消费就开始往上走。所以,这个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启示,短期内这些政策可能见效的时间会比较长一点,所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肯定是主要政策的依据,但是我们也不要忘记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力度是相当有限的,尤其是货币政策,如果搞不好会对经济造成很大伤害。所以,对社保的投入是有助于中国提高长期的消费,解决中国结构性的问题,消费不足的问题,这个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启示。其它的改革方面,比如说增值税的改革,现在企业的负担非常大,增值税在全世界中国都是最高的,我们是17%,在全球其它地方都是在5—10%左右,所以这方面我们有很大的增值税下降的余地,给企业减轻负担,创造就业。还有一个就是市场化进一步改革。因为过去30年的经济增长最主要的还是通过市场的改革,国际化的接轨。我们统计一下,市场改革的余地还是非常大的,比如说交通、通讯、能源,包括文化教育,这些还属于垄断行业。这些行业的进入壁垒非常高,包括价格机制,行业进度,都是受到国家很严格的限制。这些行业如果持续不断地进行市场化改革,会对推动中国长期持续的经济发展会有很大作用。

  总结来说,短期内我们对中国经济还是比较谨慎乐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于中国经济拉动还是比较有限的。长期来说,如果政府会一如既往地不断加强市场化的改革,中国的改革红利还是非常多的,非常大。所以,长期来说中国经济增长还是比较有希望的。

  我就简单地谈这几点,谢谢各位!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