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3日 17:48  新浪财经
图文: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
  2009年1月8日,首届建设创新型国家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图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新浪财经讯 2009年1月8日,首届建设创新型国家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图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

  陈锡文:首先,非常高兴来参加这个会议。

  按照会议组织者的要求,让我讲一讲农村问题。刚才胡教授在这里讲了中国城市问题,下边我就讲讲农村问题,应该说这个题目并不比城市发展来得轻松。

  这些年来,在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一系列的政策的支持下,我们的农村取得了很明显的发展,举两个简单的数字就可以看出来。

  比如说2008年刚刚过去,2008年农村的粮食产量达到了1700亿,农民收入达到了4700亿,这是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所以总体来看我国农村的发展是比较健康、比较正常的。但是,潜伏这个矛盾和发展的问题是非常严重的,所以关于农村的研究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我分4个问题谈一谈,当前社会主义先农村建设我们面临的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再一次提出来的,之所以说再一次提出,应该讲新农村建设在历史上曾经多次提过,但是在十六届五中全会2005年提出的时候,有了比较明确的目标,就是五局化。什么叫做新农村建设?按照中央的意思,就是使得农村能够生产发展、村民整洁、管理民族等进行新农村建设。

  现在看来,尽管新农村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大家在很多地方的发展并不平衡,特别是有些地方片面地理解,没有按照中央的要求全面协调去推进这方面的建设。所以,从目前来看,新农村建设面临着很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我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谈一谈,这可以概括为四个字。

  第一个是“钱”,大家知道新农村建设是为了农业农村的发展,为了农民的富裕,所以这当然离不开“钱”字。这几年在中央高度重视三农的情况下,财政方面对于农业的投入,数量正在逐步地增加。去年一年,中央财政对整个三农工作的投入,达到了5955亿,差不多要占到中央财政总支出的11%左右。所以,这5955数量是不少,但是中国农村的人口仍然占着大多数,而对于这11%的比重比例是很低的。

  那么,这些年在推进强农慧农的政策,大家知道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有效的措施。首先是农业费制的改革,到2006年全面取消了农业有关的税收。农业税、牧业税、生猪屠宰税等四项,又实行了对于农业的四项补贴,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购买粮种的补贴、购买农机具的补贴、农业产品价格的综合补贴,今年还会有增加。所以,可以说和中央采取的强农慧农政策是分不开的。即便如此,去年的人均纯收入,全国平均每年是4708亿。估计今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可以达到1.5万亿。所以,城镇和农村可支配收入差距是很大的。

  07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是400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1348亿,那个时候的差距是1:3.33,而从目前看,这个差距还在进一步的扩大。

  大家知道前不久中央刚召开了专门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按照要求,在今后的12年之内,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要翻一番。如果12年翻一番,年均的增长率大约是6%。所以,从刚才说到的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来看,我个人的认为是到了2020年,中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还不可能达到开始缩小的拐点。所以,从这个角度去讲,怎么进一步增加对于农村的投入,怎么样促进农民的收入增长,这是我们在农村建设中必须高度关注的大问题。

  第二个字是“粮”。去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10570亿美金,在此之前历史上最高的是的1998年,达到了10246亿美金。

  还有一定我们必须看到,去年我们农产品的进口量仍然是在迅速的增加,其中最突出的是大豆和油脂的增加。从目前的情况下,2008年全年进口的大豆数量可能在3600多万吨左右,这是我们的市斤制度大概是600亿斤以上。

  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实际上总体来看,1500多亿斤粮食,从总量看是够的,但是它的结构不能适应目前的市场需求。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之后,在它的食品消费中,第一动物蛋白明显地增加了,就是肉禽蛋奶。第二个是生活水平提高之后,中国人油脂的消费水平增加了。而我们国家现在恰恰大豆的产量不够、油料的产量不够。所以,一方面粮食数量在增加,一般性的小麦、玉米、大米是够的,但是有两根软肋,就是大豆和油脂。

