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借力信用险 实现出口“零损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7日 18:24  新浪财经

  今年以来,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断恶化,国内许多出口企业的欧美进口商都出现了破产、拖欠的迹象。1-10月,中国信保积极发挥风险保障职能,及时向出口企业支付赔款5993.2万美元,比上年同同期增长63.5%。很多人看来,投保信用险的好处在于收汇安全得到了保障。但事实上,信用保险对企业服务远不止于此,弥补企业损失只是众多风险管理措施中最后的一道屏障。信用险的重要价值还表现在信用保险公司可以通过专业化操作,帮助企业在合同期内及时、全额回收货款。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就在于监控买方信用变化,开展有效风险管理,指导企业科学调整出口规模。

  2008年11月10日,美国第二大电器产品零售连锁店——电路城向美国维吉尼亚州里士满法庭申请第11章破产保护。该公司在全球15 个国家拥有7500 个电子产品供货商,这一消息的传出让许多企业感到措手不及,已出口的货物无法收汇几乎已成定局。而此时,国内某A公司却已在信用保险的掩护下从容脱身,在10月31日顺利收到了电路城的最后一笔货款523万美元。

  据中国信保有关负责人介绍,2007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信保始终密切跟踪电器城的信用异动迹象。随着该公司财务状况的恶化以及公司高层的频频变动,中国信保判断电器城破产风险及违约概率显著上升,随后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逐步指导投保企业A公司将向电器城的出口规模从3200万美元降为零。今年10月份以来,中国信保不断敦促A公司关注电器城信用风险,尽快收回最后一笔货款。最终,10月31日这个收汇时间比合同约定的买方付款时间提前了13-18天,比电路城申请破产的日期提前了10天,使A公司成功避免了重大可损。

  有着类似“虎口脱险”经历的还包括国内制药集团B。中国信保在发现B集团的一个美国客户出现巨额亏损之后,实时跟踪该买家运营动态,及时向B集团提供信用管理建议,帮助企业捕捉一切有利时机,适度维持销售。在该美国制药公司宣布破产保护的前一天,东药成功收回全部货款共计88万美元,在规避风险的同时还带来了效益。

  “买信用险,就是因为出险之后可以获得赔款”,这是一些人对信用险功能的片面理解。抱有这种误解的人不在少数。然而,与寿险、财产险不同,信用险的功能不仅体现在事后赔款上,同时还表现在事前防范和事中跟踪方面。正所谓防患于未然,信用险的更多风险保障作用是隐形的,渗透在对贸易全流程的风险控制中。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出口企业由于海外买家财务状况恶化遭受损失的案例屡见不鲜。七年来,已经有众多出口企业在中国信保全面专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指导下,躲过了因买家破产、拖欠带来的经营危机,在经历了生死时速、虎口脱险之后,成功实现了出口“零损失”,真正做到了将买方信用风险降至最低程度。正如一些投保企业所说:投信用保险的目的不是为了赔款,不能以得到多少赔款和支出多少保费,来简单地衡量投保的价值。只有在实现利润的同时把损失降到最小,才是企业控制风险的最佳境界,才能符合企业发展的根本利益。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