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吴克忠:私募股权最看好泉州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4日 23:07  新浪财经

  “第一财经”和国际财务管理协会中国总部,以及上海智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于2008年12月14日举办“上海金融投资和并购高峰论坛”。新浪财经独家网络直播此次论坛。优势资本总裁吴克忠在演讲中指出,中国企业有这三种模式,其中泉州模式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压力最小,而且可能利用这一次的机会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

  吴克忠: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我去年做中国企业做投资的时候,当时我一直说中国企业有三种模式,一个是温州的模式,一个是泉州模式,还有一个是东莞模式。这些企业由于模式不同,成本构成,市场不同,所以这些企业的模式正在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不同的机会。所以我先介绍一下这三种模式。

  大家知道,从东莞模式来讲,以东莞模式为代表的,出口OEM电子加工产品为主的企业,在美国金融危机的情况下,金融危机引起实业的危机,从而引起了美国需求的下降,从而导致中国出口产品大幅度的减少,或者说国外进口需求大幅度的减少。

  所以东莞的模式,由于产品没有定价权,所有的定价权都附属下属企业,所以这种企业面临着倒闭的危险,而且非常多的企业在东莞一代的企业,都纷纷倒闭。

  为什么这种企业会倒闭?有很重要的原因,本来毛利润的空间就是10%、11%。现在由于劳动力成本增加了,增加了6%到8%。再加上出口退税、人民币升值,所以企业基本上没有盈利的可能。虽然有一些企业在运营,但是响应政府的号召,不大量的裁员,也在勉强维持着。这是第一种企业就是代工企业。

  第二种企业叫温州模式。温州模式跟东莞模式不同,并不是以出口为代表的。而是以低成本、低价格来宣传占领市场。这种企业由于低成本、低价格,所以迅速获得高市场的占有率。

  曾经有一段时间,这种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属于发展非常快的企业。但是目前这种企业现在也面临着非常大的困境。温州企业给人的感觉就是低成本,成本低到一些人无法想象的地步。温州企业是靠银行贷款来维持企业的生存。但是他从银行借了钱,从来没有打算还银行的本金,只是保持每年还银行的利息。所以银行的成本没有考虑进去。所以温州企业靠低成本赚钱,低价格占领市场,现在把自己逼到了绝路。

  大家知道现在每一个风险投资在融资,或者说私募股权基金在进行融资的时候,都必然会去一个地方,温州。

  温州已经从原来的产品输出变成资本输出的地方。原来是很多产品往外输出,为什么现在变成资本输出呢?最早比较著名的是炒房团。资本输出的初期是炒房。前年、去年搞矿山。去年今年做私募股权。所以温州的企业已经不是产品输出,已经是资本输出了。

  如果他认为他的企业有前途,他的企业能做大,为什么要做资本输出呢?而不是像其他一些想做大的企业,不断地吸收资本,反而是不断地输出资本。我觉得从他们自己也感觉温州类型的企业已经把自己走上绝路了。所以说这些企业将会面临着非常大的困境。

  凡是解决企业本身问题的方式,一种是对外投资。第二种是把企业从温州搬出去,改变原来低成本的模式、低价格的模式,来扩大市场。同时由于温州的一些企业,用低成本迅速占领市场,很多企业或者有一群企业占有了某一个行业、一个市场,绝大多数的,70%到80%,比如说正泰、人民电器等等,号称占有中国低压开关市场70%以上的份额。

  这些公司以前不想上市,现在想上市了。从我自己做资本投资的角度,我觉得这些类型的公司在资本市场上没有很高的价值。

  大家想想,作为一个企业你想上市,需要资金,做大这个市场。对于份额已经占到70%以上的时候,你需要资金,你不能做大市场。如果份额还很低的时候,1%、2%,你花一块钱可以做10块钱的事情,就是说花一倍的精力可以取得10倍的精力。但是在市场份额达到70%以上的时候,你花10块钱才可以1块钱的价值。因为市场基本上已经饱和了。市场从来不缺资金,所以资本可以缺任何东西,但是唯一不缺的就是钱,最重要的就是提供机会。

  作为我们私募股权投资,投资一个企业关心的是市场容量,市场容量是不是够大,一个10个亿的市场,这个企业即使占了70%、80%的市场份额,你做了7、8亿,你在资本市场已经没有多大空间。

  所以温州的模式也是一种,尽管现在市场容量很大,但是由于低价格占领市场,现在由于原材料价格的变动,使这些企业没有做大的空间了。

  你要做大,如果一个市场份额想要做大,有两个渠道,一个是抢占别人的空间、抢占别人的市场份额;第二个渠道,整个市场的扩张。

  现在温州的企业,剩下的机会就是整个市场扩张了。只要有机会,比如说打火机,整个世界80%、90%,如果它要扩张就是整个打火机市场的扩张。

  我觉得私募股权投资、资本市场已经不会投资这种类型的企业。温州市场有很多的轻工业产品,现在由于市场好了,他们都准备上市,我觉得这种情况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讲,从资本市场来讲,不应该接受这种企业。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