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任若恩发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4日 17:13  新浪财经
图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任若恩发言
  2009年2月14日,由证券市场周刊主办的“2009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春季年会”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是“保增长不如保就业”。新浪财经独家直播此次会议。图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任若恩。(来源:新浪财经 白鹏辉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9年2月14日,由证券市场周刊主办的“2009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春季年会”在北京五洲皇冠大酒店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是“保增长不如保就业”。新浪财经独家直播此次会议。图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任若恩发言。

  任若恩:首先感谢证券市场周刊请我来做这个发言。

  今天谈了一天的宏观经济,这个问题中间也谈到了,我们在2008年,大家有很多的议论,发觉很多的事情不那么令人满意,所以我今天不再对于已经争论很多的宏观经济预测问题加入新的观点。

  今天我主要从数据、方法、理论三个角度,讲一讲我们所犯过的迷失,这些迷失希望未来不要再犯。

  第一个问题,我发觉我们的宏观经济的监测体系不完整,中间缺乏宏观数据。今天上午我们的一个政府机构并没有给出一个科学、权威的失业率的统计,这样我们经常忘了对于中国非常重要的问题,根据我的预测,农村的失业率至少在10%以上,如果没有农民工回农村,可能这个失业率更高。

  我想在制定宏观政策的时候,应该放弃狭隘的以通货膨胀为目标的做法,应该把提高就业和保增长放作宏观经济政策的首位,原因是我们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

  最近很多的消息使得我们对于这个问题认识很深刻,比如说农民工的数字,最新的数字是陈锡文主任最近谈到的,2000万农民工返乡,每年有500万农民工要进入城市找工作。这样一个压力,我相信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严峻的,是我们所有做宏观经济分析的人,不能视而不见的问题。

  我想提出一个我的想法,我们今天用了很多的时间讨论是保8还是保7,关于今天到底是5.5还是6.5,我稍微唱点反调。GDP涨多少真的很重要吗?实际上我们看到这次经济下滑的主要冲击,将落在农民工群体,所以我觉得只有就业的改善才是刺激内需的最终目的,而我觉得我们用一个很朴素的方法判断中国的经济问题,就是如果农民工返城了,他们能够在城市里面重新找到工作,说明我们有新的企业又生长出来了,这可能是中国经济的底,所以这个看法请大家批评。

  下面我说一个这样的观点,我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当中长期存在高估,这个原因是技术新的原因,我只说一下结果。我本人和很多的学者在95年就研究过中国工业的高估问题,我们当时几个人认为工业高估1%。97年我在国外的一本书里面讲,GDP高估了3.8。有一位香港的学者,是我们大陆过去的伍晓鹰教授做了更长时间的研究,他认为工业的增长高估了5.4。英国的Maddison在他的长期发展研究当中认为中国的GDP高估了2.4。后面还有很多的研究,我觉得这些研究都是用比较科学、比较严谨的方法做的,所以我觉得它的结论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我们官方的GDP数据,长期存在高估的问题。

  我特别要指出的是,2004年经济普查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的高估问题更加严重。这方面伍晓鹰教授前年有详细的论述,我觉得这里面的问题在于什么呢?计算增长的核心问题是从名义变量变成了实际变量,因此本质上是价格指数的问题。而2004年的经济普查,并没有提供任何新的价格数据,所以在2004年经济普查之后,国家统计局把历史数据上调,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我认为,这是缺乏数据支持的。因为2004年的普查,并没有任何新的数据来支持做这样的调控,所以2004年以后的GDP增长的核算,可能更加高估了实际的情况。它所带来的后果,我认为是值得关注的。在2007年它夸大了经济过热的程度,在2008年掩盖了经济下滑的严峻。

