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5日 16:59  新浪财经
图文: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
  2008年12月19日,“2008年清华大学与企业合作委员会年会暨中国资源战略论坛”在清华园隆重召开。图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来源:资料图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新浪财经讯 2008年12月19日,“2008年清华大学与企业合作委员会年会暨中国资源战略论坛”在清华园隆重召开。图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

  李君如: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衷心的祝愿我们这次论坛能够取得圆满成功!本次论坛是清华大学与企业合作委员会举办的,主题是中国资源战略问题。我既不从事企业问题研究,也对资源问题、能源问题了解很少,所以在这里没有什么讲话的资格。会议主席希望我讲讲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问题,这三十年是一个辉煌的历程。这三十年大家都经历了,有一些经验和总结,我也发表了一些文章。

  昨天胡锦涛书记在三十年的纪念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大家也都听了,今天报纸也会到大家手上,可以学了。我想就这个问题,我也没有更多的可讲的,只能表示一下祝贺。

  今天我主要是讲由国际金融危机引起的一些思考。刚才也没有和主席先生打招呼,就匆匆走上台了,换了讲题。

  现在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国际金融危机问题,以及由此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挑战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这个前所未有是指几十年的前所未有?半个世纪还是延伸到二战前?还是就是这几年?这个我不做界定,请朋友们自己思考。对中国经济波及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个前所未有是指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前所未有的。对这么一个局面,我们要怎么认识,如何应对?这是我们今天最需要思考的,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在座企业界的朋友思考的,也是从事理论工作的同志需要思考的。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应该说是我们学习市场经济,学习经济全球化的大课题。我们应该下工夫深入的研究其中的问题,总结经验,创新思想。对于国际金融危机的结构性研究,今天没有时间展开讲。我只是讲一讲这场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的冲击,以及我们国内经济从冲击中学到什么?

  多年来,我们的经济主要是靠投资来拉动。而且投资是靠消耗大量能源、资源的第二产业拉动的,这是过去三十年经济快速增长的基本做法。这样的增长方式有历史的原因,上个世纪70年代启动改革开放时,当时正是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转移,大量的制造业从周边转入中国,所以它有历史的原因。而中国当时也是承建产业结构转移最好的场所。中国经济在过去三十年,以消耗大量资源能源的第二产业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不是偶然的,不能简单的轻率的加以否定。

  但是另一方面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增长方式是不能持久的。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产业结构全球性的转移,这样一批产业转到中国来了。中国面临的问题,要做的思考是这样大量消耗资源能源,不仅仅在世界范围难以承受,而且它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中国也难以承受。特别是这样的增长方式,发展方式势必会造成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使得生产和消费失衡。这三十年基本都是投资拉动经济,投资下去开始有一些需求,然后投资超过需求,失衡,再调整,调整以后再平衡,平衡以后再出问题,基本这么过来的。这是投资拉动经济的难以避免的局面。

  大家可能还记得,我们刚从短期经济走出来,那时候的市场经济投资什么生产什么都可以挣钱。但是随着生产的发展,经济的增长,投资什么,生产什么并不一定受到相对的效益。甚至到最近五六年,好多企业家,好多想投资的人发现投资方向模糊了,不知道投哪里好。这实际上是我们的供大于求的情况出现。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