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1日 10:53  新浪财经
图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
  2009年3月21日-23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9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来源:新浪财经 白鹏辉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新浪财经讯 2009年3月21日-23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9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国际金融动荡中的中国发展和改革”。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

  夏斌:各位上午好!

  评价美国政府的政策,首先我认为对美国这场金融危机应该有一个评估的认识。因为,往往是美国人和非美国人可能会危机的认识并不完全一样。现在,人们常常按照格林斯潘的说法,说当前美国的危机是百年一遇,我认为这是因为这场危机对世界的影响力还没有超过1929年、1933年的大萧条。我今天想讲的观点是到底是百年一遇还是史无前例。对这场危机的影响力和危机背后制度认识的讨论,现在定论这场危机的影响力没有超过80年前的大萧条也为时过早。

  上次的大萧条,1929、1933年大萧条花了五年的时间,目前危机已经快两年了,但是这个过程并没有结束。有人分析也需要五年,就是美国经济明年复苏了,我认为也不可能出现像1929年大萧条之后,1934年那样的美国增长,也不可能出现2005—2007年那样的高增长,我说的是美国经济。

  第二,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危机不能简单的用GDP,银行的倒闭数,失业率来比较。因为,正是有了上次大萧条,大危机的教训,所以这场危机爆发美国政府才没有犯同样的错误。因此,暴露的问题好像没有上次危机那么严重。但是,并不意味着危机的程度和危机的性质不严重。我想重点阐述的是,我们更重要的要看到,上次危机和这次危机背后重要的不同点。

  第一,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转折。同样是处于世界经济中心国家的美国发生了危机,1929年,美国的国家实力正处于繁荣、上升阶段。美国工业产值占全球产值高达48%,今天美国的国力在明显的衰退,2007年工业产值占全球才刚刚25%,从GDP的份来看,2001年,美国占全球GDP的份额甚至于高达32.8%,到了2007年已经下降到了25.5%。

  第二个不同点,美国经济不仅在总量上,而且在结构上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私人制造业占GDP比例从战后27%下降到目前的11.7%。而金融、保险、房地产业从战后的9.9%上升到目前的20.4%,这说明这场危机是在实地经济明显萎缩,美国从制造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大国的情况下发生的。前几年美国经济的繁荣是靠发钞票,发美元,扩张信用,提前消费支撑的。今天美国的政府和美国的居民已经负债累累,因此危机就不可能像1929、1933年那样,简单靠美国政府扩大内需的政策恢复过去的繁荣。

  第三个不同,这场危机是信用膨胀的危机而不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以前的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很快通过美国进出口直接影响周边国家,这场危机的表现,从次贷危机,金融领域开始向实体经济蔓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和传导,先从虚拟经济产生到实体经济,第一波华尔街,第二波欧洲,第三波新兴国家,由于两场危机的性质、特点不同。

  所以,我认为目前的危机绝对不是简单的经济周期的一场表现,也不是过去那种局部性的危机,而是对于过去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一场矛盾的大清算。现在由于危机当中各个政府的强烈干预,衰退的时间可能会短一些,不到五年,但是危机结束以后的经济复苏也不会简单按照1929年大衰退过以后的轨迹走。所以说,与其说是百年一遇不如说是史无前例,只有这样看我们才能正确把握这场危机的实质,更有利于选择正确措施应对。中国愿意和美国联手共度危机,但是对于美国来说应该有精神准备,我举一个例子来说,国家好比一个家庭,美国危机就好象有一个微薄收入,但又借了大量钱做投机的家庭,现在投机输了怎么办?当然可以破产,不谈破产这条路,出路只有三条,第一借新债还旧债,美国政府正在做这个事。第二,节衣缩食,准备过穷日子,而美国居民正在不断的降低消费率,也正在做。第三,如果以上两个力度还不够怎么办?我认为只能翻箱倒柜,找找家里还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比如使古董、名画、收藏品,出售换钱,这就是说美国的议会,美国的政府也要准备割爱,出售一些优质的资产来筹集资金化危机,而不是不断的发行钞票。

  如果仅仅通过前两条出路不走第三条出路,大量的再发钞票,就像打一针强力止痛药,药行过了以后衰退还会出现。因此我的结论这场危机让世界看清世界经济不太平的根源是当今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有问题。因此我们对于奥巴马的新政要支持,同时要脑袋要冷静,不要给予它太高的期望和太大的压力,否则适得其反,谢谢大家!

    相关专题: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9年会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