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董事长靳海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9日 10:50  新浪财经
图文: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董事长靳海涛
  2009年3月29日,由深圳市金融顾问协会和私募排排网主办的“第三届私募基金高峰论坛”在深圳五洲宾馆召开。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此次会议。图为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董事长靳海涛。(来源:新浪财经 白鹏辉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9年3月29日,由深圳市金融顾问协会和私募排排网主办的“第三届私募基金高峰论坛”在深圳五洲宾馆召开。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此次会议。图为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董事长靳海涛。

  靳海涛:大家都在谈论金融危机什么时候结束,对经济影响有多大,我认为这个问题最难谈,美国经济已经见底了。第二句话,何时复苏不得而。,欧洲的经济是不是见底了不知道,欧元可能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我请大家关注4月2号召开的20国的金融峰会,也许这个会议给我们带来一些更多的信息。由此判断,资本市场的好转可能要到下半年以后,因为一般情况是这样的,资本市场如果反转了,还有一个滞后的评价,大概是1—2个月以后才能看出来它是一个偶尔的小反弹,还是反转,美国股市是否确立为反转还不一定,但是有一点,根据规律来看,美国的证券市场为了复苏前的一年,或者三个季度左右,在股市上率先领先。

  我想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或许说我们中国经济有一块优势,就是我们靠拼资源、拼消耗所建立起来的工业基础面临重大的挑战,我想这个挑战现在实际上是刚刚开始,以后挑战将更加严峻。所以,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方法应该从根本上逐渐解决这项问题,才能最终使我们中国的经济尽早起来。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发展我们的私募基金事业,如果我们私募基金事业活跃了、发达了,我们的产业结构、我们的经济结构就优化了,深圳就是一个例子,深圳经济特区的结构是非常好的,它跟35%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设在深圳,活跃在深圳有重大的关系。所以,我们一直在建议,中央采取4万亿政策的时候,做政府拉动,投入私募基金这样的行业,参与中小企业的投资,因为私募基金所投资的都是创新的,所以才有利于有我们这样一个结构。

  第二点,通过私募基金的运作,能够促进我们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把我们的消费水平拉动了,我们也正在总结这个产业转型投资方面的经验提供给投资者,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当然对消费拉动也非常重要,中国的发展我认为从消费的角度,主要两点,第一是农村的消费,农村的改革加快;第二城市的消费改革,跟西方不一样,这个观念的改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通过金融危机,如果中国靠消费全球40%的水泥,40%的钢铁,30%的石油,维持全球GDP的比重,如果还是这个现象出现,说明我们没有渡过危机,我们会不断看到新的危机出来。

  厉伟:您刚才提到一个问题,我也跟大家交流一下,提到了危机到底现在见底不见底,其实并不是很重要,日本80年代末的时候往下走,90年初的时候就见底了,在底部走了10多年,见底不代表危机就过去了,见底过去就代表经济复苏了。见底不代表危机过去。下面有一个问题问靳总,金融危机下中国上市公司及退市公司存在破产、重组的商业机会,您怎么看待IPO暂停的情况下,中国私募股权在逆势下找出新的投资办法和路径。

  靳海涛:IPO暂停的情况下,按规律来看很快会恢复,特别是创业板和中小IPO,股市,二级市场的影响是非常小的,这个应该是我们可期盼的。至于创投机构在金融危机情况下如何退出。我们现在积极把我们的一些项目,原来比如计划在境外上市的,我们想一个办法转回境内来,借壳上市。有一些企业原来打算IPO的,它要搞IPO计划推迟,我们也希望通过重组的方式帮助它上市,我想这个是一个非常好的路径。我也看到了今年投资银行在战略上有一些调整,一些优秀的投资银行家,从原来主打IPO,变成打主打购并,购并市场很活跃。

  厉伟:你认为经济什么时候,全球经济需要多长时间能够走向正常,真正的复苏需要多长时间,我想这个也是各位关心的,请各位嘉宾给一个回答。

  靳海涛:我们期盼早点而复苏,但是复苏的标准不一,主持人的话很难回答,中国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将来对中国更大的冲击是人民币升值,请大家关注这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能够解决好,就是说我们能够适应中国的经济老是在复苏的状态。

  厉伟:问题是美国老是贬值。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