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3M(中国)有限公司杨大昕演讲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31日 15:24  新浪财经
图文:3M(中国)有限公司杨大昕演讲
  2009年3月31日,由中国企业报和中国企业CSR研究中心主办的“2009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此次会议。图为3M(中国)有限公司政府事务部总经理杨大昕。(来源:新浪财经 白鹏辉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9年3月31日,由中国企业报和中国企业CSR研究中心主办的“2009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此次会议。图为3M(中国)有限公司政府事务部总经理杨大昕演讲。

  杨大昕: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和朋友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有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心得,同时也感谢中国企业报搭建了这么一个平台,能够使我们有机会讨论这个方面的话题。

  让我们看一下3M公司方面的经验,我们会谈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3M是一家美国企业,1902年在美国成立,有100多年的历史。主要是以创新为文化特点之一,我们每年大概有10亿美元投入在研发领域里面,在中国我们过去两年在上海建立了全球第四大研发中心,同时在企业发展里面,我们也是照顾到在各地的发展,并不是说到一个地方投资出口,而是融入于当地的情况。

  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有环境保护上的贡献以及尊重社会和社会责任。过去几年我们在中国已经投入了3400万人民币来做环境保护方面的事情,后面我们也会提到。除此之外在环境保护方面不仅仅是我们在生产过程中有环境保护,同时在产品本身也有环境保护的概念。这里有一些产品方面做环境保护的例子,我们尽量把化学产品里面有害因素减少,比如说便条纸是这样的例子,以及用废弃的矿泉水瓶子生产出来的保温材料,还有粘结剂我们尽量的使用水剂的来取代过去的溶剂型的,减少大气当中有害物质的排放。

  3M每年有超过10亿美元研发领域的投入,在过去的时间里面我们尽量的把可重复使用的产品作为一个研发部对待,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投入到太阳能和风能等领域。说起3M的创新环保机制,我们不得不提一个华裔,这个人是一个博士,如果在互联网上去查的话都可以查到,他最早是在北京受的教育,在南京也经受过教育,抗日战争刚结束的时候他就移民到美国了,后来他创立了“3P”的一个概念,基本的含义就是污染、防治是可以给企业带来回报的项目,而不仅仅是企业运营的成本。在过去三十多年的历史里面,3M一共创立了6800个3P计划,全球有一个专门的污染防治委员会审核每一个项目,从申报到中间的记录,再到对比都有这样的记录。在中国我们有98个3P的项目记录在案,减少了1600多吨污染物的排放。

  这是从2005年开始我们在中国做的环保项目,这不是在生产过程当中,也不是在产品方面,而是拿出真金白银来交给环保组织,以及和当地政府共同合作的项目。第一个是森林多重效应,是在中国的云南,我们在四年时间里面一共投入了三千多万人民币,是和北京生物和植物方面的教授合作的。做这种探索,种树不是说植树造林的种树方式,而是选择符合当地生态特点的种树方式,种完树以后本身有森林,第二个回报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又能够帮助当地的项目申请联合国的项目,所以具有三重收益。在淡水保护方面也是有一些创新的概念,这个项目我们没有想办法治理已经污染了的水,而是找到了好的水源,然后想办法在这种好的水源里面打造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可以创造一个新的市场机制,我们觉得也是很有心得。借此机会也给大家看一下这个项目,同时也欣赏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

  播放短片

  随着前面项目的结束,我们去年下半年又开始和大自然保护协会做了一个新的项目,大概是200多万人民币投入进来,在上海崇明岛东滩做的湿地保护计划,东滩是典型的江河冲击形成的湿地,正好又是在候鸟迁徙的中转站,我们也有记录,有候鸟会从阿拉斯加经过这个地点到澳大利亚和印尼,我们和东滩当地政府和大自然保护协会一起去研究,去关注禽流感方面的监测还有候鸟信息的交流和物种方面的控制,同时我们也把它作为一个公司员工志愿者可以工作的地点。这个项目从去年十一二月份开始,在今年会一直继续进行下去。

  非常高兴跟大家分享我们的心得,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