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弗里德曼:美国目前政策可能致政府负债率过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1日 10:39  新浪财经
弗里德曼:美国目前政策可能致政府负债率过高
  2009年3月21日-23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9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图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本杰明·弗里德曼发言。(来源:新浪财经 白鹏辉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新浪财经讯 2009年3月21日-23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9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国际金融动荡中的中国发展和改革”。图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本杰明·弗里德曼发言。

  弗里德曼:谢谢主席先生,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样高层的论坛上介绍我的观点。

  我们的主题是美国现任政府应对现在经济和金融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我们要记住的就是现在的经济危机不但是规模大的,而且是范围广的,我们面临生产的萎缩,特别是在去年第三季度,而现在的工业方面的生产能力跟一年前相比下降了10%,失业人员在增多,现在美国的失业人员已经多了350万,也就是在过去四个月当中,每个月都有50万人失业,家庭财富也骤降,这也导致了需求能力的降低。美国的家庭在他们的住房价值上面总价降低了3万亿美元。另外,在需求方面也至少降低了4000亿。另外,很多美国的贷方现在也面临着破产的危机。

  那么,我们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呢?

  比如说,包括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美国联邦储备虽然不是奥巴马政府的一部分,但是它们采取了一系列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它们把联邦基金利率从5.25%降低到了零,另外银行储备也上升的15倍之多。现在美国所有的银行都面临着一种危机,这种危机并不是过去所面临的传统的流动性危机。但是,这种危机也是非常明确的,也就是说这些贷方不愿意对这些储备进行利用,不愿意提供贷款。所以,美国也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流动性的措施,也有一系列新的项目进行大规模的资产收购。

  还有财政刺激计划,财政刺激计划总计达到7870亿美元,也就是说占2008年GDP的5%以上。另外,其中2/3是用于新开支,1/3用于减税。也就是说其中只有1/4是今年使用的,那么,2010年用其中的50%以上,这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吗?是的。但是够吗?不够。

  最后,我们还有一些防止银行收回抵押房产的计划,能不能有效呢?坦白的说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并不知道美国现在这些房产所有人面临的境况到底怎么样。随着经济危机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对于这方面的情况还将有更多的关注,现在采取的这些措施够不够?我们还要等着看,我们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首先刺激措施已经被通过了,但是对于执行还是另有问题。这个基金在2009年使用其中的1/4,能不能有效的使用,还是一个问题。第二,还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防止银行收回房产,特别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美国房屋所有人发现他们的房子已经不值他们为房子所付出的这些债了。第三,就是我们必须要对银行系统进行重组。在有些情况下,要对这些银行进行国有化。美国整个的银行系统面临很多问题,主要有两个问题,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银行偿付能力不足。第二,他们本身的资产也面临很大的问题。所以,这就是一个危险。所以,进行有限的国有化可能是我们唯一可以采取的措施了,这方面的措施我们还没有采取。

  最后,就是长期的风险。现在我们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会导致一些什么样的长期问题呢?首先一个问题就是联邦政府的负债率可能会更高,可能比历史上很多时期都要高,GDP每增长一元,其中就有36分是债,后来涨到了41分,而现在涨到了50分以上。有一种预测,就是说增长一个美元的GDP,这方面的负债很可能会增加到67%,亿就是67分。这就导致政府必须要对银行以及其他贷方进行更多的抵押。另外,在美国还有一个潜在的银行系统。

  第二点,就是过剩的流动性很可能导致潜在的通货膨胀。现在很多银行可能只被当做是一种资金的储备,他们有着数以万计美元的储备。其中,这些钱是不是能够有效的进行贷款?这还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另外,联邦政府还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能不能有效的吸收这些储备,能不能通过开放式的市场政策有效吸收这些储备。

  最后一点,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虽然对于这些贷方采取了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是需要的。但是,他们也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美国式的群贷式的资本主义,这在长期来看是一种威胁,对于美国式的资本主义将是一种长期的威胁,谢谢!

    相关专题: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9年会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