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媒体融合渐成显学 学者与传媒领袖南京论道(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7日 17:48  新浪财经

  在汶川大地震报道中,新华社也打破过去“快讯、简讯、详讯”的传统模式,采取了不间断快讯描述重大事件进程的方式,“天上一颗星,地上一张网”,利用手机报等方式为人们实时提供地震救援的最新进展。这次重大事件的报道让新华社副总编辑夏林感慨“新闻定义将改写成正在发生或是新近发生的事”。

  上海证券报社长总编辑关文结合报纸实践,把媒体融合分为了“互动”和“融合”两个层面。“从我们实践来看,全国性的媒体,财经类的媒体要求是全部融合,目前的金融市场,要借鉴网络或者是借鉴其他的终端形式,把及时的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读者。融合是解决媒体形态,而互动主要是解决手段。”

  在成都商报总编辑陈舒平看来,“媒体融合符合现代传媒的发展趋势,但是它不仅仅是新闻采编的融合,它包括整个传媒产业,包括各种资源的集约化利用,也包括训练我们的记者编辑适应网络时代的媒体发展。 ”

  香港大学新闻总监陈婉莹提出,媒体融合不应该被简单地看做高校教育架构中设置的一个专业,其实媒体融合是所有专业都可以用来促进自身更好发展的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能够学会掌握报纸新闻采写、电视制作、网络新闻发布等所需要的技术技能,成为实践和思考结合的新传媒人才。

  而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马胜荣也认为媒体融合是一种表现形式。网络技术的诞生对于传播来说是革命性的变化,传播方式的变化使我们在目前传播的基础上要增加很多新的内容,新的传播方式使我们这些内容能够更快更有效地传播出去。而“作为新闻最本质的东西——内容则永远是第一位的。”

  论坛上,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新传媒系展示了刚刚建成的媒体融合实验室,受到与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该实验室是国内第一家自主研发并投入运营的全媒体生产、管理、发布融合系统平台。和传统的采编系统不同,媒体融合实验室在网络数字技术环境中,突破传统的实验平台和实习平台概念,建设常态下的多种专业功能、多种使用目标的融合性教学平台。这种多功能、跨媒体、可融合的教学平台可成为未来新闻教育依托的设施基础。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实现报纸、电视和网站的多种媒体内容的发布和共享,实现同一信息在不同传播介质间的实时调用和监控,让学生把实践融入作业、全面体验新闻实务过程。此外,各个单元之间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流程的衔接,在产业融合的探索上也具有相当的先进性。

  本次论坛由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新闻学院、北大方正、卓望信息、共合网等共同主办。宏图三胞、中国财经传媒人联盟协办。作为延续和深入,为期三天的中美财经传媒高级研修营24日到26日在南京举行。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