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国研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6日 10:55  新浪财经

图文:国研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
  2008年10月26日,(2008)首届上海CFO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新浪财经独家网络直播。图为国研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8年10月26日,(2008)首届上海CFO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新浪财经独家网络直播。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

  主持人黄伟:接下来我们要为大家请上的今天的演讲嘉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先生。

  巴曙松:

  非常感谢大家,有机会跟大家讨论一下中国经济的走向。刚才一位讲者说要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星期五晚上美股大跌300多点,日经指数跌9.6%,今年以来港股跌了54%,亚洲其他市场也跌的很厉害。如果没有参与金融业的人可以做到崩于前而色不变,但任何一位市场观察者都会惊心动魄。

  过去的一周债市的上涨幅度是过去15年以来最大的。因为投资者非常担心金融危机的加剧,所以资产自然就流向安全一点的债市。这是目前我们所处的一个状态。我们处于一个百年一遇的大的金融动荡当中。我们考虑下一步的中国金融政策的走向,要把它放在研究整个金融动荡的大背景下。

  中国经历的金融危机不是唯一一次,从历史的比较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经济政策和中国经济演变的蛛丝马迹。我们最近碰到的一次金融危机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我们可以做一个全面的比较。从中可以看到危机是怎样形成的,在什么意义上,在哪个情况下影响中国经济,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最终使中国经济走出了这次危机的冲击。背后都是有规律可以看到的。

  首先让我们把这次金融危机与1929年到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相比,1929年到1933年的金融危机中国的经济走向,我们看到在29年到33年这个全球的金融危机里面,中国经济的表现比西方发达国家要好的多。

  在西方发达国家里面,当时各国的整个经济出现了非常剧烈的收缩,经济出现了剧烈的调整,但是中国经济在当时非常衰落的国力下,物价和GDP的增长表现比西方国家好的多,而且当时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也是非常高的。当时的上海也是远东非常繁荣的城市,背后的机制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比如说当时的中国货币政策实行的是以本币为指导,这种货币制度使中国几乎隔离于西方金融市场的波动。同时从货币供应量的情况看,西方这些国家早期为什么萧条出现这么大的危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货币政策。

  中国当时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城市,有一个非常开放的金融体系,钱庄、国有银行、外资银行,在一个相对隔离的环境里,在大萧条的环境里中国经济保持了比较好的增长。西方大萧条靠的是大规模的财政投资。

  包括现在美国的政府人员都认为,那一次大萧条有各种理由,认为是因为1929年的时候没有凯恩斯,现在人人都是凯恩斯。在座的人是学过宏观经济学的,大家都清楚,中国当时财政力量非常衰弱。所以现在反观我们中国经济,所具有的调控资源和国际的影响力远远不是29年到33年大萧条时期的中国经济可以比拟的。

  我们现在有建国以来最强大的国力,奥运会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最辉煌的记忆,再过差不多三到四年的时间保守的估计中国可以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总量的国家。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跟近百年前的大萧条中国经济时期相比,当前的中国经济有可能在全球金融危机里面走出市场经济的冲击,成为率先走出次贷危机的新兴市场国家之一。

  第二,再把我们的比较对象放到97金融风暴。刚刚过去十来年,对我们在座的不少的企业家,还有切身的体会。我们看97金融风暴和这一次的次贷危机的演变,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如果我们把过去百年来全球金融动荡做一个总结、对比的话,我们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身在金融危机每一次的泡沫阶段,当时的人们,每一次的证券公司,包括一些商业银行,都认为这一次不一样,这一次的泡沫是不一样的。但泡沫过去之后,我们发现每一次的危机都是相似的。比如说在成因和征兆方面,97年金融危机和这次金融危机,不谨慎的银行信贷记录,过度的投资和资产的泡沫,而且金融衍生产生的问题,使得这一次比以前要更巨大。

  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的经常项目膨胀到5%,跟泰国差不多。在危机爆发之前,国际经济界也在找理由解释,为什么美国的贸易赤字这么大,经济还比较繁荣呢?当时一个解释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庞大的制造业把这些转移到中国,那么美国的金融体系、有深度的金融市场,有教育的金融体系,使得全世界把钱交给他,形成一个稳态,现在看来成为一个解释。

  从个人消费到金融的各方面,都用借债来推动,这与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相似。美国的外债总额甚至超过了亚洲金融危机中所有的国家。但是因为美元的储备货币和地位,使所有的外债都是以美元为单位的,可以印钞票。这与亚洲金融危机,日本和美资撤离导致危机的爆发,有很大的不同。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美国成了全世界的印钞机。

  在美国过去20年的经济当中是很少见的危机,也是很奇怪的现象。

  消费者说,中国商品质量这么好,东西这么便宜,不涨价是不对的,因为中国生产的质量好,价格便宜,美国消费者买的多,贸易赤字大,所以要逼着人民币升值,商品卖的贵一点,这本身反映了经济结构之间,全球经济结构、中国经济结构、包括美国经济结构里面非常深层次的失衡。

  在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当中,全球经济酝酿着巨大的失衡,使得这个萧条回归,现在看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说全球的增长大概要多花钱,没有什么,借钱给他花。所以金融业过度的膨胀,过去几年全球的金融资源源源不断地流向美国,使得华尔街吸纳了大量的资源,这种情况需要调整,回到一个正常的规律。

