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青木昌彦:中国即将面临非常严重的老龄化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1日 09:41  新浪财经
青木昌彦:中国即将面临非常严重的老龄化问题
  2009年3月21日-23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9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图为东京财团比较制度研究所所长青木昌彦发言。(来源:新浪财经 白鹏辉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新浪财经讯 2009年3月21日-23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9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国际金融动荡中的中国发展和改革”。图为东京财团比较制度研究所所长青木昌彦发言。

  青木昌彦:大家早上好!

  我想对大家介绍一下,从一个旧的全球均衡向一个新的全球均衡过度的角度来看待当今世界发生的经济危机。在讨论当今经济危机的时候,有很多人谈到了各种各样的根源,包括现在的全球发展的不平衡,偿付能力的不足,监管不到位,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一些国家内部金融风险管理上的道德危险。很多国家在通过一系列的财政政策或者货币政策对于各国的经济体系进行紧急的救助措施。但是,我们要问一系列的问题,首先第一个问题那就是所谓现代的不平衡,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意思?这种不平衡,它的本质是什么样的?

  我想说的是,这种不平衡实际上是一种由于各个国家在制度上、发展阶段上、人口结构上的不同所产生的一种不平。比如说,美国现在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财政方面的双重赤字,还有医保上有一些不足,中国面临的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大规模的迁徙,以及每年必须要达到的8%的GDP增长速度。

  同时,我也想跟大家介绍一下日本的一些突出情况。这个情况在中国也很快即将发生,那就是非常严重的老龄化的问题。有一些令人非常惊讶的数据,也就是多少个年轻人来工作以支持65岁或者以上的老年人,在60年代的时候在日本是11.2个年轻工作人要抚养一个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2000年左右,这个数据已经下降到4个人左右,而到2025年,估计每两个年轻人就必须要抚养一个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这样一个变化,对于日本传统的就业结构来说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对整个日本的社会保险体系产生非常严重的冲击。大家可以看到,在美国的汽车业巨头通用公司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也就是对于退休人员的养老方面负担了非常沉重的压力。

  当然,这个问题在过去不是很严重,因为过去在日本人均寿命不是很长,而且养老方面的支出不是很大。但是,在现在这方面的问题不同了。所以,现在在日本由于老龄化的问题也产生了一个非常严重的政治方面冲突。也就是说我们要对这种社会保险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呢还是维持原状?这方面产生了非常严重的争论。这方面的争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争论,但是现在基本上是一种党派之间的分歧,这跟日本的独特政治制度也是有关系的。

  在过去的20年左右,在美国、日本、中国发生了这些问题,这三个国家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一种均衡,那中国为美国提供了很多储备,美国向中国出口资本主义理论与实践,日本和中国互为最大的贸易伙伴,所以在贸易上是互补的。同时,美国像日本提供了非常巨大的市场。通过向日本提供这个市场,也缓解了日本国内所面临的一些压力,使得日本能够维持原状。但是,这种均衡的状态,在这几年已经逐渐受到了冲击。因为,中国现在已经成为最大的汽车贸易市场。而美国今年汽车行业去年将面临100亿美元的损失,这是美国汽车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年度损失,而中国也面临着要同时保持经济增长和进行技术升级方面的压力,而日本也必须要做出努力,把国内的事情做好。日本必须要提高它的产业能力来面临其不断严重的老龄化问题,特别是要提供更好的服务、养老、儿童方面的医保以及全社会的医保。同时,要提高生产能力,特别是对于环境友好型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方面的发展。

  所以,目前日本政府已经收到很多意见和建议,现在正在进行国内讨论,就是如果进行公共方面的投资,如果通过一种传统的方式进行公共开支,还是通过创新的方式来进行公共开支,这方面也在进行着争论。

  我最后再提一点,在接下来的几年或者说十几年过程当中,如何来面对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这都将是人们热烈讨论的一个问题。在美国,很多人在谈到奥巴马政府新的经济策略以及他任命朱力文作为美国新的能源部长,这也是一个风向标,就是美国将在处理能源问题的时候采取更为具有创新意识的一种方式。而日本也希望能够能源技术,在可再生技术方面有更多的作为。而中国也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有更多的能源,发展环境友好型的能源,并且通过创新的方式使得更个社会取得可持续发展。所以,我的建议就是不应该把各个国家的市场从其他国家的市场分离开来,应该进行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相关专题: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9年会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