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中国出版集团党组书记副总裁李朋义发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9日 16:16  新浪财经
图文:中国出版集团党组书记副总裁李朋义发言
  2008年12月19日,2008中国(北京)国际版权论坛在北京文化创意博览会期间开幕,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活动。图为中国出版集团党组书记、副总裁李朋义发言。(来源:新浪财经 胡秀岩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8年12月19日,由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主办的2008年中国创意产业年度大奖颁奖典礼暨创意领袖峰会在北京文化创意博览会期间开幕,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活动。图为中国出版集团党组书记、副总裁李朋义发言。

  以下为实录:

  主持人:有请中国出版集团党组书记、副总裁李朋义先生上台演讲。

  李朋义:感谢大会组委会对我的邀请,他们对我定了一个题目,就是国际合作和国际出版合作的新趋势。这个新趋势在我看来主要是地球村的时代已经到来,出版产业是春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知道出版产业在中国目前来讲还是以一个比较传统的体制机制在运作。当然,我不想讲体制机制问题,主要是讲中国出版产业跟国际合作的趋势。今年8月份成功举办的奥运会给大家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地球村的概念进一步得到认可,它的主题歌“我和你心连心,同梦地球村”,他主要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不但深刻的诠释了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同时也诠释了世界发展的潮流,当然互联网的时代,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当中,国际出版合作的新局势也是地球村的时代到来。所以,我今天讲的主要的内容是就中外出版合作的过程、现状和未来讲四个趋势。

  第一,版权的合作由单向的引进变为双向合作。各位都知道,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进程是中国出版业有非常大的繁荣发展的时期,但是中国版权和国际版权的合作确实经历了刚开始单向引进到目前是双向合作,虽然版权合作还存在很大逆差,但是我觉得这个逆差正在慢慢缩小,这个也是中国版权业国际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之后第一个到中国来的国际版权集团是英国出版集团,那个时候他们来还不完全是做生意,从某种意义上主要是来做文化交流的,中国从1980年8月开始和美国签订了第一项中文版权的协议,开始付第一版税,讲到付版税,我们在整个80年代还没有制定著作权法的时候,还没有加入国际版权公约的时候,中国传统的出版人认为国际上的著作拿来做一定的修订和翻译就不是盗版。我给大家讲一个我自己参加谈判的故事,当时我在外研社做编辑,跟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谈判,为一本已经翻译好的牛津大学出版的辞典,把翻译者北京外语大学的教授请来谈判。开场白是这样讲的,牛津大学出版社的总裁坐在对面,我们的教授讲这个辞典我们已经翻译好了,你们如果同意,我就付你3%的版税,并且是人民币,对方说不能接受,3%太低,而且80年代初的时候人民币英国人没法花,他不同意。我们这位教授就说了,你们如果同意我就付你3%的人民币,如果不同意,我们也照样出版。于是这个谈判成功了,为什么成功了呢?我们比较强势的先出版了,然后谈判是以后进行的,因为那个时候版权的意识还不够强。当然,随着1990年我们制定了著作权法,1992年加入世界版权公约组织,版权意识觉醒了,而且中国出版界非常好的尊重国际知识产权。于是,大量的引进了国外的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方面的图书,据统计1992年-1997年引进版权的量是7000多种,2002年每年引进的版权总量达到10000多种,现在一直是每年引进一万种。可是比如说像我供职27年的外研社引进的新概念英语,最近《光明日报》把新概念英语评为影响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20本书之一,我非常荣幸,我学英语第一本教材是新概念英语,我到外研社做的第一个大项目也是新概念英语,新概念英语影响了中国三亿人的学习,我们把不这个书作者请到中国来做演讲,他的演讲非常受欢迎,他的教材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水平提高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同时我们也引进了西方的价值观,千变万化的把价值观带进了中国。

  到本世纪初,进入20世纪之后,我国的版权合作始终停留在单一的意见的比例非常大,曾经是15:1,就是引进15种输出只有1种。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上开始非常重视我们的语言文化,因此到现在我们版权的输出跟引进的比例已经达到了1:5。就是输出1种引进5种。到现在为止,比如说我原来所在的外语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汉语900句,翻译成14种语言在国外出国。我现在供职的出版集团出版的于丹论语心得,被英国购买版权,第一次预付10万英镑,创下中国单本书输出之最。同时于丹教授本人被邀请到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做交流。我说输出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赚版税的同时,我们的学者也到国际市场讲我们中国的国学,而且引起了一股国学热。这种版权的交流从过去单一的引进到了双向的交流,不仅是国外到我们这做交流,现在我们书大量的输出,我们的作者也到国际上做国际交流。