  大豆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本来是大豆的产量,但是中国现在大豆的产量已经掉到了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的后面,我们去年达到了1500万吨左右,其中800万吨用于直接使用,比如说做豆浆、豆腐等等,真正拿去榨油的就是700万吨左右。大豆有一个特殊重要的功能,就是饲料中主要的蛋白,它主要来自于豆制品。那么,大豆不够饲料产业就难以发展,那么供应就跟不上。为了保证畜牧业的正常发展,国家不得不大量地进口大豆。我们市场上供应的大豆,2/3是进口的,大豆拿回来第一是榨油,进口300万吨大豆可以榨出100万吨油来。

  从目前的情况,我们大豆一年的需求量超过了4500万吨,但是自己的产量就是1500万吨,所以2/3大豆需要进口的哲学,很长一段时间不能改变。

  第二个讲到的是油脂,我们现在一年的植物油消耗量是2500万吨,但是我们自己生产的植物油,能榨出来的油不超过1000万吨。60%以上的植物油需要从国际市场进口,那么再进口的大豆中,已经有600万吨油进口了,大豆进口之后可以榨油。这样算下来还缺800、900万吨,所以每年植物油的进口量在800万吨以上。

  那么,是不是面临着粮食应该增产?但是有一个限制,我们的耕地是减少的。北京发出了18亿亩耕地的质疑以来,这半个月大家对于耕地的问题讨论非常激烈,这里我想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我们国家到2007年底,耕地额面积是18.26亿亩,根据不同的地方,有的地方可以一年种两季或者是三季。所以,一粘着块地种两次,一亩地变成了两亩地,按照这个计算,我们18.26亿亩的耕地,全年的播种面积是23亿亩左右。这23亿亩左右怎么分配,是根据需求来决定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粮食的生产不能低于1万亿斤,不然就难以满足需求。

  那么,为什么要保证18亿亩耕地呢?18亿亩的耕地可以变成23亿亩的播种面积。我们去年的平均亩产按播种计算,一亩地是660斤,要想保证1万亿斤粮食生产,必须保证16亿亩的耕地进行粮食生产。那么,23亿亩减掉16亿亩,还剩下7亿亩的地,可以用来生产其他的农产品。那么像我们大家知道的糖料、油料、棉花、瓜果蔬菜统统在其他的7亿亩中。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土地只有一亩三分八,这点地保不住,我们现在的农业生产就满足不了我们的生活需求。而刚才讲到的大豆和植物油的大量进口,已经表明了这样的基本事实。我们现在的耕地资源、农业资源、农业的生产水平,实际上是满足不了我们的生活水平。

  刚才有同志提出来,既然大豆不够、油不够,为什么不可以多生产一些大豆和油呢?当然可以调整结构,利用政策手段去引导。但是,其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增加大豆和植物油的生产,就要占粮食的耕地。800万吨油要拿出1800万亩的耕地面积,才可以满足需求。我们每年还要进口2、3百万吨的棉花,如果自己生产,还需要4到5千万亩。

  我们现在是充分地利用了国际市场,我们差不多利用了5亿亩以上的播种面积。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需要有28亿亩以上的播种面积才可以做得到,但是我们只有23亿亩播种面积。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无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好,也是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也好,必须很清楚地看到一点,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现在并没有真正解决。

  我们差不多有15%以上的农产品需求是来自于国际市场,当然不是说来自于国际市场就不安全,但是大家都看到,刚刚过去的2008年,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大幅度的波动,对于全世界带来的经济上的影响。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中国的粮食生产,在任何的时候都不能放松。

  第三个字其实刚才已经讲到了,就是“地”。地的问题在中国厉害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的粮食安全,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而且对于当前经济建设、农村稳定的关系都非常重要。但最近一段时间来,我也注意到社会各个方面对于农村土地问题的关注,是越来越强了。我想,这里面有不同的目的,也有不同的用意在里面。

