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国研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员张立群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6日 10:56  新浪财经


图文:国研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员张立群
新浪财经讯 2008年12月6日,主题为“把握趋势,寻找机遇”的“2009中国钢铁市场展望暨‘我的钢铁’网年会”在上海拉开帷幕。新浪财经独家网络直播。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新浪财经讯 2008年12月6日,主题为“把握趋势,寻找机遇”的“2009中国钢铁市场展望暨‘我的钢铁’网年会”在上海拉开帷幕。新浪财经独家网络直播。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

  发言要点:

  2008年是中国经济运行由升转降的一年。像前面几位经济学家所说的那样,我也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大,未来的前景也是很乐观,我认为2009年经济可能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2009年下半年不断提高增长速度,而2009年下半年要关注后期升温过快问题。

  2008年宏观调控政策的累积成效开始明显显现,再加上外部经济环境的改变,出口和投资增幅开始趋降或趋稳,受需求约束,经济增长率开始高位回调。GDP同比增长率,一季度为10.6%,上半年为10.4%,1-9月份为9.9%,呈现持续回落态势。这表明经济持续升温的态势已经扭转,开始进入下行通道。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自5月份开始同比涨幅持续回落,CPI同比涨幅9月份为4.6%,较4月份的8.5%有明显降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9月份也开始回落,其中9月份为9.1%,较8月份回落1个百分点;10月份为6.6%,较9月份回落2.5个百分点。

  美国金融问题发展引发世界经济走弱的可能性加大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问题持续发展,对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对美国实体经济和世界经济的不利影响逐渐显露。继“两房”问题之后,雷曼兄弟公司又申请破产,美林证券被收购,美国五大投资银行或申请破产,或改行。这些情况表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引发的金融问题还在发展中,其对美国经济及世界经济的影响还在发展中。

  金融衍生产品曾经分散风险,扩大流动性,扩大了房地产等方面的需求,而金融衍生产品的问题,也会集中引爆风险,紧缩流动性,紧缩房地产等方面需求。前者对美国经济繁荣曾经发挥重要推动作用,后者则会导致美国经济走向萧条。目前这一问题在发展之中,美国政府、美联储、国际银行组织纷纷采取措施控制这一问题的发展,但大量增加财政支出,会引起财政赤字进一步扩大,导致美元进一步走弱,有可能引发美国长期双赤字所潜伏的经济危机。

  (一)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升级潜伏减慢可能

  受股市走弱影响,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速减缓;随着企业困难增加和劳动工资成本的提高,就业增长预计也将受到一定影响,并进而影响居民收入增长。经济趋冷的苗头,可能会从多方面影响到居民的消费信心,改变居民的消费预期。考虑到目前买房需求的变化,油价提高和用车条件的变化对家庭买车需求的影响等,应该注意未来消费需求增长放缓、消费结构升级步伐放缓的问题。

  (二)房地产投资和企业投资潜伏减慢的可能

  2008年中国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同比和环比涨幅均呈现持续回落态势,深圳等部分特大城市房价,出现了明显下降。这一变化引起了普遍的看跌预期,导致住房销售量减少。从当前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看,预计这一态势会进一步发展。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带来了一系列严重问题,必须加以控制,但也要注意大涨之后出现大落的可能。如果仅仅由市场进行调节,预计未来住房市场将继续低迷,加上贷款紧缩因素,估计会有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因现金流断裂而陷入困境,房地产业有可能进入周期性调整。由于房地产建设周期比较长,一般在5年左右,因此调整一旦开始,预计会持续较长时间。这一情况必然会影响到房地产投资增长。

  受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劳动力工资成本提高,融资困难和融资成本提高,节能和控制污染排放方面的费用增加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成本增加较为明显。另一方面,随着总需求增幅放缓,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提高产品销售价格转移成本上升压力的空间有限。2008年家电产品、轿车产品等酝酿的提价活动最后都没有实现,相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价格水平还有所下降。综合这两方面情况,企业的经营困难比较突出。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9.4%,增幅较上年同期降低了近10个百分点。企业利润减少,经营困难加大,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能力,进而影响到企业投资的增长。

  近年来的投资调控,重点控制政府主导的行政性投资,投资增长更多的依靠市场引导的投资。房地产和企业投资是市场引导投资的主体,其中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五分之一强,企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也较大。这些投资增幅下降,预计对全部投资增长将产生明显影响,因此,2009年投资增长有可能明显下降。

