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演讲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3日 09:40  新浪财经
图文: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演讲
  2008年12月13日,“21世纪中国经济年会(2008)”在北京举行。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的盛况。图为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新浪财经讯 2008年12月13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1世纪中国经济年会(2008)”在北京嘉里中心举行。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的盛况。图为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演讲。

  郑新立:同志们,2008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是我们最难忘的一年,年初我们遇到了雨雪冰冻灾害,紧接着我们又遇到了四川大地震,尽管经济发展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还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概括今年经济运行的特点有一句话我想就是,2008年我们在抑制通胀中继续保持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年初通货膨胀形势比较严峻,2月份CPI达到了9.2,到年底11月份已经降到了2.4,GDP的增长速度预计可以达到9.3。在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形势严峻的一面,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增速逐月下降,这种趋势如果不能尽快扭转,将会对明年的走势产生严重的影响。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重大决策,我们要充分认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充分认识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和有利条件,从而增强信心抓紧行动,尽快把中央提出的方针政策和重大措施落到实处,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首先我们看经济增速下滑,已经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问题,我国国民经济在经历了长达五年的快速增长之后,今年遇到重大的考验,同年初到年终,经济形势发生戏剧变化,宏观调控政策也也做出了相应的重大调整,从年初经济增速偏快到目前全面下滑,从年初物价涨幅明显偏高,到目前全面回落,同年初提出“双防”到一保一控到目前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该说面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宏观调控的方向和调整是及时正确的,去年GDP增速11.9,和今年2月份9.2%CPI的增幅这是确定双防的依据,上半年我们对经济过热的担心基本消除,对通胀的担心大大减轻,因此中央及时把宏观调控政策修改为一保一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控制物价上涨幅度,第二季度特别是10月份11月份数据出来之后我们对通胀担心基本消除。这些情况表明经济增速下滑过猛已经成为当前经济运行最突出的问题,11月10号,国务院紧急召开了生产会议,部署了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10大举措,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会议对明年的大政方针作出了措施。未来两年政府引导投资4万亿。这些果断的决策和快捷的行动为解决问题赢得了时间。应当看到今年经济形势下滑大,是国内经济运行周期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叠加的反应。 从去年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从紧货币发行量,经济周期处于下行阶段,那么正在这个时候美国金融危机蔓延加剧,发达国家经济全面衰退,使我国出口增长速度降低,房地产市场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国内外影响叠加使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11月在工业生产领域集中的显现出来。所以制止经济增速下滑已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突出任务,特别提出的由于近两三个月呈现下滑的大趋势,为了制止这个趋势所需要的力度要远远大于正常情况的力量。所以需要在正常情况下几倍的力量才能把下滑的速度抑制住,然后资源拐点逐步的回升。10大举措体现了中央,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工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真正方式。把重点领域的改革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要抓住机遇趋利避害。

  从当前来看我们要抓住的机遇分析一下四个方面,第一、扩大内需弥补出口增速下降的影响。居民的消费低出口依存度高是我国经济结构中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2007年我们居民消费率降到35.4%,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70%的水平。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如果能够借助出口增长受阻的压力拓展国内市场需求潜力,使居民消费率提高3—5个百分点,每年将有上万亿商品进入居民消费。这就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第二、扩大海外企业并购和能源资源开发来打破经济发展的技术和能源资源瓶颈。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加快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作为我国企业扩大海外并购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对国外金融企业投资上我想要慎之又慎,因为信息不对称,因此在投资海外的金融企业上要尽可能的小心。而在购并实体经济的企业上应当大量,获得更多的能源、资源勘探开发,政府的援助贷款要与企业投资结合起来,小企业要拿到勘探权和开发权。政府的援助贷款在后面紧跟上,为企业的投资提供基础设施提供便利,修铁路、公路、港口。这样把我们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外到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长远来看面临的技术瓶颈和能源、资源瓶颈上。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