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0日 14:34  新浪财经
图文: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
  2009年1月10日,“第十三届(2009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图为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9年1月1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中国证券报》社,天音通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重阳投资有限公司,《资本市场》杂志社主办的“第十三届(2009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新浪财经全程直播,以下为为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讲话。

  贾康:大家好!

  我想就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金融危机之下如果从一个学术的角度考虑政府救市和市场原则,我觉得可以这样考虑,所谓的救市无论是宽还是窄,我感觉经济学的认识意义上来说,它还是在国家干预的框架之下,就是需要有政府的介入。现在对于金融危机冲击之下的介入,是需要有扩张性的调控。

  我们国家现在启动的称为积极性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加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一种搭配的政策。这种调控的目的其实很清晰,就是为了提升景气、改善预期,给加快下滑的经济预期供暖,给企业起到过冬阶段的抗寒的作用。那么政府称做救市的国家干预,政府的介入显然不应该也不可能颠覆市场的原则,而是要补充市场的原则。

  中国的整个社会经济转轨,寻求的是现代化的后来赶超,这条路要走得通,必须按照小平同志南巡所清晰勾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来构建政府总体的方方面面的体制,包括政策调控的体制。

  那么,这种补充市场原则的政策调控,它在学理的意义上,无非是说承认有市场的失灵问题。这是在凯恩斯主义的框架里面,已经非常清晰地做过分析了。现在有没有看到在实践方面有什么样的证据可以否定存在市场失灵,但是另外从思辨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很全面地审视,是不是政府的方面也会存在这种问题呢?政府的介入里面有没有失灵的问题?

  很显然,对应的还存在着政府失灵。现在我们也无法从实践的各种材料,就是实证的材料政府失灵,换言之政府不可能是万能的,它有它的失误。所以,我们要考虑理性操作、合理地介入政府的方案和具体的政策措施,就要注意防止政府万能的幻觉。

  这种政府万能的幻觉在扩张期和加大干预的操作环境里面是很容易产生的。而且,具体的综合管理部门的政策实践方面,比较直率地说是很容易走偏的。这个时候我们坚持干预扩张政策,要充分发挥政策的调控作用,折算应当有所作为。

  但是,不可能把这个理解为政府什么都可以去调控一把,什么事情都可以去审批一番。如果落入这样一种政府万能的幻觉和政策操作的误区,那么我们就可以不客气地说它会带来旧体制复归的问题。不光学者这样说,我也清晰地听到了国务院的领导同志明确地提出了这一轮的政策条亏,要防止旧体制复归。

  我们可以看一下这种现实形态,若干年前我们知道我们中原的一个大省,它的省会城市曾经提出要从市到区,到街道办事处,层层设立馒头饭。因为当地的老百姓主要吃面食,大大小小街头的老百姓和小贩都在卖馒头,所以应该层层控制零馒头的生产和流通。

  如果真的这样来做事情,那么市场可能要被颠覆掉,馒头关系国计民生,那么面条是不是关系国计民生?我们的西瓜是不是关系国计民生?所以,按照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覆盖民生问题。现在这个馒头饭也没有多少的生命力,我们已经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不允许以这种具体直接的方式来发挥政府的作用。

  但是,它确实是一个现实的例子,我们就是在认识误区方面,试图颠覆整个市场原则的政府干预,可能会走到一种光明的境界。

  在2008年年初,我们又听到一个类似的例子,是在我们西部的一个省会城市,当地的管理部门,提出要通过具体措施把这个城市的每碗牛肉面控制在非常具体的2.5元一碗的价位上,而不许增加一分钱。

  当然,舆论反映了这个事情以后有很多的批评意见,但是当地的物价部门非常委屈,你没有到我们这里来体会一下。我们这里的老百姓虽然生活水平并不太高,但是有习惯早上不在家里吃饭,到街上吃一碗牛肉面,可能中午中间休息的时候又是一碗牛肉面,回到家里晚上可能还是一碗牛肉面。这么具体的涉及到民生的事情,如果我们不管好怎么行?

  当然,这样的具体的事情管理下去,我们会发现它一定会变形。所有的用工的成本、原材料的成本、牛肉的价格都在上升。在这一头市场环境价位上升的情况下,你紧压住牛肉面的形势是一个什么结果呢?无非逼着这些生产者偷斤短两,怎么降低这个事情呢?

  我看到的是汉中,虽然那个地方是小细货,但是有很多的水田。当地的老百姓习惯吃米粉,当地的物价部门也认为需要介入这个事情,但是怎么介入呢?他通过调查之后,对全社会公布标准米粉一碗量的构成。这个信息公布之后,它促进了生产方和消费方信息对比之后,消费者用投票来选择它的提供者。这样,就促进了各个米粉实际生产厂家之间的良性竞争。那么,这就达到了很好的结果。

  所以,我觉得这两个小例子都可以给我们启发,在这一轮的政策调控里面,我们特别要注意怎么样符合市场经济的最基本的原则,要使市场经济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机制,当然要加大政府介入的力度和合理介入的方式。

  前一段时间社会上广泛在流传,这一次扩张刚一一启动,三里河的地下室都住满了紧急进京申请的官员。这个说法不夸大,我们4万亿的项目需要审批过程,但是不意味着需要越走越细。

  前一段时间有关部门说过,他们认为应该审批细到几万元的乡镇项目,但是你们一个部门就几个人,对于全国一年需要审批的几千个项目,你怎么可能掌握具体的该批不该批的依据。实话实说,如果真的要批,地方官员可能比你这方面的信息不对称的劣势要少一些。

  总体来说,还是体制演变过程中间,我们怎么样渐进地使计划经济的色彩减少,而越来越合乎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新体制状态的问题。在不同的阶段审批的力度有调整,现在不意味着对于4万亿的项目不审批,但是不意味着把这个审批长期化、万能化。

  还有一个例子,现在有一些政府的管理部门和官员的意识上,他自然而然有一种旧意识的复归。前不久我一个座谈会,是全国工商联和政协合作,有一个环境方面的企业的协会。

  很多这个协会里面企业界的人士,他们反映原来在环卫、市政这样的一些公共工程和公共设施的项目上,他们已经有了明确的政府方面的承诺,欢迎民间企业和民进资本进入这种领域。比如说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市政方面的一些项目的合作,最典型的是BOT的项目合作形式。我认为这是国际最前沿的PPB国际形式下最具体的形式。

  但是4万亿对社会一宣布,他们很快地环卫局、市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对他们说,说我们现在要改变了,我们有钱了,你们不用再参加了。我感觉这个政府部门态度陡变,是没有合理依据的。我们现在要增加政府安排的资金的总量,但是这样的一个安排,绝对不是说要把原来有意愿进入的民间资本挤出去。

  我们现在还有大量的事情需要政府用政策扩张时期用可用的资本去做,凡是民间愿意介入的领域,愿意继续鼓励他们持续地介入,而不存在我们钱多得用不了,你们可以不介入的逻辑。这样的逻辑无非反映的是在市场方面,我们有些政府自然而然地回到原来,没有计划经济改造的误区。

  所以,我觉得在现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有必要提醒方方面面,特别是政府管理部门。应该注意到,我们现在政策里面灵魂的内容,就是积极通过政府的扩张来拉动社会资金、民间资本跟进,应该努力地拉动更多的非政府的资金参与这样一个反周期调控过程。

  这样,才是一个政府使用的资金争取放大效应、成数效应的一个正确思路。我们的短期调控一定要和长期的深化改革、转变机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些看法,在这里面说出来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