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德国发展研究院院长德克·梅勒斯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1日 09:58  新浪财经
图文:德国发展研究院院长德克·梅勒斯
  2009年3月21日-23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9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图为德国发展研究院院长德克-梅勒斯发言。(来源:新浪财经 白鹏辉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新浪财经讯 2009年3月21日-23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9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国际金融动荡中的中国发展和改革”。图为德国发展研究院院长德克-梅勒斯发言。

  德克·梅斯勒:首先,感谢你们邀请我与会,跟大家谈一谈在处理这次危机的时候,同时怎么能够解决全球气侯变化的问题。现在我们面临两个系统性的问题,第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就是金融体系的问题。金融体系的缺陷导致了此次的经济危机,为了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要进行全球的变化来加强政治方面的治理。这就是4月份就在伦敦召开的金融峰会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全球有效治理体制,对全球经济进行很好的管理,这是所有经济恢复的前提。

  第二,我们必须要对全球的整个经济环境以及气侯变化进行解决,如果在这方面放任自流,我们将在本世纪看到全球气温上升6—7摄氏度,这对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全球人类的生存和环境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这就是全球气侯变化专门委员会所提供的报告里面所阐述的一个危机。现在我们处于金融危机的中心,我们感到我们并且能够亲眼的看到全球经济衰退的各种景象,经济增长率在下降,失业率在增加,公司在大量的倒闭。但是,还有第二个我们还没有看到,没有感到到,没有感受到的全球经济危机所带来的结果,那就是气侯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而这方面的影响将在接下来的20年过程当中非常清晰,气侯变化问题现在几乎已经在很多经济报纸上消失了。现在很多的决策者认为,我们首先要处理的问题就是要先处理经济危机,然后再去气侯变化问题。这是不对的,因为我们知道斯坦恩的报告以及很多气侯变化委员会的报告都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就是我们现在就必须要处理全球气侯变化问题,这样才不至于使这个问题在21世纪成为人类巨大的挑战。

  因为,我们现在就处理气侯变化问题的话,我们的花费将是相对少的。我们必须在处理经济危机的同时处理气侯变化的问题,这样才能够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内,使得全球经济趋于稳定,我们才能够在2010年,2011年继续获得经济的增长,而不至于在2011年之后使得全球的气侯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所以,我建议一方面要进行经济恢复的计划,另外一方面也要关注气侯变化处理的措施,我们要发展低碳经济,这样才能够有效应对全球经济的衰退。低碳经济是有具体内容的,我现在认为与其进行大规模的开支计划,刺激经济的计划,发展老传统工业的话,我们应该把这些刺激计划更多的关注于这些创新性的低碳经济,建立一种更低碳的经济,这是我们现在所需要的。G20集团现在的经济刺激计划,从这方面来讲是不令人满意的,很多国家,很多政府现在并没有把经济恢复计划同低碳经济的投入联系在一起。麦肯锡的总裁戴颐安今天也到这里了,麦肯锡现在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就是如何建立全球的低碳经济,根据他们的研究,我们在这方面如果现在就着手的话,那么我们很快能够在低碳经济方面取得20—30%的增长。麦肯锡低碳经济的报告,为我们提供了处理全球气侯变化的路线图,这也帮助我们找到如何来迈向未来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经济的道路。

  这方面的报告是具有长远眼光的,并且所关注的也是现在我们所面临两大全球系统性危机,就是经济危机和气侯变化危机,那这方面的恢复计划是什么样的计划?我们要在三方面投资,第一方面是能源效率方面的投资,包括汽车业、建筑业和工业等等。第二方面的投资就是低碳经济能源方面的投资,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方面的研究和发展以及其他方面的研究。第三方面就是在农业和林业方面的投资,包括防止沙漠化,在农业方面进行更有效的措施,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这也是麦肯锡公司提供的报告里面所阐述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如果现在不开始的话,到2010年很难能够在全球层面上再取得气侯变化的有效进展,所以我想再强调一下,我们现在必须同时着手处理两个全球性的危机,这方面都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在低碳方面的投入来处理现在发生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相关专题: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9年会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