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云:债基前景较为乐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5日 13:16  新浪财经

张云:债基前景较为乐观
  2008年11月13日,第四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在京开幕。图为汇添富基金北京分公司区域理财顾问张云。(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8年11月13日,第四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在京开幕。此次大会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监局、北京证监局、北京保监局、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国资委等多家单位共同主办的金融盛会。以下为新浪财经独家对话汇添富基金北京分公司区域理财分析师张云的实录:

  主持人乔旎:各位亲爱的新浪的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2008年第四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新浪财经直播室,我是主持人乔旎。我们今天邀请到的嘉宾是来自汇添富基金北京分公司区域理财分析师张云女士,欢迎您的到来。跟我们网友打声招呼!

  张云:大家好,我是张云,非常高兴来这里和大家做一个现场的交流。

  主持人乔旎:很多朋友最近都遇到一个难题,他们觉得买基金究竟是买新发行的基金好?还是买跌破几毛钱的基金比较好呢?

  张云:首先第一个因素要考虑基金的类型,股票型的基金或者说货币型的或者债券型的基金,新和老之间都是有区别的,举个例子,如果是在去年的行情大牛市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去买一个有一定仓位股票型的老基金,上涨可能会比新基金涨得更快一些,所以我们建议在牛市当中购买一些老的股票型基金,但是相反的,如果是在一个下跌行情里面,新的股票基金的仓位可能比较低,所以下跌的速度会没有老基金跌得快,所以在下跌行情里面,我们的选择是相反的。这里面涉及到个人投资者的选择,一个是基金类型的情况,另外一个是市场周期的情况。

  主持人乔旎:现在市场下跌,很多人觉得买债券型基金比较好一些,判断市场趋势的时候,主要需要考虑哪一些因素呢?

  张云:我们现在考虑第一个因素是通胀,第二个货币政策,这两个因素是相关联的。另外还有,这两个叫驱动因素,还有一个是资金面的因素。

  主持人乔旎:那很多朋友就说,最近债基受到热捧,这个可以给我们分析一下吗?

  张云:我们认为可能债市的前景目前来看还是比较乐观,第一个通胀的情况,目前从国际市场大宗产品的价格来看,已经出现大规模的回落,像国际油价从200跌到60,相应的从其他的大宗商品的价格也在回落,这里大家对整个全球的通胀的预期是在下降的,从国内来看9月、10月CPI的数据回落到了4%,说到明年的预期的话,通胀还应该有一个回落的情况。整个通胀下调的因素是对于债市是比较好的情况。

  第二个货币政策,从9月、10月开始,国内整个已经出现两次的降息,现在已经进入一个降息的周期,接下来应该说降息周期意味着对债市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上升通道。

  主持人乔旎:很多朋友比较关心,对债基进行选择的时候,对风险应该如何控制呢?

  张云:实际上我觉得以汇添富为例吧!汇添富历来是比较重视整个风险的控制,我们对于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主要放两个方面,第一个对于利率风险的管理,第二个对于信用风险的管理,这里面针对这两个方面建立一整套的风险控制体系,首先基于基金资产的运作和流动性的管理和风险控制的考虑,我们目前在投资策略上会相对的稳健,主要投资于一级市场的债券品种。另外针对于质地良好,有投资价值的企业债、信用债会加大投资的力度,这样会有利于提升基金的收益率。另外在评估债券基金风险的同时,我们会有一整套科学严密的评估体系,这个评估体系会分为通过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外部主要是评级公司和专业分析公司给出的专业的评级报告,内部主要是汇添富会制定标准的评估企业的一个表现,但不完全按照外部的评级作为投资,我们会更注重挖掘指标背后的企业的真实情况。

  主持人乔旎:现在债券市场容量和基金管理的规模多大呢?

  张云:目前来看应该说从发行债券的量来看,截止今年上半年,整个发行量应该在4万亿左右,包括银行间的市场和交易所的市场,这个市场容量是足够供债券基金投资的,目前最大的债券基金差不多100多亿左右,这样的规模我觉得可供专业基金来投资的。另外,我们知道去年有很多债券基金的收益主要来源于打新股的收益,新股的申购的资金很有限,基金规模越小,可以获得新股的收益就会越高,但是今年以来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因为目前新股能够提供的收益的贡献度非常小。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