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创意研究所所长金元浦演讲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9日 15:19  新浪财经

  2008年12月1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届文博会主论坛——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新浪财经全程报道本次会议。以下为联中国人民大学创意研究所所长金元浦做主题演讲。

  路彬彬:有请中国人民大学创意研究所所长金元浦先生,金先生,我们是不是先聊一聊,刚刚您听了两位嘉宾的主题报告,您对哪个人哪个观点有什么看法?

  金元浦:我刚才听到了菲尔普斯先生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见解,特别是与我们当前的现实、国际的现实,美国的现实和中国的现实结合在一起,他又给我们提出了增加内需、扩大中国的内需,美国人要多存点钱,中国人少存点钱,多花点钱。

  路彬彬:关键是花在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上是吗?

  金元浦:内需的事情我们看得很清楚,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我们物质的需求已经得到了相当的满足。我们看到当今的现实发展中,这样一种对于文化的、精神的、心理的、休闲的、娱乐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了,比如说我们旅游,在未来的五年到七八年时间,中国将成为第一个旅游的接待过,也成为处境游的第三或第四的国家。这些都说明我们的需求、文化的精神、心理的需求正在不断地增长。

  路彬彬:好的,我想我们今天的主题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我们放眼全球,经济学家给我们讲全球经济形势,联合国顾问给我们讲了一些情况,今天组委会安排金老师演讲,就想让金老师为大家讲北京奥运会中国元素与文化创意产业,有请金老师。

  金元浦:大家上午好,刚才我们看到埃德蒙•菲尔普斯先生特别谈到美国已经起步,中国怎么样呢?我今天想讲一下北京奥运会就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次隆重的揭幕礼,我想用一句话来刚,中国正在起步。

  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体育的盛会,也是艺术的盛会,北京奥运会不仅是运动员的盛会,也是志愿者的盛会,北京体育、文化、艺术融为一,北京奥运会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华丽的亮相,北京奥运会是世界奥运会史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它所展开的理念和实践意义深远,它和弘扬的和谐世界、和谐奥运的人文精神,是北京对于国际奥林匹克主义的独特贡献。特别是在北京奥运会上,我们看到它所弘扬和彰显的东方文化、东方气派,东方峰谷,东方神韵,给以西方为主的奥林匹克文化一个生动的对比和补充。也展示了辉煌悠久的中华文明,体现了多种文化交融互补的奥林匹克精神。应当说北京奥运会所实现的独具特色的天人合一的绿色奥运实践,也给北京留下了生态平衡的宜居环境。北京奥运会最大的成功是文化,北京在它的过程中提出了世界给我16天,我还世界5千年,这样一个口号在这次奥运会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北京奥运会是中华文明一次充分的展示,北京奥运会是在这一次奥运的举办过程中,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一次最大规模的交流。是中华文化与全世界203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之间的一次宏伟的握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现当代文化和世界各国的,包括奥林匹克文化在内,有了一次很好的交流。一个多元的创造性,创造的多样性成为我们这次北京奥运会的一个显著特色。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看到北京是如何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元素的,我们看到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成为和谐奥运、和谐世界的重要理念,向当代世界发出了自身的、有传统理念又有现代内涵的重要的思想、重要的观念。文化是中国面对世界最为深厚的积淀,中国古老文化历经五千乃至八千余年,在世界上是一个从未间断,绵延至今的文化瑰宝,世界四大文明中唯有中华文明延绵至今,其他文明都有过中断,中华文明是人类童年时期便已经产生的,不可契机也不可再造的世界闻名的辉煌顶峰,这样一个辉煌的顶峰世界上实际上了解甚少。150年来,中华文化都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世界的了解,150年来我们的先驱者一直在向西方学习救国救民的道路。从魏元开始到李大钊、陈独秀,到现在我们一直在向西方学习,150年的历史是一个西风东建的开始,今天我们开始的一个东风西建的开始,在世界平台上让中华文明和世界相互之间有一个新的对接,这样一个新的融合的历史时期。在北京奥运会上,北京的奥运会成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建立文化中国国际形象的一次隆重的揭幕礼,而这个具体方式就是在奥运会中充分地展示了中国元素。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看到改革三十年来,我们塑造了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的改革开放的风貌,但是我们知道世界对于中国的形象。在结束了东亚病夫之后,仍然只是一个鞋子大国、帽子大国,汗水大国,廉价劳动力大国,这是一个令我们感到与我们中华文化深厚文化底蕴不相符合的国际印象。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