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迎接CSR的“知行合一”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9日 14:50  南方周末

  曹维斯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调研员

  当2004年的“南方周末•中国(内地)民营企业创富榜”站在“不以财富论英雄”的舆论浪尖上时,能纳入我们“社会责任”统计版图里的只有“经济指标”一项。彼时,国内尚无一家本土企业能涵盖企业社会责任的所有领域,更别说拿出一份完整的社会责任报告。

  时至2008年,南方周末三大榜单上已有上百家企业公布了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企业社会责任(CSR)报告正在成为企业融入社会发展、谋求良性共生的纽带。

  从“未知未行”到“CSR启蒙”

  如果用“认知”和“执行”两条标准来衡量, 2006年之前的中国内地企业大致可以被归入两个区间:一部分在华大型外资企业保持着对CSR报告的“知而不行”的状态——它们沿用在总部所在国既定的CSR体系,满足于向企业的全球性报告提供部分本地参数的层面,并且低调地享受着CSR战略管理带来的平稳社区关系和潜在经济收益;另一部分则为大多数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它们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没有直观认识,属于“未知未行”的范畴。彼时,虽然也有极少数企业有了CSR报告的萌芽,例如中石油从2000年起即发布健康安全环境报告,宝钢股份则分别在2003、2004年发布过两次环境报告等,但终究受限于国内薄弱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未成气候。

  2006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迎来高潮,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中海油、浦发银行中化国际等企业纷纷捧出各自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成为行业撰写CSR报告的标杆。截至2007年10月,主动发布的企业已超过50家;而中远集团2006年12月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入选联合国全球契约年度报告典范榜,更是为一时企业界效仿。此阶段,“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已经从一份单纯的企业社会表现的总结报表,急速转变为企业内在的行为方式,新晋企业在复制CSR报告本身的同时,也在逐个领域逐条细则地领悟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进行CSR启蒙。同时为了能做到言之有物,企业也会有意识地补充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行动,真正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

  “知行合一”与传媒责任

  不可否认,企业对于CSR报告的态度仍有“知行不一”的地方,这从其发布CSR报告的驱动因素上就可以看出来。某商业机构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项目调查”就显示“驱动中国企业发布CSR报告的最核心因素是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在调研中也发现,CSR报告多由公司公共关系部门出具,主要用于对外宣传和平抚舆论,真正上升到战略监测、决策依据高度的则凤毛麟角;由于缺乏独立第三方审核机制,大部分企业都是报喜不报忧,真正的利益相关人群则反应平平,事实上并未起到预期的宣传效果。

  作为一家具有责任感的媒体,南方周末始终强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不单是要详尽阐述“你做了什么”,同时也要勇敢直面自己的“未完成部分”。 2005年我们指出世界500强在华企业“社会责任双重标准”问题、2006年指出的内地民营富豪“财富增长、纳税下降”问题、2007年指出的“央企”履行社会责任不佳问题,都引起了相关企业及社会的高度重视。今年我们的社会责任榜中还增添了国有上市企业的全面量化审核,对三大所有制经济类型的企业之间开创了相互比对的参照系,对中国大经济环境的检验报告也将日益全面。

  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更倾向于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定位于某种“管理体检报告”——它始终保持着全面而细化的衡量指标,渗透到企业社会行为的方方面面;科学而可控的检测手段,不因人为意志而篡改;客观而理性的描述语言,杜绝故意放大或掩盖;平等而开放的沟通姿态,低调地讲述成就和所得,畅通反馈渠道;有效的第三方审阅和纠偏机构,接受社会代理组织的监督。

  总结5年来的趋势,我们发现对企业CSR报告的影响面在逐渐扩大,企业行为的响应半径正在慢慢拓宽。让所有关注企业“健康”的利益相关群体都有切实可行的信息获取渠道和评判,这正是南方周末作为一个传媒,所应担当的责任。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