  第二,项目合作已经由战术型走向战略型。项目合作指中外出版者共同针对特定市场,共同的策划选题,共同的进行市场营销,共同的投资分利。这个由过去主要靠版权的引进和输出变为了战略性的合作。像外研社和英国的公司共同出版的新标准英语,新标准英语是针对中国中小学生出版的一条龙的非常好的教材,到现在为止每年有2370万的中小学生使用这套教材,总的印数超过3亿册。通过这样针对中国市场特定的合作,进一步的拓宽了两个出版单位之间的合作范围,不仅在外语合作、汉语合作、对外汉语的合作、科学出版合作方面,多个领域开展了全方位合作,成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我现在供职的中国出版集团旗下的商务印书馆,大家都知道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蓝海战略》,这是跟哈佛大学商业出版社合作出版的,从这本书开始不断的扩大合作,比如哈佛商业评论和管理培训多个方面的书进行合作,使得商务印书馆和哈佛大学出版社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商务印书馆和牛津大学出版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签订也是走了这样的道路。到目前为止,像北京大学出版社和荷兰的出版社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江西凤凰出版集团和美国的迈克希尔教育集团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都说明了中外出版界的合作在走向不断的深入。基于共同的利益,中外出版商不分国别,不分大小,优势互补,建立起来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四海之内皆兄弟,在同一个地球村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作更加紧密。

  第三,资本合作,这是探索中的模式。大家都知道由于政策上的限制,国外的出版机构在中国建立出版机构的很多,但是从80年代初期我们就看到这样的出版机构,比如1980年美国的国际数据集团IDG首先进入了中国传媒市场,他跟我们的电子工业部合资办的《计算机世界》,按照51%、49%的比例共同出版、共同分利。1993年北京、台湾、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五地的商务印书馆合资在北京成立了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4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和丹麦的出版公司共同组建的童趣出版公司等等。实际上国外的资本已经进入了中国出版领域,当然这还是探索当中的一个模式。随着中国出版体制改革,中国出版改革已经由内容创新、市场营销创新、体制机制的创新逐步进入到资本运营的创新层面。各位都知道的2007年5月份四川新华文献在香港上市,200712月年辽宁出版集团在上海上市,此外安徽出版集团上市,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江苏凤凰出版集团、以及中国出版集团等等都在筹备上市工作,上市融资、整合并购是中国出版产业将来一个阶段重要发展的主题。中外出版企业资本层面的合作也将成为一个的发展趋势,资本将决定中国未来出版业格局的走向。同时,我们中国出版人也在国际上开始建立自己的出版公司。

  各位都知道由于过去的封闭,中国出版业主要是在中国国内市场进行经营,在国际上知名的大公司从来都是全球化的运作,比如我们熟知的英国的培训教育集团,他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有分公司,英国的麦克米伦公司他前身是德国公司,他在全世界几十个国家有出版活动。到现在为止,中国的出版机构已经小规模的在国际上开展了业务。比如中国出版集团正在通过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是借船出海,让产品走出去,就是要借国外的渠道把我们的出版产品卖到国际上去,特别是通过版权交易。第二是造船出海,让品牌走出去,就是在国际上建立自己的分支机构、出版公司,上我们自己的品牌走到国际上去。其实我们已经建立了中国出版的澳大利亚公司、加拿大公司、巴黎公司、今后我们将建立中国出版的纽约公司、韩国公司、日本公司等等。第三是买船出海,让资本走出去,到国际上进行,通过资本运营购买国际出版公司或者是国际出版公司的股份,真正的在国际上去做出版经营。

  第四,数字出版合作前景广阔。数字出版可能跟我们今天所讲的主题文化创意产业更加紧密。如实的跟诸位报告,中国出版到目前在数字出版上还没有形成一个商业模式的突破,还找不到一个非常好的盈利模式。因此,在这个方面的进步不是很快,但是网络对传统出版的影响是很大的,我认为是双向的,一个方面传统的出版与新技术的融合,将有助于整个产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借助数字化技术对传统出版业进行改造,将大大提升出版业的发展空间和速度。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出版物的内容减少对传统载体的依赖性,传统出版业如何依靠数字化信息技术和数据占领未来市场,谋求新的盈利和发展模式,对于传统的出版业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国家的数字出版市场虽已经取得巨大进步,我国整体数字出版产业规模看比较小,而国外数字出版业在商业模式和技术条件上都较为成熟了。我们认为数字出版国际合作的空间也是非常广阔的。当然,在国内数字化的出版,有些公司比如像北大方正、新浪这样大的网站,或者是电脑公司、计算机公司、软件公司做了很大努力,他们找到了自己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或者是盈利模式。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巨大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推进数字出版的国际合作,当然我们知道了一些数字,比如到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已经超过2.5亿,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根据中国信息产业部的数字,2007年6月底,我国的移动手机用户已经突破5亿,预计到2010年中国手机用户将超过7亿,我国数字图书馆的用户到现在超过1000家,55%的数字图书馆使用网络学习等等,都为中国数字出版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可以预见,中国数字出版下面将成为中国出版的主流,基于广阔的市场前景,未来中外出版商将在数字出版和技术交流流域有更为广泛的合作的空间。当然,我在这里也倡议,像在座的北大方正这样非常有实力的国内的软件公司、网站应该和中国传统出版产业结合起来,因为我们传统出版机构中有非常庞大的内容,像北大方正这样的公司有非常强大的技术,技术跟内容的结合,我觉得这是文化创意产业巨大的潜力。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李朋义先生的精采演讲,我们和大家一起期待包括中国出版集团在内有更多的中国出版企业走向世界,我们期待有更多的新概念汉语走到地球村的每一个交流。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