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创新文化推进企业持续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9日 19:11  中国企业报

  2003年以来,首钢始终坚持把建设创新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发展内容和内涵,始终坚持用新思维、新办法迎接挑战、战胜困难,不断突破思想文化、管理制度、经济技术、人才建设等各方面的创新,确保了首钢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坚定不移地以思想文化建设为先导,思想文化创新取得重大进展。首钢人冲破了“向何处去”的巨大迷茫,摆脱了种种传统观念的桎梏,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激情和斗志,重新找回了自强、自尊和自信,上上下下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干事创业氛围。首钢各单位通过持续不断的思想文化创新活动,为创新增添智慧,为创优注入动力,为创业点燃激情,营造了“人人是创新主体、处处有创新课题”的浓厚氛围。各单位创新文化的新理念更是异彩纷呈:首秦公司的“做精每件事,创新每一天”,迁钢公司的“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炼铁厂的“持续超越,赢在执行”,“打造精品,制胜未来”,三炼钢厂的“理念引导行为,精细铸就精品”,矿业公司的“打造数字化矿山”,东星公司的“瞄准世界一流,坚持自主创新”,等等,从各个方面展现了首钢创新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价值追求。

  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制度创新取得重要进展。首钢股份公司20亿元可转换债券发行、转股成功,并在北京市率先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首钢列入市国资委辅业改制计划的77家单位,到2006年累计完成54家,先后有12家外埠企业划归地方管理,北京辖区7家企业划归区县管理;集团内部实施了首建与首冶合并及钢结构公司的整合、修理厂与维检中心整合、首钢铁路运输系统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整合等,更好地发挥了整体优势;与中石油、中石化、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铁路科学研究院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巴西CVRD签署合作协议等,实现了多方位的互利共赢;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坚持“高、严、细、实”标准,从狠抓安全生产入手,全面清理和修订规章制度,提高了制度的执行力;2004年7月首钢ERP一期工程上线成功,信息化二期工程目前已全面启动,北京地区设备管理、项目管理、数据仓库、资金管理等模块于2007年1月1日上线运行, 2007年9月又完成了迁钢公司、首秦公司等新建钢厂的管理信息化建设,使首钢信息化管理向更高水平迈进。

  坚定不移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经济技术创新取得重要进展。2006年,在可以进行对比的37项技术经济指标中,有25项进入全国同行业前五名,均创出历史最好水平;2003年以来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93%,累计获得国家冶金“实物质量金杯奖”产品17个,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比例从2002年的26.5%提高到2006年的71.3%,拳头产品占双高产品的比例达到65%;首钢分别与钢铁研究总院、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联合成立了电工钢研发中心、汽车用钢研发中心、宽厚板研发中心,形成了研发、生产、销售联合协作的技术创新体系;首钢京唐钢铁厂采用220项国内外先进技术,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占三分之二以上,代表了当今世界钢铁工业科技发展水平;首秦公司2号高炉投产第三天达到设计水平,创造了国内外同等高炉达产之最;迁钢公司2160mm热轧机是国内同类轧机工期最短、技术水平最高、自主集成创新水平最高的工程。2006年与2000年相比,首钢集团钢产量1248万吨,增长55%;销售收入874.7亿元,增长1.5倍;实现利润16.7亿元,增长10.4倍。非钢产业从2000年整体亏损3.44亿元,到2004年扭亏为盈,2006年整体盈利5.6亿元。企业的整体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兴企战略,人才建设创新取得重要进展。进行三支人才队伍职务晋升系列和薪酬制度改革,制定了“十一五”人才建设规划和40多项人才建设的新制度新办法;打破“官本位”体制,每年调整交流干部占总数的20%以上;设立了2000万元的人才开发培训基金,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进行表彰奖励;首钢平均每年引进研究生100人,本专科生1000人。到2006年首钢有专业技术管理人员1.8万人,占职工总数的21%,其中博士67人、硕士727人、本科生7137人;累计评选首钢技术专家108人,技术带头人190人;钢铁业高级工从2002年的1300人增加到2006年的11196人,占技工人数的比例达到23%,其中技师从160人增加到1071人,高级技师从零达到110人,首钢获得了“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有效的创新文化建设带来了人才队伍群贤毕至、生气勃勃的喜人局面。1996年至2000年,首钢引进大学生的情况是-0.78,也就是说,在引进一名的同时会流失0.78名,首钢技术研究院曾经拥有的6名博士全走了。而2006年,仅首钢技术研究院就有博士39人、硕士104人,其中有相当一批是国内名牌大学和海外留学归来的。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