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第二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 > 正文
2009年2月8日,第二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暨中国经济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盛会。图为《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经济编辑室主任许健康做《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对中国经济现实的几点启示》演讲。
许健康:谢谢大家。因为刚才讲的都是对策问题讲的比较多,微观问题讲的比较多,我想结合这个题目讲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因为这个题目它讲的是张培刚教授的这本书,这本书是写在60年前,它对今天的启示一定是一种理论上的一些新的见解,这些见解也可能我们还没有充分的发掘,我想谈一下这个问题。
今天上午有一位专家谈到我们现在对发展经济学的宣传不够,是不是这样一个问题,还是觉得进一步想一想。我是觉得发展经济学本身的一些基本假设,基本原理是不是出了问题?它本身对当前整个世界的变动,他是不是没有能够做出比较好的解释,而发展经济学本身也是不是正在发生急剧的分化?我想谈谈这些问题。
今天得奖的两篇稿子都是我们编的,一篇是刘遵义他们写的,还有一篇是蔡昉写的,这两篇文章其实跟我今天要讲的和张培刚的这本书的看法其实也都是有一定关系。
我想发展经济学它有一个基本的假定,就是讲的是一个现代化的理论,而且它讲的是倒U型曲线,它讲的是随着人均GDP的增长,收入不公平的情况一开始是上升,后来是下降。这个假设现在从美国的情况来讲它完全不是这样的,特别是最近二、三十年来,整个美国社会的两极分化程度又回到了二十、三十年之前的状况。张培刚他的这本书,它实际上讲的是农业国的工业化问题,而且张培刚讲了,他说我现在研究的是什么?是在产业革命发生以后这些落后的农业国家,它怎么进行实现工业化的问题。那样的话它就跟这些最初的西方的发达国家,它进行工业化的时候面临的世界经济的格局完全不一样。
这里头张培刚先生我想他有一些想法,他特别强调农业国的工业化过程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这跟罗斯托当时讲的,他说20年就能解决问题,生产性投资占GDP比重只要达到10%就可以起来了,这个中间的差距怎么办呢?要引进外资,外资进来以后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所以这是发展经济学的一个最初模型。
现在来看,实际上罗斯托他本人担任了美国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主席,所以他在整个文章是有一个冷战的背景,他提出这么一条理论,他说你大力的引进外资就能解决落后国家的发展问题,而且你只要模仿西方国家的发展,它就能够变成现代化的国家。但是问题就是刚才张培刚讲的,落后国家它起来的时候跟欧洲、荷兰、美国、英国起来的时候面对的情况,不说美国了,就是说英国和荷兰起来的时候它面对的是一个前资本主义的增长方式,它通过发展一定的农产品的优势然后再转入工业化,这都是可以的。那么这些后来的国家他们碰到的是已经有了工业化国家了,那么它怎么办?其实张培刚自己在到美国去之前,他在中国农村做了大量考察,他发现了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小农的问题,他说小农的问题表面上是在市场上,但是他碰到两个阻力,第一个,收购它的那些商人不是像他那样分散的小商人,他是已经联合起来的商人,第二个问题,他买这个农业生产资料的时候,那些制造农业生产资料的也是大公司,不是小公司。所以他说农民在这样一种市场当中,他们的利益可能会受到损害,他到了哈佛大学以后,当时他们提出来整个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他当时就起来反驳,说实际情况不是这样,是一个不完全的市场,而且是一个垄断竞争的市场,这个市场当中双方不是共赢。
我想这样一个思想实际上到了后面的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它实际上是越来越显示这个东西。你看还有一篇,就是刘遵义的文章,刘遵义文章里头他用了一个非竞争性投入占用产出模型,这个非竞争性讲的是什么呢?他讲的是一个整个的跨国公司的垂直专业化的生产网络,他把其中的一部分,就是中游的劳动密集型分包出去了,分到我们的珠三角地区,承包商和分包商的关系也是这样一种关系,刚才讲了很多了,他有可能被锁在国际分工的低端。
我想还有一个,蔡昉这个文章讲到了中国的腾飞,在这里头农民工的作用,但是我觉得他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张培刚讲的,张培刚当时也讲到剩余劳动力转移,他说如果在旺年的时候这种转移是会快的,而在中国经济衰弱的时候,这种转移可能会停滞,可能会缓慢。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它不是一个单项的转移,是双项的流动。实际上从发展经济学来讲,是不是也有一个正反和的问题?我们讲的和是综合,就是要回到作为张培刚,因为发展经济学主要是西方的经济学家在研究第三世界国家的问题,而张培刚他是一个中国人,他对第三世界,就是对中国的情况,当时的中国社会他很了解,而且他对刚才李晓西也讲到,他对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奴役非常气氛,他是带着这样的心情去研究这个问题。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