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郑京平:中国处在发展阶段有利平稳较快增长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1日 12:30  新浪财经
郑京平:中国处在发展阶段有利平稳较快增长
  2009年3月21日-23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9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图为国家统计局总工程师郑京平发言。(来源:新浪财经 白鹏辉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新浪财经讯 2009年3月21日-23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9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国际金融动荡中的中国发展和改革”。图为国家统计局总工程师郑京平发言。

  郑京平:各位朋友、各位同事: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做这个演讲,主要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介绍一下中国政府保增长措施的成效。

  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增长的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这个措施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提出来,明确提出要保增长,明确提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且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有利的措施。刚刚闭幕的“两会”也批准了7500亿元的财政赤字和2000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券。加起来是9500亿元的财政赤字,这比2008年扩大的4.3倍。而且,还提出了“一揽子”减轻税赋的计划,也会使得企业和个人减少税赋5000亿元,并且再次并且提出了8%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些措施到目前为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效果就是在于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加深,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如果要形容的话,可以说中国经济增长还是相当不错的。去年三季度是9%,四季度是6.8%,而且中国的财政,金融体系相对是比较稳健的,运行也基本正常,整体的经济状况是比较健康的。

  上述三条,我觉得就是保增长一系列措施的成效,这是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我想讲的就是当前和2009年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

  关于当前或者2009年中国的发展趋势,我想总的应该说,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密切的观察,之所以这样说,有下面这样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国际经济大环境仍然没有稳定,而且还有所恶化。因此,作为一个开放的中国,我们要判断中国经济怎么走,世界经济不稳,我们判断也很困难。具体表现一个是实体经济,世界的实体经济还在衰退过程当中。现在的预测是2009年世界经济的增长在负0.5—负1.5之间。

  第二个原因,就是金融危机仍然没有好转,至少还有可能恶化的迹象。比如说,欧美的信贷风险也还在一定程度上上升,像花旗银行、AIG的问题都在暴露过程中。另外,东欧的债务风险也还是仍然存在的。股票等金融市场还不够稳定,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也还没有起稳,像1月份美国的现房价格下降了3.1%,是连续第7个月的下降。2月份英国的平均房价也下降了1.8%,是连续第14个月的下降,就是世界经济还看不清楚。

  另外一个原因,中国的经济走势也还需要进一步观察的。为什么这样说呢?今年1、2月份的数据既有积极的迹象,比如说固定资产投资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去年相比增长了15.2%,发电量也由11、12月份下降比较多,到了1、2月份变成下降比较少了。另外,采购经理指数也是连续4个月开始回升。当然还没有超过50,但是有一个回升的趋势。

  所以说,1、2月份的数字既有积极的迹象,但是同时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说外需还是很弱,出口仍然下降21.2%,规模以上的工业增长速度仍然较低,只有3.8%,当然如果扣除工作日,今年的工作日比去年1、2月份要少一天,这样一个工作日也只增长5.2%。所以说,1、2月份形势不太明朗,这是第一个难判断的。

  第二,就是1、2月份有春节因素。大家知道中国的春节有时候是在一年的一月份,有时候是在一年的二月份。像2008年就在二月份,2009年就在一月份,这样的话,我们和去年同期相比的话,季节因素很难驱除。另外,2008年年初有一场冰雪灾害,突然的自然灾害也使得我们对比的基期发生了变化。这样一来我们动态来看经济走势的时候,按理说如果有单独一月份的数据,单独二月份的数据,再结合去年11、12月份的数据就有一个动态的变化,就可以判断形势了。但是,由于春节的因素使我们不能单独看一月份或者二月份的数据。另外,由于有了冰雪灾害,1、2月份和去年相比又有不可比的因素。因此我们判断的时候还有一定的困难,比如说像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比较快,新开工项目增长比较快,既有四万亿亿元投资的刺激作用,也有去年冰雪灾害投资基数比较低,新开工项目比较少这样一些季节和不可比的因素。

  所以说,我觉得要判断中国2009年和当前的经济形势还需要再耐心的等一下,看一看3月份的数据和一季度的数据,这样有一个动态的过程判断起来更好一些,这是我想讲的第二点。

  第三点,就是我认为对于中国经济增长还是应该有信心的。为什么这样说呢?从总体上看,我觉得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还是有一系列的优势的,刚才周其仁教授也谈到这一点。一是大国经济有固有的抵抗外部冲击的优势,这来自于两点,一是可以靠内需来实现规模经济,二是可以靠内需来抵御外部的冲击。第二个优势,就是中国处在的发展阶段还是有利于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这个阶段就是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仍然是在“四化”加快发展的阶段。第三个优势,就是我们的金融体系还是比较健康和稳定的,运行正常,宏观调控政策回旋空间比较大,无论是从存款准备金率,利率还是从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还是从外汇储备的总规模等等角度看都可以这样说。

  正是由于有了以上三条,我们知道就使得形成了我们当前促进经济发展在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都有支撑。比如说大国,比如说发展阶段,都使得我们的潜在需求能力很强。前一段时间中央实施的家用电器下乡的政策,就使得许多国内家电企业产值的增长还是很快的。

  另外,由于有了发展阶段的优势,由于有了前几年快速发展的积累,也使得我们的供给能力还是很强的,也就是生产要素的投入,人力资源、原材料、资金,这些投入还是可以的。像人力的问题,大家都在担忧什么时候中国才会真正进入老龄化比较成熟的阶段。根据我们的研究应该是在15年以后,也就是在2025年,因为我们的生育高潮是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大家推算一下劳动力的供给还可以支撑15年左右。至于其他资金的优势,我们通过储蓄,要素的投入现在全球化以后,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配置和采购。

  因此,我们认为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还是有优势的。当然,我们这里说的还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就是第二点。现在是逆风在跑,在逆风的环境下我们的速度只要适度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当前的有信心并不是说要达到过去六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长10.7%这样一个速度,更不是说要增长13%这样的高速度,而是政府提出来的8%左右这样一个比较合适的速度。因为,逆风跑的时候,必须调整步伐、姿态、减速,不能够硬拼,这样可以避免消耗过大,刺激过度,留下隐患。而且更好的是为了今后在没有风,正常的情况下,甚至是在顺风的情况下跑得更快,跑得更健康,也就是说我们要和国际的经济环境相适应。

  另外,中国经济还有结构调整的任务,因此也不宜在逆风情况下跑得太快。比如说投资与消费,内需与外需,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等等。第三,就是中国经济体制仍然面临着改革的巨大需求。也就是说体制、机制的建设还需要推进,行业准入,价格决定机制,收入分配机制,社会保障机制等等都需要我们不能够在逆风的时候跑得更快。

  那么,今后应该怎么做呢?简短的说一下,还是应该密切观察,积极应对,在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方面,需要减轻负担,增加收入,加强社保,优化环境。在改善供给环境方面,需要打破垄断,推进市场化,强化五市场价格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基础作用,还要优化收入分配机制。我们看到刚刚结束的“两会”确实也提出了令人欣喜的政策信号,提出了四个原则,这四个原则正是兼顾了短和长。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自己的身份问题,在2002—2006年,我是担任国家统计局的新闻发言人,现在是国家统计局的总工程师。我刚才的发言只是代表一名统计学家的看法,并不代表我们国家统计局,不代表NBS,谢谢诸位!

    相关专题: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9年会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