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曹远征:外需不再是可以依赖的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2日 01:15  新浪财经
曹远征:外需不再是可以依赖的市场
2008年12月21日,由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主办,深圳报业集团承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经济50人论坛(深圳)研讨会在深圳召开。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此次会议。图为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发言。(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我们觉得对深圳来说大概是三个件挑战,一个是国内一个基本经济的条件,一个是国际性的挑战,还有深圳本身的挑战。所谓国内的挑战,我们长期过着三十年中间的低成本的优势是否还能持续。国际的挑战,这种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是否可以维持。第三是对深圳本身来说,就是工业化比较高度的情况下,再往上发展的天花板能否突破。

  从这次美国金融危机来看,我们并不认为它的是一个单纯的金融危机,它是在全球化结构下面的调整,这个调整时期可能会比较长。其实我们看到深圳的发展,跟全球化有非常密切的关系。90年代初,苏联崩溃以后,经济进入全球化的过程。这个全球化实际上是两个含义,一个是市场机制扩展到全球,最重要的标志就是由过去的关税贸易总协定变成WTO,过去是关税贸易的总协定,现在变成投资贸易的自由化,于是全球的贸易品种、投资的自由化,乃至地度的扩大构成了全球经济的增长。

  第二是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从此扩展到全球,改变了国际的分工,国际分工不再是过去的水平的或者垂直的,而变成了一个新的生产力格局,这是大家比较清楚的,就是服务外包。对中国来说,对珠三角的发展模式来说就是两头在外,制造的环节在国内,销售环节在海外,能源原材料来自海外,所以两头在外。这是全球化的一个过程。

  由于市场机制的扩大,规模效应和全球经济出现了快增长的时期,还是拿过去五年来做对比,过去五年中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比过去三十年平均快1个百分点。在亚洲地区,又比过去三十年平均快1个百分点,中国2002年到2005年,10.5,比过去三十年平均9.7快了0.8个百分点。

  在这个过程中,今天刘鹤说的形成三个板块,一个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新兴经济体,它是把低成本的制造业优势纳入到全球化的过程中间。一方面是降低了全球的物价,给全球化作出贡献,另一方面成就了所谓中国的世界工厂的地位,分享了全球化的好处,表现出巨额的外贸生产。

  另一个板块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板块,它是凭借着它的金融服务的优势,通过金融创新来为全球化做出贡献,就改变了资源配备的效率,越是资金的获得和投资的来源就更为方便、便捷。另一方面它也在分享全球化的好处。所以次贷危机不就是全体老百姓帮着美国人买房子吗?然后还不起房子你还得帮人家埋单。

  除此之外,还有第三个板块,资源出口国。随着亚洲国家的工业化的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在不断提高。资源出口国的出口量上涨的同时,主要是出口价格高涨,分享了出口很好的收入,分享了全球化的好处。它同时为全球化作出贡献,就是在资源上支持了全球化的进程。这样一个循环中间形成新的循环,这个循环的核心是低成本的制造。是中国低落成本的制造降低了美国的物价,使美国老百姓消费得起。而形成的出口顺差也反过来投进美国的国债市场,降低美国的利率,使美国负债得起。就形成了刚刚夏斌所说的新的循环,美国的次贷消费构成中国的市场,中国的廉价制造又进一步刺激了美国的消费。

  现在金融危机爆发了。它实际上意味着两件事儿:第一件事儿就是低成本制造不可维持;为什么不可维持?是由于在这样一个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受资源规律支配。出口量在上升的同时,最重要出口价格上升非常快,这个循环被打破。这在中国最早就感觉到了,就是我们所谓粗放型增长方式不可维持。在前两年就感觉到了不可维持,对资源不可维持、环境不可维持,包括今天下午蔡昉讲的劳动力成本上将来也不可维持。从这个方面来说,低成本不可维持。第二点它反映出来是由于美国负债消费的不可维持性,这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变成是迫于眉睫了,换言之,外需已经不能成为可以依赖的一个市场、可依赖的源泉,必须得调整。这意味着首先要调整经济结构,过去说调整经济结构我们还说是不可持续,现在是不可维持,必须得进行调整。第二是出口导向经济是无法再继续运行,而且必须再转成以内需为基础,这两件事儿都迫于眉睫。

