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陈雨露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0日 11:07  新浪财经
图文: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陈雨露
  2009年1月10日,“第十三届(2009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图为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陈雨露。(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9年1月1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中国证券报》社,天音通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重阳投资有限公司,《资本市场》杂志社主办的“第十三届(2009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新浪财经全程直播,图为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陈雨露。

  陈雨露:大家好!

  针对这个主题,我想谈四点不成熟的体会跟大家探讨。

  第一点,关于未来的国际关键货币格局。这一次的全球金融危机告诉我们,美元在货币体系当中的垄断地位、美国不受监控的货币发行权、美国对于货币铸币式的独享权三大超级权力和美国经济体系下降的不平衡,是这次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演化成全球金融动荡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所以,提出来国际货币体系应当进行重大的改革。在过去近200年的历史,国际货币体系经过了4个大的阶段:19世纪以来实行的是黄金加英镑的国际关键货币格局。到29、33年的危机以后,改成了英镑集团、法郎集团和美元集团三之间的一个三足鼎立的关键货币格局。到1945年、1976年,我们的是美元加黄金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货币格局。到1976年以后出现的是牙买加体系下的一种多元的国际货币格局。

  分析四大阶段,实际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国际货币格局是由国际经济格局内生的,而不是人为制定的。

  但是,200年的历史显示出来,国际货币格局的变迁与国际经济格局的变迁存在着时间的年限,存在着不匹配。像美国和英国经济实力的并列齐驱,到美元打破英镑的垄断用了30年的时间,而美元最终取代英镑的国际头号储备货币地位的时间用了仅半个世纪。

  所以,我们从这个历史当中,可以推出来,这次发生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的关键货币体系会从一种多元的货币格局,会向多种货币格局的变化,这个时间需要30到40年的时间才可以最终完成。

  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可以预计的是,美元目前在国际货币体系当中占64%的地位,逐渐地向占半成以下的位置变化,那么究竟会形成一个什么格局,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当然我们希望形成人民币的Y,欧元的E,美元的S并存的YES的格局。但是,究竟中国能不能够在未来30到40年里面,继续地实现无危机的增长?或者在危机当中能够尽快地克服危机来实现我们的经济目标。

  第二个是世界货币体系,我们说打破美元的世界货币格局会弱化风险。但是,由此带来了一个问题,国际多元的货币,必然存在着一个汇率制度的安排问题。如果它们之间实行的是充分的浮动汇率,那么我们就要准备承担国际汇率质监所带来的巨大波动,我们必须解决国际货币体系轴心以及几大非关键货币与关键货币之间采取什么样的汇率制度。

  我个人认为,应当采取的很可能是一个全球可调整的固定汇率体系。因为29、33年以后,英镑集团、法郎集团、美元集团的形成,殖民地国家分别盯住三大货币,而三大货币之间采取的是浮动汇率。

  但是我们看到的这种浮动汇率带来了非常盛行的货币投机,所以仅仅存在了10年土崩瓦解了。我们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看到,亚洲国家纷纷地宣布兑美元解除固定、盯住,而实行浮动汇率。

  但是根据国际金融学的原理,如果全球都实行浮动汇率,就没有必要保有那么多的货币储备,而恰恰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出现了东亚国家的巨额的外汇储备的增长。

  因此,它一定里面存在着奥妙。因此,亚洲这些国家名义上宣布的是浮动汇率,但是实际上采取的还是可调整的固定货币体系。我个人认为未来多元化的汇率制度安排,一定是其他国家兑关键货币,以及关键货币至今都应当采取可调整、可控制的固定汇率体系。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