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演讲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3日 11:30  新浪财经
图文: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演讲
  2008年12月13日,“21世纪中国经济年会(2008)”在北京举行。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的盛况。图为燕京华侨大学校长、著名经济学家华生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新浪财经讯 2008年12月13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1世纪中国经济年会(2008)”在北京嘉里中心举行。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的盛况。图为燕京华侨大学校长、著名经济学家华生演讲。

  华生:各位上午好!这次《21世纪经济报道》定的题目是“中国道路全球价值”,所以我就就中国道路讲四个方面:

  第一、什么是中国道路。一般总结我们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道路,说是我们搞了市场化、私有化、自由化。但是这不是重要的。中国道路我理解是跟中国的特殊的背景相关联的,既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又是计划经济转变过来,这条道路最成功中国道路创造中国奇迹,中国奇迹不是政治奇迹是中国经济奇迹。这个应该说被全球所承认,中国创造的经济奇迹带来的那么大人口的生活状况的改变在世界前列。这样的高速的增长以及普遍汇集这个社会的大部分人,这是跟这个奇迹相关联,中国道路一个基本特点。中国取得这样的经济的表现,我们总结跟中国的一些特殊的国情,特殊的动力相关联。我们有四大动力:首先是我们的对外开放,充分的利用了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同时又有自己的自主创新,包括经济特区。其次是我们渐进的市场化和有限的私有化,使资源配置跟利益刺激有一个持续改善的动力,但是又避免了大规模的社会的对抗,国家的经济命脉,落到少数的私人手上。第三是跟我们二元经济结构相关联,特别是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在30年当中避免了土地的兼并。同时又给工业化、城市化提供了最广大的效益。第四是中央集权下的地方竞争,财政分灶吃饭。地方政府在利益上是有限责任公司整合自己的资源。

  第二、中国道路的主要特征。1、中国是一种改革,它的本质它的性质,改革的本质就是改良,中国是一种改良的方式因此我们经常说渐进的方式达到社会转型的目的。中国人应该说1840年以来,中国丧失了古代文明大国地位以后中国最不习惯的改变社会方式,因为中国历史上来都是改革,中国习惯改朝换代的革命。这一次中国道路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改良的方式,因此是渐进的因此是不断转化既得利益发展新生的力量。真实的文化是中国领导人,像邓小平自己说的:如果支持改革开放是改革派,那我就是改革派,如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保守派,我就是保守派。实际上我们这个社会当中大多数人很难简单的改革派和反改革派划分,同样一个人在处理不同事情采取完全不同的态度,我们经济学家当中在讲到国企改革的时候,很多人是激进的改革派,他们主张国企特别是中央国企垄断打破尽快的实行非国有化,大大降低国有资产部分。但是在证券市场可能他的态度国有持股2/3,国家应该进一步用国有资金增持股权。所以说改革具有的特殊的复杂性,这条道路在走的过程中不断的转化人的立场和利益,使得在每一个转折的关头,使拥护改革的人都能得到发展。另外,我们中国前30年的改革是一个重大特征,是以经济改革带动全面改革,所以我们解放思想主要是经济领域解脱意识形态的束缚,解放思想的真正含义实际上也就是以区域意识形态化为主要标志。但是主要是在经济领域,前三十年改革是以经济改变带动政治改革,而改革初期是有分歧的。会影响到我们的思想观念、法制和政治,但是是以经济改革为中心。

  第三、因为它是渐进的,所以是一个持续变革的特点,其实在87年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说改革是一个历史时代,改革不是靠一次行动或者一组互相配合的行动就能完成因为涉及经济、文化等层面非常深刻,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转折。下面我想把重点讲讲中国道路的挑战。我们前三十年应该非常成功,尽管人们有很多认识,尽管你们走过的道路合很多人的心意。但是这次历史上最成功的集体行动的努力是中国人历史上最成功的现代化转型的努力,目前全球金融危机使我们问题暴露的更加鲜明和突然,我们的问题实际上不是短期的,因此不是短期宏观经济政策解决的,三十年有这个危机使得我们审视今后的30年我也认为是一个机遇。现在中国道路面临的挑战最主要是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四个主要动力,都已经开始急剧的衰减。比如说对外开放,当时对外开放对我们发挥的作用现在已经没有了,现在中国人已经和别人对话了,所以别人对我们的防范包括封锁比当时已经大了,我们对外贸易依存度不足10%,在两三年就66%,我们是第三大经济体,第一大经济体对外美国只是22%,日本占GDP左右也在30%之下,我们已经66%。金融危机过后我们也不可能回到,或者今后我们要继续提高对外依存度提高经济发展了。我们渐进市场化和私有化的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下一步每走一步都是利益的调整。在这方面挑战是相当的尖锐。我们城乡二元结构,下面是我们要讲的重点,在过去给我们提供了最丰富和廉价的劳动资源,但是现在这个已经从动力成为我们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和阻力。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时候过去推动我们增长的动力实际上在急剧的衰减。面对这些挑战,怎么来解决问题?现在大家讲了主要是扩大内需。但是中国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觉得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说清楚。再往下看中国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在过去的这些年当中,有将近两亿多农民工加入了我们工业化的浪潮当中来,他们贡献了GDP一个非常大的比重。但是他们没有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创造的财富的分享,或者分享的很少。所以供给和需求产生一个巨大的缺口,这个内需缺口最主要的就是已经进入工业化这两亿,还不包括他们的赡养人口并没有进入,或者没有充分的进入,主要的没有进入内需的领域,所以造成了内需的巨大缺口。我们的结构最大的失衡是什么,当然很多问题。最大的失衡是我们城乡结构的失衡,是我们城市化比例的失衡,现在全球的城市化比率是50%,我们的统计数字是45%,与全球平均水平相当大,但是我们真实的城市化比率不足28%,我们有城镇户口享受城镇户口福利保障就业保障相应的户口不足28%,这是中国经济结构最大的失衡,在这样的失衡下中国经济的内需不足是必然的。包括大家知道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贫富差距,中国的贫富差距在改革开放以来有相当发展,但是最大的贡献是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的差距。因为中国城市本身或者乡村本身在基尼系数衡量是0.35左右。所以中国贫富差距的主要原因,中国经济失衡的所在最主要的都在城乡差距上。

