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一:金融机构海外扩张是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3日 20:08  新浪财经

  2008年11月13日,由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组委会主办的“2008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在京召开。图为瑞士银行中国区主席兼总裁李一讲话。(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摄)

  2008年11月13日,由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组委会主办的“2008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在京召开,新浪财经全程直播。

  瑞士银行中国区主席兼总裁李一在会上发表讲话称,随着这次国际金融动荡的不断演变及加深,很多人又开始问中国行业未来的发展究竟何去何从。对于这个问题,应从金融行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来考虑问题。

  李一表示,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本质是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的。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的教训是金融衍生品衍生得层次太多,后台的支撑和服务都跟不上产品的服务速度。因此次贷产品已脱离经济实体面的庞然大物轰然倒下是迟早要发生的。对金融机构和企业来说,无论对金融产品进行投资还是风险管理的原因持有金融产品,以及复杂的衍生品,都要其与实体经济及其相互间构成的关系有了解。

  目前市场上金融衍生产品相对有限,甚至还还缺乏一些基本的组合类产品的构建。这与我国金融市场当前的发展水平大致是相适应的。因此在美国发生问题的时候,还不会立即在我国立即出现大规模的同类反应。过去一段时间对资产证券化,股指期货、融资融券产品的准备应该予以积极的肯定,因为基本的金融衍生品产品是我国金融体系进一步完善发展必须的。比如我们现在在国内开展业务,除投资银行外,我们有股权、债券、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实际上在财富管理中我们发现不同的个体对对金融的需求、爱好、家庭结构和展望不同。不一样当中我们应该对其有一定的特殊安排。现在基于这种安排,有些要件都还很不够。这些产品有序的出台是必须的,当然推出的时机和方式是值得推敲。对未来金融创新的广度和深度,无论对监管机构还是金融从业者来说都应该深深地记住这次整个金融次贷危机的教训,对金融产品的不断衍生要体现出活力。现在市场上奇离古怪的产品的存在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发展这类产品要保留审慎的态度,产品推出配套制度应该跟上。凡事以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角度判断是十分必要的。

  李一表示,中国金融机构走向海外也是中国金融行业开放的重要环节。然而金融海啸过后对于华尔街的底该不该抄也有着种种不同的观点,对这个问题我们同样应该回归本质,中国金融机构海外扩张是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的选择,中国经济腾飞需要有一批世界级的中国企业,这其中也影响包括金融企业,我们需要这样的金融机构,既能够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提供必要的服务和产品,同时也能够服务于进入中国市场其他地区和国家的企业和居民,并最终成为全球化经济中资金配置与融通通道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从这一长远发展趋势来讲,这只是一个时机问题。原则一定要开放,只是在技术环节上,我们讲时机问题、手段问题、方法问题、对象的选择问题、出入程度问题。如果原则坚持,技术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如果单纯从外部看,现在是相当不错的时机,受到金融市场动荡的影响,金融资产价格相对较低,海外机构普遍流动性紧张,许多机构甚至国外政府也希望中国能够予以援手。虽然市场何时见底尚未预知,但比起前些年来资本价格高,国内市场海外扩张行动受到国际资本市场阻挠。现在的情况好得多。更何妨只要是战略投资,只要企业考量的收益不是眼前的一分一厘,又为何不可以做一些这方面的事?但外部环境好,不一定就意味着可以行动,金融机构一定要练好内功,国际金融市场依然动荡,现在出海有可能引起帐面浮亏,企业经营者要对此有准备,同时说服股东、投资者甚至监管机构。说服的条件是企业进行的海外交易长期来的确对企业发展带来强大的受益。其次就是最重要的企业机构一定要为走向海外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必须要根据企业的经营战略,明确适合自身的出海方式。对潜在的国家、市场及潜在对象进行详细、周详的研究和调查。

  综上所述,本次金融海啸并不应该改变目前我国金融未来的发展与方向,但与此同时这的确是一次机会,让我们能够深入反思金融行业的根本所在,在未来的发展中始终铭记金融行业应该服务于经济发展,金融行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经济的稳定与繁荣。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