  就深圳本身的挑战来说,我们可以看到其实深圳前两年就感觉到了,前两年关于深圳是不是走重化工业化道路问题是有很多的争论的,当时因为深圳产业结构升级到一定程度就遇到一个天花板。对深圳来说特别关内来说土地比较稀缺,各种资源也比较紧张,能不能继续维持高速工业化的发展,也成为我们所关注的一个方式。这一点是深圳本身的挑战。

  这三个挑战实际上是我们深圳在新阶段面临的新挑战。低成本的制造不可维持;以出口导向型的市场不可维持;本身的继续向重化工业化资本密集化方向发展好像也不可维持。怎么办?就是第三个问题,在新挑战中间,作为特区新使命是什么?

  除了我们说对深圳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全国有示范意义以外,最重要是他得找出他自己的示范点在什么地方。我们觉得从历史来看还是待改革开放。

  现在深圳在新的历史阶段工业成长到这样一个程度,在新的历史下改革的道路在什么地方?我觉得有鲜明的基础是两个服务,服务于香港、服务于珠三角。香港已经不是过去的殖民地了,是祖国大陆的一个组成部分。香港经济的发展跟深圳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而服务香港就是服务中国。与此同时,服务珠三角同样也是在服务中国。这可能是新的历史定位。怎么服务?我们看到对香港经济来说,经济这么二、三十年以后,它基本定型了,它的竞争优势就是它的金融业。香港金融业服务可能是我们深圳新的一个发展方向,包括刚刚夏斌提到的金融的后台,这是数据处理、票据等等能不能相应的转移,是支持香港往高端服务上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我们预计将来香港很可能成为境外人民币的中心,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向深圳如何能修通一个顺畅的跟香港接轨的通道。比如说清算,在人民币回流机制安排中间各种清算和各种服务,而不是单纯地去办新的金融机构。在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上进行金融创新,可能是对香港最大的支持。

  第二、所谓服务珠三角。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在这个情况下,今天早晨吴老师讲的延长产业链的问题被提出来。对工业设计、对于物流、对展览、对销售、对市场营销这方面提出很好的要求,而恰恰这是深圳可以做的工作,如果从这方面是为制造业的服务业的发展,也是深圳发展的新的方向。如果服务珠三角、服务于香港的话,深圳实际上在完成新的产业转型,这个转型就是传统的工业城市转变成一个服务业为主的城市,使城市变深、变厚、变宽、变大。那么这时候才有一个高度竞争能力,才是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城市。

  如果按这个目标来走,可能和深圳的改革创新来说,它已经和三十年前有所不同了,最大的不同就是不仅仅是经济体制,更重要的是社会体制、文化体制乃至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建设,才能使这个城市变宽、变厚、变深。

  最重要的着力点是在形成一套新的机制。实际我们看到就是产学研、资金、市场一块儿结合的基础。这种人才的培养、技术的进步、研发单位的设立和发展,这可能是深圳新的一轮经济增长主要的方向。只有深圳往高端化走,从一个传统的生产性城市变成一个服务性的城市,它才能服务好香港、服务好珠三角。通过这种服务,深圳才能从一个传统的制造业或者说一个全国雷同的城市转变成有自己特色的城市。通过这么一个转变,继续发挥过去所谓两个扇面的枢纽,利用国内国外资源,这是一个桥梁。这是深圳经济特区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使命,这个新的使命既是传统使命的一个肯定,更是传统使命的一个升华,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深圳会顺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一块儿发展。

  以上就是我的发言。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