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选国:呼吁企业责任意识 恪守社会公器担当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9日 14:55  南方周末

  呼吁企业责任意识,恪守社会公器担当——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秘书长刘选国评“公益慈善榜”

  □周 檩(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调研员)

  南方周末:近几年,公众和媒体高度关注企业的公益慈善行为,各类标准不一的慈善榜竞相推出,你如何看待这一“群榜辈出”的现象?

  刘选国:南方周末作为中国最具社会责任的报纸之一,推出这样的慈善榜单,呼吁企业的社会公民意识,也是在努力恪守自身社会公器的担当。作为慈善机构,我们非常感谢媒体的推动。而且这个推动不仅仅使慈善机构受益,更多的是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让更多的消费者、更多的弱势群体从他们履行责任过程当中得到好处和帮助,增加社会的和谐程度。

  南方周末: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企业的慈善行为多体现为捐赠,如何保障这样的捐赠规范而又高效地进行,产生最大化的社会效益?

  刘选国:越来越多的公司都会通过一些专业慈善机构来合作,而不是亲身去执行。因为慈善事业也存在专业性的问题,一个公益机构,正常在中国注册的公益机构,要受到官方的制约,所以相对更容易做到规范、高效。在过去的慈善经验中,也有一些企业尝试自己去实施,比如原来的吉利公司就曾自己发放大学生助学款,但耗费的成本比专业公益机构操作来得高,他们后来也转向跟一些专业的公益机构来合作实施。

  南方周末:在中国民营企业的慈善公益子榜中,地产行业占了大多数,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刘选国:由于中国金融开放和创新房地产行业成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这个行业对国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是有贡献的,但价格暴涨,利润率高,偷税漏税等问题,都造成社会上对这个行业评价不太高。

  一些民营企业在获得暴利的同时,承受着社会形象被诟病的窘境,他们急于改善企业形象,所以很可能在其他社会责任履行并不到位的情况下,却愿意花大笔钱来参与公益,这是一种提升企业社会形象的应急需要,与世界500强企业不一样,更多带有随机性。

  南方周末:500强企业的特征是什么?

  刘选国:世界500强企业在选择公益方向时,往往有一个长期的战略,有总体公益目标和理念。在委托公益组织执行时,他们会积极参与,并且保持与自身行业的相关度。而部分本土企业目的并不纯粹,有时是为了某一个公关目标,有时是为了制造新闻点。

  南方周末:国有上市企业社会责任子榜里,上榜企业几乎可以分成三类,即制造业、建筑业以及金融保险业。你如何看待他们的表现?

  刘选国:上市公司有一千五百多家,他们对慈善事业的支持程度跟行业的经营状况有很大的关系。制造业、建筑业以及金融保险业属于这几年相对景气的行业,因此履行社会责任肯定做的好一些。今年抗震救灾过程中,我们红十字基金会跟国资委联合设立了国有企业灾后重建援助基金,募集金额近3.9亿,帮助灾区灾民建房、建学校和医院,还帮助灾区受损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恢复重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南方周末: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世界500强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慈善公益方面的表现是否也正发生变化?

  刘选国:我们今年对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赠的资金来源做过一个分析,过去捐款外资企业占很大的比重,但今年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个人捐赠比例上升,一个就是中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捐赠数量超过了外资企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今年地震接受捐赠款物13.5亿,其中个人捐款占了32.4%,单位捐款中,国有企业占了34.7%,民营企业占了15%,而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捐赠仅占12%。

  因此,从总体上看,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在参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和专业性方面,差距已经缩小。(根据电话采访整理)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