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汤敏和左小蕾的精彩答问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5日 22:34  新浪财经

  2008年11月30日,在上海财经大学MBA学院主办的“金融家俱乐部”第二期活动中,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博士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前亚洲开发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博士分别就“全球金融风暴下中国经济风云突变”“如何拉动民间投资”这一主题与30余位上海金融领域的高管进行了交流。以下为现场提问的精彩内容。

  提问:我问一个问题,4万亿以后中央政府还能出什么政策。出口拉动现在希望不大,消费拉动也不大,我们要建社会保障体系我们也没这样大的财力,所以说这4万亿的不确定性很大。美国的7000亿来源已经确定了,投向也确定了,唯一不确定是效力。而中国的4万亿来源是不确定的,因为财政今年1000亿,未来是多少还不知道。这个钱才哪个地方来,大家也不知道。第二个方面,项目不确定。为什么?这个4万亿是挤占了存量转化来的,而且增量4万亿。很多人把它分析为增量,其实是不一定的。我们现在很多报的项目,原来做现在要阳光化,还有原来准备好的,我现在没上报的,真正的新项目有没有,就是说这个项目也是不确定的。同样效果不确定,为什么?因为我们最能拉动经济的房地产和汽车这两个行业,基本上不大会有作用。就是说来源、项目、效果,还有它的4万亿是增量还是存量,这些都是不确定的。刚才汤敏博士讲了,我们要减税,还有就是扩大新兴的领域。现在减税,个人所得税可能提高一个门槛,但是好像大家没有预期提高多少。真正在短期内提高消费能力的是中产阶级,而我们目前的政策导向和政治导向是矛盾的。真正高收入的人对他的消费没有影响,真正最底层的人他仍然没有消费能力。而中高收入这些人,个人所得税提出1万块钱,这个大家好像看不到,还有整个国有和民营企业的减税,为什么说企业减税,我觉得汤敏博士讲的非常好。政府调动资源它的效力才好,而减税给这个企业它的消费就提高。还有集团的消费,政府应该规范集团消费,但是在目前情况下看,也是和我们政治导向有矛盾的。而投资领域的开放也看不太清楚,我觉得这个建议非常好,就是4万亿应该有的效果。现在大家都可以非常有信心,有一部分人到明年一季度看到效果的时候,大家就知道其实没有预期的那么好。接下来我们政府还会有什么招,我想听两位说一下。

  回答:其实,我们财政的潜力非常大,现在我们财政赤字不到20%,有人把所有地方债等等全部加起来不到30%。因为分母大多了,分子没有再继续扩大。第二个,这4万亿中1.2万亿是国家的,在原来的基础上再13万亿多加的,是中央发贷做过的。至于那1.2万亿带动那3万多亿怎么出来,大家根据乘数算出来的。我们很多银行家都知道,如果政府要投资一个项目,银行到处找不到项目,政府要投我觉得你配合是完全有可能的。还有就是社保方面我们投不进去,其实不一定。比如说养老保险,现在大量民工和农民没有养老保险。我们现在是让他们有,他们不用马上真金白银来换,我们只是画一个饼给你,而且可以马上收一部分钱上来,这个东西可能并不需要花太多钱,但是这给老百姓的预期会发生变化。你刚才说了中产阶级才有消费能力,其实也不一定。你我这样的,你再我加钱,我能消费什么?我能再吃吗?我怕胖。我能再去玩?我没有那么多时间。我再买一个车?没有必要。你要买一个房子,又不一定有这个钱。所以真正值得消费反而是那些穷人。穷人为什么不能让大收入增加。7亿农民你把粮价提高,台湾现在每个人3000万,他马上就会消费。就是说我们真正想调查消费的反而是农民,因为7亿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下一步怎么样我觉得需要大手笔,小打小闹不一定能解决问题。现在结构发生太大变化了,刚才说的77%是民间的。民间信心上不来,民间觉得没希望,民间觉得不赚钱,那增长20%、30%太简单了。

  提问:我想问的是金融危机过后国内哪个行业最有率先回暖的势头?

  回答:这是个很好的问题,但我对行业不是特别熟,我没有做过行业的分析,当然从以往的经验来说是股市。在所有国家里面经济开始回暖的时候,股市先回暖。所以我觉得可能是资本市场,证券行业。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