  (三)外贸出口增长速度可能继续降低

  受金融问题的影响,美国实体经济在2009年可能显现走弱态势,就业与收入增长的问题将进一步发展,美国市场需求将进一步疲弱。受美国金融问题和经济问题的影响,预计欧盟和日本经济也会呈现走弱态势,而且可能先于美国。受此影响,国际市场需求也将进一步疲弱。受财政赤字扩大的影响,美元可能继续走弱。这些都会对中国出口形成不利影响。经过2008年各类因素变化的洗礼,中国出口企业开始调整升级,并取得一定效果,但出口企业面对的困难仍然很多,如果国际市场需求进一步收缩,人民币继续升值,预计对出口仍将形成较大制约。综合这些情况,预计2009年出口增长速度将进一步减慢。特别在美国经济出现较大问题并带动世界经济进入衰退过程时,预计出口增长下降的幅度将比较大。

  综合对三项需求变化的分析,如果放任自流,由市场自发调节经济发展态势,则2009年中国经济可能表现为继续下调的趋势,若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大的变化,与国内诸因素组合,则可能导致经济增长出现较大幅度回调。

  要充分估计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

  综合分析各种主要影响因素和国际经验,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经济已经并将继续呈现二战后一些国家曾经出现的那种“赶超型”发展,经济持续保持较高增长,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就业结构、城市化率、居民消费结构和水平等将加快趋近发达国家的特点。从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进程分析,自2001年开始,中国经济进入消费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共同推动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双加速的阶段,预计将持续较长时间。

  首先国内消费市场拓展空间巨大。中国是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比较,居民生活水平比较低下,改善生存状态的要求比较普遍。在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支持下,预计在汽车、住房等方面的需求会持续扩大。与巨大的人口规模、巨大的城乡之间转移的人口规模联系,可以认为中国未来消费市场拓展的空间十分广阔。

  第三,有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有支持经济发展的资金、技术、劳动力保障条件,金融体系的稳健性较高。

  第四,政府的宏观调控经验不断积累,宏观调控在稳定经济运行,防止大起大落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一轮经济较快增长动力十分强劲,但并未出现经济全面过热,相反,出现了持续5年的较高增长。这表现了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突出。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是主动调控的结果。

  第四,政府的宏观调控经验不断积累,宏观调控在稳定经济运行,防止大起大落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一轮经济较快增长动力十分强劲,但并未出现经济全面过热,相反,出现了持续5年的较高增长。这表现了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突出。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是主动调控的结果。

  针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宏观调控政策及时作出反应,包括调整贷款额度,下调贷款利率和部分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降低高新技术企业和微利小企业的所得税率,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贴息和担保;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征收办法等。最近又提出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采取增加投资等强力措施。这些对于扩大国内投资消费需求,抵补外部需求减弱的因素,将发挥有效作用。在这些政策的支持下,预计2009年中国经济将呈现前低后高的变化特点,全年经济增长率预计达到10%左右,价格涨幅预计保持较低水平,CPI涨幅预计在3%以内。

  在此基础上,供求总量和结构关系将进一步改善,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考虑到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的情况,以及国内钢铁产品的供求格局,钢铁企业做好应对严峻挑战的准备,加快企业的改造升级步伐,积极变危机为转机,化挑战为机遇。为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打造一个更高水平的微观基础。

  嘉宾提问一:未来中国投资18万亿钱从哪里来?是否有水分?

  回答:全国居民储蓄超过20万亿,储蓄总规模达到45万亿,财政收入达到6万亿,

  外汇超过接近2万亿美元,资金充裕。

  目前中国不缺少投资资金、技术、劳动力。2009年下半年要防投资升温问题,在以往地方政府热衷于招商引资,目前的冲动依然存在,未来还是值得担心。应该说投资资金是没有问题的。中国经济发展做到又好又快这是关键。

  提问二:这一轮发展会引来新的投资过热吗?

  答:这值得担心,因为中国资源有限,粗放式发展大量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不符合中国未来发展的目标,未来投资过热的压力依然存在。

  中国经济发展还需要30年左右才能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发展前景远大。

  提问三:行业用钢市场,2009年哪个行业会稍好一些?

  答:应该说建筑用钢需求比较大。

  提问四:2009年政府拉动内需有哪些具体措施?

  答:首先是救急,然后是保障民生,明年扩大内需的重点将是增加中低人群收入,增加就业,解除后顾之忧,构建稳定健康的发展模式。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