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奏响泛在时代和传播革命号角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5日 13:12  新浪财经

  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将奏响“泛在时代和传播革命的号角”

  即将到来的2009年之际,由北京大学举办“2009第六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国际论坛”,定于1月9日-11日召开,届时将邀请逾百名国家文化产业领导部门的负责人、海内外权威专家及文化产业行业精英共同探讨世界经济形势下国家文化战略、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文化产业投融资价值等热点问题,旨在揭示出中国文化产业的新机遇和未来全球化经济新格局。

  在论坛将要召开的媒体吹风会上,主办方特邀国内知名信息专家、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吕廷杰教授就“泛在时代”领域前瞻性议题进行了阐述;与此同时派格太合环球传媒孙健君总裁就“泛在时代和传播革命”结合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展开了相关论述。

  在目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与日俱增,文化力量、精神诉求成为各国政府抵御经济寒潮的思想武器。文化不仅是推进经济增长的精神支柱,也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2006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123亿元,占GDP比重2.4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41%。一个由娱乐市场、演出市场、音像市场、电影市场、网络文化市场、艺术品市场等组成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已经形成;一批有实力的文化企业积极走向世界,开拓国际市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已成为展示国家形象的文化符号。

  在Ubiquitous——吕廷杰

  面对持续蔓延的金融危机,如何握机遇、破冰前行?互联网带来人类全新的一种应用的领域。这种应用领域直接地给我们带来很多活力,增加了特别多的就业机会、新的应用。我们一直在关注一个问题,有没有可能出现新了网络形态?这种新的形态将会出现全新的产业。这个新的网络形态——泛在网络,所谓的泛在就是电信产业和互联网产业走向融合。Ubiquitous是无处不在的,但是习惯于叫泛在,提出这个原因是计算机的芯片技术越来越提升,功能越来越强大,认为以后身边所有东西都有一个芯片帮助我们智能化,以后计算机芯片无处不在。人类社会将进入到泛在网络叫UNS,它的概念就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要把一个一个分散的计算机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多媒体资源、芯片、计算机的连成一个网,打造一个泛在网络社会。经过多年的摸索,人类无所不在梦想的实现之路终于有了较大的突破。在技术层面,越来越多的相关标准已经或是正在酝酿出台,关键的标签技术有了重点的发展方向,关于U网络架构的辩论也越辩越明;在应用层面,无所不在相关战略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青睐,具体的服务也开始从更重生活辅助业务的大众市场拓展至提升整个社会经济运行效率的更多行业应用,尤其是在日韩都已有了很多的应用模式。U服务的新特性也促使新的开放型业务模式的诞生,其中在泛在的应用中找到新媒体的应用,对于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着导向性的意义。因为媒体是一定要与网络形态发生变化的,同时也是媒体的发展需要;这样结合就会产生新的媒体形态,在新的媒体形态中,就会衍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媒体要迎对泛在性,泛在网络是一个新的跨网络的时代,会带来新的媒体时代。

  泛在时代和传播的革命——孙健君

  泛在时代是历史上最伟大、最彻底的革命,这是将来可以像涟漪一样的扩散的,因为沟通决定人的命运。泛在传播网络中商务平台将是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最有效方法和体系。泛在时代将造就全新的经济体系,拉动世界经济的高速全面增长,成为世界走出经济危机,困境和解救金融海啸的一个系统方案。泛在无障碍的沟通,必定加速全球一体化和民族化进程;泛在时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创造面向未来的新经济体系和独具中国特色的新文化意识形态和产业格局,中国如果文化产业,从产业的规模和产业体系来讲,50年都赶不上美国。中国不需要也不可能完全照搬美国的文化产业和传媒产业的发展模式,如果真是借用泛在技术和泛在的网络有可能让中国创新一个产业的模式或者是一个经济体系,也有助于传播中国文化的传播。泛在时代呼唤全新内容,推动文化繁荣,并将促成推销合一,创造出新经济模式。泛在时代对于蓬勃发展的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对促进经济增长有着重要推动作用。与日渐低迷的传统工业相比,以文化产业为支柱的内容产业的发展速度不容忽视。文化市场的需求仍然存在着巨大潜力,文化消费不断高涨,这些为扩大内需提供了需求空间。如何把握住泛在时代和传播革命对于业已形成多样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产品供给格局的变化。其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都是非常重大的。因为今天,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的进步对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的发展给文化赋予了新的使命,技术的革命给文化带来了新的动力,我们要任重而道远,迎接泛在时代和传播的革命。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