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2009第六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国际论坛 > 正文
2009年1月10日,由北京大学主办,以“改革开放3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文化产业机遇”为主题的“2009第六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国际论坛”在北京大学开幕。本次大会为期两天。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此次活动。图为《中华英才》杂志社社长周松波演讲。
《中华英才》杂志社社长周松波: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我感到很荣幸今天能够参加2009第六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国际论坛。众所周知,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产业以其独特魅力和经营成长性,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我作为媒体业的从业者,始终高度关注中国文化产业化之路,今天更多是借这个机会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打造中国文化产业,使它能够更好的市场化、国际化。然后能实现规模化的效益。我今天主要浅谈美国文化产业对中国的启示。
在中国历史上搞文化产业,古已有之。后来的中国经济发达,贸易剧增,出口的货物多极了,其中的字画、玉雕、瓷器,就是文化产业范畴的。那可是上档次,上规模的世界领先的,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比的了。那时候我们中国可以说是文化超级大国,是文化产业的超级大国。但是到了近代不行了,被美日赶超上来,到了现在就连韩国、澳大利亚国家的文化产业也比我们强很多。现在我们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存在着严重的文化迟滞。对于欧美的利差达100:1以上。每年有上千个外国文化艺术团到中国演出。在语言方面,中国语言交流以处于逆差状态。在美国3年的大学里,开设汉语课程的有三分之一,但是在中国连小学生,甚至是学前班都开设了英语课程。这二三百年造成文化产业由盛到衰,现在影响的巨大落差,有许许多多的原因,在改革开放30年取得辉煌成就之际,在我们综合国力有了世界瞩目的飞速提升之时,我们完全有理由来探讨如何进一步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这个课题。
下面谈谈对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浅析。美国文化产业总体实力和竞争优势,无人能及。每年美国文化产业经营总额高达数千亿美元,在当今4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以美国的影视传媒为例,虽然美国公司出产的影片量占全球影片产量的6.7%,但是其放映时间占据全球50%以上,其影片票房占全球三分之二的份额。同时美国已经控制了世界上75%的电影节目生产和制作。探究美国文化产业如何强势发展的原因,立法、政策、产业运作、人才战略和调控措施等等,统筹智慧,相辅相成,其中的产业运作一环,对于我国文化产业推动和发展,极具借鉴意义。
美国文化产业运作始终坚持一项原则,在市场竞争机制下,依靠商业运作,将最好的文化产品流向市场,为社会认知和接受,进而影响民众。在运作过程中,其采用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并行,前者重载开拓产业资源,以满足市场需求,后者重视科技投入和运用,刺激市场消费。在此我重点分析一下前者,第一就是开拓产业资源,注重文化创新,是美国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美国的主题文化传承于欧洲,在其构建过程中,不断吸取世界其他国家文化的精华,并通过不断严演进形成现在的美国文化。这样使美国产业可持续发展运作。前些年的《花木兰》,近些年的《功夫熊猫》等等,几乎实现票房热卖。这只是美国文化产业运作的第一步。美国文化产业精英们深知市场规律,以实现同一产业资源最大化利用。一部电影经过票房收入,发行录像带、DVD,建设推广电影主题公园,特许经营和品牌专卖,到最后通过电影媒体,极速传播的运作,实现的利润是天文数字。就开拓产业资源而言,美国运作领先全球。
美国文化霸权地位的产生,除了经济、文化、政治外,科技因素也很重要。最新一集《哈利波特》图书出版之前,百老汇音乐剧科技含量之高,使许多传统表演艺术根本无法实现的。在好莱坞影城和迪士尼,各种表演使艺术和科技实现真正的融会贯通。新科技使用,不仅为美国文化产业带来了技术上的革命,加快了其发展进展,而且还带来了消费者思想观念上的革新。贩卖其生产生活形态,巩固其文化地位。
综上美国文化产业运作核心是基于民主文化以上的开源与创新。这种长盛不衰,渗透全球,影响世界的霸主地位,此外英国、德国、韩国发达国家,均以本国传统文化产业为主,都已经成为当前国际文化产业的标志性品牌。其中很多已经超过国家传统产业,成为新兴的制作产业。下面谈一谈美国经验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启示。
第一要走规模化、集团化之路,打造中国文化产业的航母集团。提高经济效益,实现长远发展,以美国为例,对美国媒体市场占有率达到三分之一,并凭借他们的雄厚财力,实现全球范围内跨国经营,压缩了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成本,目前我们传媒企业数量多,资质良莠不齐,管理混乱。借鉴美国集团化发展经验,为此中国政府及金融机构,大力支持扶持骨干传媒企业,加快资产重组,组建以产品为龙头,及资本为纽带传媒集团,逐步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行政级别,跨所有制,甚至跨股联合经营,推动龙头传媒企业上市,加快中国文化产业市场发展的步伐。
第二个,打造中国传媒业的特点品牌。作为一家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企业,我们都要认真思考,能否把自己的产品品牌化、效益化,如何立足中国走向世界等问题。中华英才将实现从事业向市场化的企业体制和机制转轨,从杂志单类一产品,到信息网络,俱乐部、名人联合会等多种形式,从传统业,到艺术展览,艺术品经营等多个领域涉及,在探索实践和自身完善中,找出一条具有自身品牌特色的中华英才之路。最后中国英才愿与有识之士携手,共同创造中国文化产业的美好未来。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