  有一种是认为综合的耕地面积正在逐步地减少,而正在减少的耕地,对于中国今后的稳定发展来说,它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所以他们呼吁要保护耕地。这里有一个数字大家可能是知道的,中国谁有耕地面积,在很长时间中是搞不清楚的,如果大家翻开1995年中国的统计局的统计年鉴,那是国家最后一次公布中国的土地耕地面积,那个时候公布的是14.2亿亩,但是我们搞农业的同志知道远不只这么多,为什么是14.2亿亩呢?因为很多的地方有黑地,土地不上报,就不用纳税。那么按照这个统计,我们实际有多少呢?2006年国家完成了第一次农地的详查,这是由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消息,2006年底我们的持有的耕地面积是19.51亿亩耕地面积,和原来统计上来的层层上报的数字大概要多5.3亿亩。但是,这实际上是耕种的,不是荒废在那里,只不过是没有纳税而已。96年是19.57亿亩,到07年已经减少到了18.36亿亩。在过去的11年时间,我们已经减少了1.2亿亩,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国家的各省市、自治区还超过1亿亩的是黑龙江,他有1.47亿亩地,其次是河南,有1.1亿多亩,然后是山东1.08亿亩,还有一个是内蒙古。那么,过去11年中减少的耕地面积,比一个河南省所拥有的耕地面积还要大一点。河南省已经连续三年生产粮食超过1000亿斤,所以河南省的粮食产量占中国的1/10以上。所以,你想一想,某一天早上起来,说河南省的耕地面积没有了,1000亿斤的粮食产量没有了,那个时候大家都觉得毛骨悚然。但是,实实在在地在过去的11年中,我们已经减了1.2亿亩地,所以怎么保护耕地问题,这确实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但是,对于人均只有一亩三分八的耕地,对于这样一个国家来讲,强调保护耕地是不为过的。

  我们现在是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家庭经营体制,但是大家发现农民经营的土地面积太小,所以劳动生产率很低,农业生产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一个农村家庭就是种6、7亩地,这在国际上比是确实缺乏竞争的,但是这个状况是怎么来的呢?是由基本国情决定的,因为你发展到现在只有那些地,发展到现在农村还有2亿人,所以这个规模是不可避免的。你即使把100人的地给了1人种,人均是一亩三分八,它的规模只有138亩,这拿到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阿根廷仍然算不上什么规模,但是你要解决的是那99个人没有地了,你必须解决他的就业,于是这个问题变得非常复杂。

  如果这个人外出打工了,他把自己的地转租给别人种,这样楼在农村的人土地经营规模可以适当地扩大。但是,走的来看,规模的扩大,要和农民的转移相适应。只有农民转移走了,你去扩大规模,这个人才没有后顾之忧。如果这个人没有转移走,你非把他的地拿去搞经营,这就是土地兼并。中国历史上多少的改朝换代,多少的农民揭竿而起,都是由于土地的问题,都是土地的豪强兼并。这对于我们推进农村土地建设和小康建设必须避免。

  所以,发展长期经营是一个长期目标,它的基本条件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可以从农村大量地吸收走农业的劳动力,这样才可以使得农村的耕地逐步集中起来。如果农民没有自然地转移走,你要拿他的地,实际是就是土地兼并。所以,我们认为农村经营规模的发展,是一个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自然发生的必然过程。如果你违背这个规律,实际上是要遭受惩罚的。更何况,我们现在的工业城市发展并不稳定,大家都知道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的媒体上频繁出现的一个词,叫做“返乡农民工”。为什么呢?因为全球的金融危机一来,我们国家的外需减少了,出口产品大量减少,本来转移出来的农民工,他的企业不得不停工,他们不得不还乡,还乡之后如果没有地,那么他们到哪里生存呢?这就会从经济问题演变为民生问题。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

    首届建设创新型国家年会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