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日三井信托株式会社业务部次长高田尚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3日 17:29  新浪财经

图文:日三井信托株式会社业务部次长高田尚
  2008年11月13日,由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组委会主办的“2008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在京召开。图为日本中央三井信托控股株式会社业务部次长高田尚讲话。(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8年11月13日,由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组委会主办的“2008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在京召开。图为日本中央三井信托控股株式会社业务部次长高田尚讲话。

  高田尚:

  我很荣幸今天受邀在2008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跟各位讲话,在此向组委会及相关人士致以深深的谢意。今天我要冒昧地跟各位谈谈中国金融制度的设置规划怎样更合适。我希望借用日本的发展经验阐述。

  第一张幻灯片展示的是日本产业的变化,你可以看出这是符合佩蒂克拉克定理的变化,在七十年代产业重心逐渐从农业转工业建筑。向稳定成长阶段过渡的70年代,我们发现零售业、金融、医疗服务等服务业占的比重在逐渐提高。第二张幻灯片所要描述的是金融业占整体GDP比例的变化。金融业的占有率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40年中,由4%上升到7%。第三张幻灯片反应的是日本金融资产情况,与上世纪相比,GDP增长了15倍。同期金融资产增加45倍。现在已经超过了14万亿美元。因为金融业附加值,基本上和金融资产存量的总额成正比,所以就像第二页幻灯片显示的金融业在GDP中的占有率提高了。

  在中国家庭储蓄比例达到了惊人的水平,今后我们完全可以期待在庞大的金融资产积累背景下,以资产管理为核心的金融服务业会得到更大的发展。现在中国金融行业占GDP比重在4%-5%。我们假设到2009年这一比例上升到7%。就可以推算金融领域的附加值就会以每年10%的属于来递增。随着日本金融资产14万亿美元,但金融资产的构成有很大的问题。

  第四页幻灯片是各国资产对比,日本家庭持有的金融资产一半以上都是银行存款,股票或者基金这样的风险性资产投资明显少于其他国家。这样一来就意味着国家不能充分获得金融收益。这样的金融资产构成是日本成为金融大国的一个障碍。

  正如大家所看到的,问题的背景就是日本老龄化的问题,就像理论提到的,老年人资产选择的偏好是保守的,他们更倾向于回避对风险资产的投资。我认为我们需要对遗产集成制度进行根本改革。

  下面我想简单地说一下日本的年金制度。日本年金制度分成三层,第一层和第二层是公共年金部分。第一层是国民都享有的基础年金,第二层是面向企业员工的退休金。它是根据员工在职时的报酬按比例确定、领取的额度。第三层是企业独资增加的年金。从总体来看,和在职薪酬相比,收入替代率可以达到60%,下一页我们看一下日本年金改革的历史。全体国民都加入年金制度,这个规定是要追溯到1999年。企业的年金制度是在东京奥运会前后开始实施的。1972年我们把它称之为日本福利元年。日本年金给付率达到国际水准。在1985年的时候,作为年金制度第一部分建立了统一的全民共享的年金制度。日本的年金制度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采用了现收现付制。

  由于受到了经济的影响,在职家庭负担今后将极具增大,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人口老龄化,年金制度非常令人担忧,政府也在实施相关政策。另外一个相关的问题,上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走向福利国家,日本的财政支出在增加,并大幅超过财政收入。因此就积累了巨额的财政赤字。现在政府的负债达到了GDP的150%,这些的确是非常让人遗憾的结果。

  最后我想以中国的年金制度为中心,就金融业的发展方向和国家整体的运营方式介绍一下我的想法。我的建议有三点。首先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基础年金制度,中国应当建立、实施保证向全国国民给予支付的基础年金制度,并在一定的时候提高支付的标准,这样可以向全体国民传达一个信息,即政府对国民的福利有强烈的责任感。第二企业年金制度。日本的企业之所以渡过了日元急剧升值,还有石油危机重重困难,这是因为我们有完备的企业年金制度带来员工的凝聚力和忠诚感,企业年金和企业形象是紧密相关的,像丰田、松下都有很完善的企业年金制度。

  我们看中国财政收入和年金的对比,财政增加我们可以称之为高速增长期的奖励。今后中国的发展必须面临老龄化的问题,这就需要国家财政收入,我们不应当重蹈日本的覆辙。现在中国也在经历日本过去40年间经历的考验,比如由投资主导型经济向消费主导型经济的转变,而且需要建立国民福利制度,并且要处理泡沫经济。我们可以说,再过10年左右,几乎所有的亚洲国家都要面临老龄化到来的现实。

  相信中国领导人有能力可以应对这样的困难,而且把今后10年称之为中国奇迹的时代。这样中国应该的发展符合日本的利益,也是符合世界的利益。谢谢。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