  现在面对中国经济这样的一些挑战,他们主要的路径的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我认为是要改变我们现在由于这两亿多农民工没有真正的进入城市化所造成的这样一种城市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积极的发展。所以,在今后30年中国市场面临最主要的挑战是城市化的挑战,从我们现在实际城市化人口不足28%,在今后三十年上升到60、70%,这是中国面临真正的困难。在城乡统筹方面,城乡统筹的主线应该是什么?我觉得首先不是在农村,不是在土地流转,而是在农民工及其家属的市民化,中国第一个三十年,土地承包制度最重要的就是解除了农民的人身依附,在集体经济的人身依附,所以最初好象只是解决温饱问题,关键是解体人身依附农民迅速进入经济作物、副业,随后产生农民工的产业大军。那么今后30年最重要的是要消除占人口70%以上的农民,首先是农民工的身份歧视。所以如果说前三十年主要动力是消除对最大人口的人身依附,后三十年来自于对占主要人口的人的身份歧视。因为如果没有公民权利的基本均等化,我们政治体制改革是完成缺乏基础的。

  所以,我们认为当前从短期来说应对现在的需求不足,经济增长下降;从中长期解决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解决中国经济结构靠内需持续发展,当前的核心应该是抓住农民工市民化的形成,应该启动农民工市民化的国家行动计划,或者国家行动纲要,当然这件事情需要循序渐进,但是必须开始。这是中国内需最大的来源。

  最后一点,我讲一下中国道路的未来。中国道路的第一个三十年是以经济体制改革带动全面改革。那么从现在开始的下一个三十年对于中国来说具有更大的意义。我认为在新开启的三十年应该以社会改革带动全面改革,这是它的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完成会进入中国下一个阶段以政治改革带动全面改革,目前这个阶段主要是社会改革带动全面改革,而它的核心除了我们现在大家提出来的教育、医疗卫生改革,它的核心应该是农民工的市民化,这会改变我们现在整个经济发展的路径,以及改变我们整个城市的生态。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现在的城市化发展,应该说要做重大调整。要大规模新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但是不是专门为城市人口修建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而是逐渐把农民工纳入进来,所以拉动内需,对于中国来说不缺来源,问题是把主要对象排除在外,那内需就不足了。所以大规模启动农民工的培训、教育;大规模的新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大幅度的降低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标准。看一看我们周围的国家,包括日本和韩国,韩国在现代化过程当中,人均土地资源跟我们差不多,他在过去40年做的非常成功,他们也大规模通过立法形式,住宅促进法,各种各样的立法形式推动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农民逐渐进入城市的问题。他也大量的在全国,对于他们人口来说是成百万的修建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对中国来说可能要成千万的在今后用五年、十年、二十年规划,而标准应该是30—50平米的标准。所以我们觉得如果把城市化的主体遗漏在外面我们中国今后的发展问题是不能解决的。20年前我们写过一篇文章,中国改革10年的时候,分析它的回顾、反思和展望。但是没有想到中国经过短暂的动乱和停滞进入20年的腾飞,看今后的30年,实际上中国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我们有继续三十年的发展,但是需要中国人凝聚智慧进行一系列自主创新,如果只是短期问题,如果靠传统的思维框架,我们觉得中国是不是能够跳出一般发展中国家三四千美元的陷井,包括形势和动乱现在还不能绝对断言。现在的金融冲击只是短期问题,很快回到冲击之前的平衡点,如果分析过去三十年增长的动力,再看看中国下面面临的挑战,如果没有大的制度创新,没有更大的思想解放和打破原来常规的思维方式,那么我们可能不能使我们的奇迹持续下去。当然中国处在工业化的中期和城市化初级,中国完全可以支撑今后三十年的发展。谢谢大家!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