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高盛亚洲区董事总经理胡祖六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0日 14:34  新浪财经
图文:高盛亚洲区董事总经理胡祖六
  2009年1月10日,“第十三届(2009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图为高盛亚洲区董事总经理胡祖六。(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9年1月1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中国证券报》社,天音通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重阳投资有限公司,《资本市场》杂志社主办的“第十三届(2009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新浪财经全程直播,以下为高盛亚洲区董事总经理胡祖六讲话。

  胡祖六:感谢晓求教授,让我再次有机会很荣幸参加这次资本市场论坛。各位专家、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的议题,政府“救市”与市场原则。这次论坛可能是最核心、最重要的一场讨论,也是引起争议最多的一个题目。

  我们对西方发达国家,美国、英国、欧洲,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处置过程的回顾,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大规模的、空前的采取了干预行动,媒体一般都是叫“救市”,其实我觉得不是非常准确,应当说是政府对危机的处置行动,或者说政府的干预。

  就这个议题来说,我们大家都知道金融市场、金融体系的目的、功能,就是把储蓄能够有效率的分配到回报率最高的投资领域去,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这是金融市场基本的功能。跟很多别的市场比,比如很多商品市场,很多劳工市场,其实金融市场一般来说要更有效率,因为它这个信息反映量很大,高度竞争,所以一般来说金融市场更有效率。

  但是金融市场跟其他市场一样,也是有很多缺陷的,并不是完美的。最典型的就是金融市场有信息的不对称,有道德的危害,有逆向选择,还有搭便车,这是我们认为市场经济里面一些基本的缺陷,金融市场都具备,而且还更加严重。比如说信息不对称,比如我们在这里有缪建民先生是中国人寿,保险业务,保险里面最大的一个东西就是信息不对称。

  所以因为市场这些固有的缺陷,尽管金融市场高度竞争、高度自由、高度有效率,但是政府也扮演很重要的作用,要通过监管来矫正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和缺陷。

  在危机发生以后,政府应当采取干预。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从2007年年初爆发以后到今天,波澜起伏,惊心动魄,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从2007年初到2008年2月份,这个阶段基本上政府对危机的态度,就是说市场要自我调整,当时的金融机构,尤其是2007年第三、第四季度,欧美一些大型金融机构,比如美林、花旗、瑞垠等等出了问题,政府要求他们补充资本金,基本上是市场的自我调整。

  从2008年3月份到2008年9月份,这时危机中期阶段,波及面越来越广,蔓延程度越来越严重,破坏率也越来越大。这个时候政府和监管当局采取的叫个案处理,最典型就是英国对北约银行的处理。最初英国财政部和英格兰银行都是极不情愿的,担心道德危害,英格兰银行总裁,也是经济学家,在英国国会做听证的时候解释为什么英格兰银行,作为央行,连提供流动性都不愿意,就是怕有道德危害。但是2008年就不得不接管北约银行。

  2008年9月份美国政府接管“两房”,之后英国政府、比利时政府、德国政府、法国政府,基本上西方主要国家都开始对金融机构进行大规模注资,进行资产的担保以及不良资产的购买。

  从2008年10月份以后,到了一种全球性的、空前的金融危机,这时候政府对危机处置的方式态度程度也有了根本的调整和转变,就是由开始政府基本上作为旁观者,由市场自我调整,到个案处理,包括AIG的问题和两房的问题,个案处理,到最后全面的系统化的处置。

  这些大规模的处置手段也引起很大的争议,这在西方发达经济国家,政府这么大规模干预金融体系,干预市场,尤其通过直接注资,事实上政府在很多金融机构里面变成参股者,甚至控股者。比如说在苏格兰皇家银行,现在成了政府第一大控股股东,这也引起很大的关注和反响。所以它会在我们国内媒体上有标题可以看到,西方金融社会主义化,国有化,等等这些大标题都出现了。

  这里我觉得我们应该比较准确、客观地来评估,第一点,政府这么干预,包括注资,我们也看到这是被迫的,不情愿的,是别无他择。大家可能记得2008年9月10号,当美国政府决定接管两房,华尔森跟布什总统召开媒体发布会,他的开场白第一句话就是说,我相信绝大多数的美国国民,包括本人在内,都不希望我们走这一步,但是我们必须走这一步。就是对两房的接管。

  2008年10月份,布朗首相之所以在英国率先对所有金融机构大规模注资,也是因为这次危机愈演愈烈,系统性金融崩溃,这个风险大大提高,所以他是被迫干预的结果,并不是认为公有制,社会主义是最好的,这是在危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一种被迫不情愿的干预。

  第二,这种政府参股或者控股金融机构是暂时性的、是过渡的一种安排,而不是永久的。这里如果我们仔细看每一次政府注资的案例,基本上政府都是用优先股的形式对金融机构注资,优先股,在座很多都是金融方面的专家或者是研究生,优先股是没有投票权的,而且它是有期限的,一般都是三到五年,它的优先股的安排前五名的派息率是5%,相对来说比较低,但是如果超过五年,你的派息率就到9%。

  所以英国首期派息率是12%,如果超过以后,伦敦拆借利息加700个基点,这是非常非常高的利差。它这个用心何在?就是鼓励金融机构通过自身的重组来补充资本,减少不良资产,增加盈利,成为尽快去赎回政府提供的优先股。所以如果你拖期,那就惩罚性的付更高的利息,派息率。所以这些注资的安排是暂时性的,过渡性的。

  第三点,这也是对我们国家非常有参考借鉴意义的。这次西方发达国家对金融危机的处置方面,通过政府大规模的干预,这也并不是破天荒的,现在有,以后还会有,而且也不是特例。其实我们回顾到历史上每一次金融危机,经济大萧条,最后都是通过政府的改革,来化解和处置。

  东南亚金融危机也是同样,韩国政府也是通过政府提供流动性,提供资本金,来帮韩国金融体系化解危机。日本经历过长达10年的金融危机,最后日本之所以走出危机,也是日本政府利用纳税人的钱来启动资本金,也是暂时的国有化,最后都化解。

  北欧的金融危机,挪威、瑞典、丹麦,同一个例子,我们国家今天在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时候,中国的金融体系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健,也是得益于我们近10年,尤其近5年在金融改革所取得的突破性成果,我们的金融改革尤其银行改革也是表现为政府起主导作用,通过政府直接注资,最后得以成功。

  所以我们在解读这次西方国家对金融危机的处置,政府的干预方面,不要看成很特殊的,其实有一个非常长久的历史传统,在世界很多国家都用过,包括咱们国家曾经成功的运用过。

  所以我们知道市场的原则,它的宗旨、它的目标、它的功能就是要有效率的配置资源,它的效率比任何其他市场都更高。但是它不是完美无缺的,它会有市场的失效,有系统性的危机,这时候政府的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他的目的也是为了使市场能够运作的更加有效率,更加健康,更加完善,从而能够推动经济更加可持续发展。

  所以我觉得这两点,政府的干预,与自由市场原则两种并不冲突,而且相辅相成。我就谈这么多,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