  下面,我讲第三个问题,中午曹远征博士也曾经提过,在我们饭桌上讨论的时候,他跟我们统计局的领导谈过,就是所谓的数据环比的问题。国家统计局长期公布同比数据,同比数据大大滞后,使得人们分析宏观形式的时候经济容易滞后。我举一个去年的非常鲜明的例子,大家可以看到,在去年的第四季度,工业增加值月环比已经开始下降,月环比是我们计算的,因为它要消除波动。大家可以看到,从8月份数据开始变化,这是很有先导意义的数据。到10月份工业增加值已经降得很厉害了,但是如果你坚持看GDP的话,我们知道去年第四季度的GDP大好,你看到数据的时候已经是2009年1月份了,所以你发现你追踪GDP的话,会大大延迟你对于宏观经济变化的判断。所以,GDP的宏观经济体系,在经济发生变化的时候是会错判的。

  第四,我们要研究的是2008年对于通货膨胀的判断是有迷失的。这方面,第一个问题是没有注意CPI指数中的结构性变化。世纪上大家在谈CPI的总量,实际上它分八个小类,只有两小类有明显的增长,一个是食品,一个是居住,其他六小类是有三个上涨,有三个是下降的。所以,这种结构性的物价上涨,去年很多人没有这么看待这个问题,很多人渲染CPI的大幅度上涨的前景,造成了我们的判断有通货膨胀,出了很多的错误。

  去年物价的上涨有外部输入的特点和结构性价格上升,部分是外部输入的。同时,你看CPI的环比,实际上去年2月份是最高的,2月份是8.7,同比非常高,但是2月份的环比已经在下降了。而到3月份,虽然同比仍然很高,环比已经开始下降了。所以,在去年如果你用换比而不用同比观察CPI,你应该在第二季度就能看出物价在下降。所以,后面的继续紧缩这是没有必要的。

  我最后讲一个问题,我觉得刚才我讲的数据带来的迷失,分析方法带来的迷失,我现在认为,不管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货币经济学出现了重大的问题。这完全是希望跟大家共享的看法,欢迎大家批评。

  我想这里面有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把货币控制目标完全关注在通货膨胀,而没有关注经济增长的和失业,现在的货币控制目标是有问题的。

  第二,这一次从美国、欧洲出现金融危机,一直到实体经济的经济危机,一直到中国,情况变化得非常快。而在这种情况下,物价指数往往是一个滞后的经济指标。其他的国家也都出现了这个问题,但是各国央行,包括中国的央行,都无视资产价格和其他经济指标给出的信息,在物价指数没有下降之前,继续紧缩货币,导致了最后的经济下滑的局面不可收拾。这方面另外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欧洲的央行,大家可以看一下,去年4月份欧洲央行还升了一次息,那次息现在回头看显然是问题。所以,货币金融学里面流行货币盯住通货膨胀目标的做法是有很大的弊病,在发达国家是这样,在发展中国家更是这样。

  那么,这个货币经济学的理论,在目前的形势下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暴露了理论体系中的许多问题。

  最近,实际上已经有人又开始说,流动性要过剩了,通货膨胀的风险要来了。这种说法都没有跳出传统经济学的思维,将来我们会看到,事实会证明这样的预见是有问题的。

  下面,我提一下在当年的日本衰退和今年美国碰到的问题的关系,大家知道克鲁格曼研究过日本15年衰退时指出,日本要进入一个衰退的时期,他在最近给奥巴马的信中说,货币政策没有效,只能靠财政政策。我想,当一个货币政策的实施结果,是中央银行出局时,那么这个政策的分析框架一定出了问题。我们知道1920年代到1930年代的大萧条,终结了之前一些亚洲经济学的教条,而导致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诞生,我们目前又处于这样的转折点。

  为了给自己的看法找一点依据,我谈一下最近读到的美国联储局的研究人员写的文章,他们对于他们所依据的货币经济学产生了重大的怀疑。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是2007年写的文章,他说“如果汇率是随机游走,则我们关于货币政策所说的几乎一切都是错的”,但是我们知道货币汇率确实是随机游走的。

  这是另外一位写的,他说“需要一个新的方法来分析货币政策”。所以,我想我们在面对经济的巨大调整的过程中,对于我们赖以分析经济的方法、数据和理论都要有一个反思。谢谢!

    相关专题:

    2009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春季年会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