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企业家成长15年》序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4日 10:30  新浪财经

  序Ⅱ

  国务院研究室主任 谢伏瞻

  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中国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国企业家队伍迅速成长壮大。30年来,我国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深刻影响和推动了许多重要领域的改革,谱写了创新发展的辉煌篇章;30年来,我国企业家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开拓进取,作为时代的弄潮儿,抒写了一个又一个现代传奇,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时代呼唤企业家队伍的成长与发展。从我国企业家队伍成长的历程看,前进的道路虽然充满艰辛,但每前进一步都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四大召开之前,这一时期的国有企业改革以放权让利为重点,不断探索多种责任制和企业经营方式,先后推行了利润留成、利改税、承包和租赁经营等多种责任制形式;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重视,民营企业开始起步并快速发展,“温州模式”、“苏南模式”以及以联想、四通为代表的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受到广泛关注;花旗银行、德国大众等外商投资企业开始进入我国。由此,新中国成立后新一代中国企业家队伍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并获得初步发展。从党的十四大到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前这一时期,我们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企业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也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最艰难、最关键的时期,国有企业大范围进入市场,迈开了战略性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的新步伐;民营企业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迅猛发展;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00多家在华投资。从这一阶段开始,中国企业家队伍在市场经济的洗礼和锤炼中不断成长。从党的十六大至今,我国企业改革向更深层次推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大中型企业加快推进股份制改革,积极开展调整重组,形成了一些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初步形成;民营企业进入稳步高速发展时期,成为促进增长、扩大就业、繁荣市场的重要力量;跨国公司在华大规模开展业务,使得外资企业成为我国经济重要和活跃的组成部分。经过激烈市场竞争的风雨考验,中国企业家队伍正逐步成熟、崛起并走向世界。

  时势造英雄,30年波澜壮阔的企业改革,造就了一支富有创业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队伍,这是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我国改革发展的稳步推进,为勤于奋斗、敢于创业的人们提供了广阔的历史舞台,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企业家。袁庚、张瑞敏、鲁冠球、柳传志等知名企业家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我国企业家队伍职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各方面素质不断提升。30年的改革实践充分表明,企业家是我国企业改革发展的直接推动者,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探索者。他们率先冲破旧观念、旧体制的束缚,对旧的生产方式进行“创造性破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一支队伍。可以肯定地说,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发挥企业家队伍的独特作用。

  在看到巨大成绩和进步的时候,必须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我国企业与世界先进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有关数据显示,排名中国企业500强第一位的中国石化的营业收入只相当于埃克森美孚的39.3%;我国零售业龙头百联集团的营业收入只相当于沃尔玛的5.4%;饮料业龙头企业娃哈哈的营业收入只相当于可口可乐的9.7%;家电企业龙头海尔集团的营业收入相当于西门子的12.8%。因此,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水平尤其是国际化经营能力,做大做强企业,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企业集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战略任务。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比以往更加复杂和严峻,深化企业改革、推动科学发展的任务更加迫切和艰巨。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我国企业家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加快推进企业现代化建设。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需要企业家队伍必须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大力弘扬勇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以产业报国为己任,牢固树立“企业公民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断提高我国企业的经营实力和竞争力,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