  从亚洲的情况来看,我们说全球由失衡转向平衡之前,我们不能置身事外。我们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主体,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经济,它的廉价货物有助于降低美国的通胀、刺激美国的消费。经济学家曾经认为,通货膨胀在美国消失了。那是因为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各个国家,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美国没有钱花了,再通过外汇储备流入提供融资。这就压低了美国的资金成本,引发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鼓励美国民众的过度投资,借债。亚洲国家创造了大量的流动性,提高了贷款,引发了这场泡沫。

  所以美国的次贷危机风暴的中心在美国,我们作为隔着太平洋的一个国家,我们金融市场的动荡,资本市场的调整怎么比美国还要大呢?我们中国经济、中国金融市场的调整,跟我们中国自身的增长方式、贸易方式有密切的关系。是时候反思中国自身的增长道路、中国自己对外出口的看法和对待外资储备的看法。如果还是沿用原来的老办法,就会把我们把自己捆在一个非常动荡的目标上。

  我们看在亚洲经济危机一年之后,亚洲经济就出现了一个迅速的反转。但开始于美国的此次次贷危机,在成熟市场的调整不太可能有这么快的反转。这表明发达国家泡沫时代的调整需要一段时间,用悲观的说就像日本一样,进入一个寻找方向迷失的十年。

  我们按照几十次的金融动荡来打个比方,把它比喻为摊牌、洗牌。华尔街也是一样的,所谓摊牌来说实在这个牌是玩不下去,有人亏的受不了了。有人进行摊牌,我实在受不了了,打不了,先把这一次整个游戏规则的状况摸清楚,需要时间。

  现在美国金融行业的摊牌告一段落,但是实体经济的摊牌还没有开始。为什么上周美国国债的收益是15年来最大的,投资者担心,经济影响到实体经济。

  那么第二阶段,牌都摊干净了,福特亏多少、GE亏多少,找找谁有钱,谁来进行整合,来进行洗牌,当他也玩不下去了,或者找人来重组,就像AIG一样,重新注资。找一个新的玩家再重新洗牌,美国接下来十年会重现非常剧烈的洗牌、调整。

  牌洗完了,我们知道上次这么打是不对的。像格林斯潘过去18年里被称为最出色的央行行长,但现在有很多人说格林斯潘是这次危机的始作俑者,他说怎么能怪我,当时我只能这么做。这么一个说话很模糊的金融家,前两天也认错了。格林斯潘最近在演讲的时候用了“谨慎、乐观”,这跟他上次不一样,他也不能完全对市场非常理解,他总是摇摇摆摆,模模糊糊。华尔街根据他的措词来表现出来就是下跌,他说是误会了他的意思。

  我相信我听懂了他的意思,又好像没有听懂他的意思。他说我错就错在对自由市场过于相信,我错就错在我以为这些金融机构的高管,能够比我更好的管理金融机构的资产,维护股东权益的安全,我是外部的监管者,他是内部的。现在看来我错了。

  他说他承认自己错了,整个次贷危机的错误是评级机构乱评级。什么AAA级,AA级,卖出去的时候没人买了。所以政策建议,创新还是对的,证券化还是对的,当时要求他们对银行证券化的时候,你也得要求你持有一部分证券化的资产。

  所以我们说我要看好美国经济,下一个实体经济的摊牌,接下来的洗牌,洗牌我们还是有机会的。这样我们才能重新制定规则,中国已经到了重新制定游戏规则的过程了。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这个时候应该怎么监管呢?全球的投行模式应该怎么样呢?欧洲的金融业的摊牌还没有完,或者进展比美国要慢。

  说到中国自己。中国,刚才我们第二部分说了一下,次贷危机和97金融风暴有很多相似的轨迹。第三个我们比较一下中国自己和97金融风暴和次贷危机所处环境的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我们分几个角度来看,从导火索形成机制来看,97金融风暴是我们亚洲自己出了问题。

  有几位教授提到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他们的逻辑是亚洲增长不是什么奇迹,资源价格不断刺激价格的上升,繁荣建立在这些刺激下。当时我们自己说的,这一次是内生性的。而这一次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市场出现问题,我们是受传导的。

  但是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的,就是中国经济在2007年、2008年和1997年,进出口的规模占GDP的比值,或者说重要经济出口的依赖比重比1997年多的多,大家画一下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值的曲线会发现到2005年是非常陡峭的上升。但是今年上半年大家说经济这么困难,出口这么困难,这在2005年之前,甚至在1997年的时候是不可想象的金融危机。

  那么这一次的经济危机过程持续了八年,2000年起步,我们97金融风暴随之提出了保八的政策,97年7.8%,98年7.9%,我们后面要做比较。2000年起步,2002年加速。到2003年、2004年的时候,我们经济界讨论比较多的过能过剩、经济过热。后来怎么消除的呢?加入世贸,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把产能消化。比如说钢铁,中国的钢铁扩张那么快,那么这个产能怎么消化呢?全世界范围。近几年全世界的钢铁产量增长10%左右,是中国激发了这个增长。

  全球经济、日本、美国、欧洲都不增长的时候,中国经济又增长了三年,高增长,过去8年都是高速度增长,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黄金时期都是快速增长。特别是最后的这三年,或者说最后这五年,两位数的增长。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就有两次连续两位数的增长,那是1992年,这次是2003年以来的,而且一年速度比一年高,到2007年的二季度是12%的增长,这是少见的。现在是12.2%,这在近几年是比较快的。

  第二个从我们内部来看,要着眼于扩大自己的内需。在1997年的时候我们没有全国的房地产市场,在1999年房地产市场才好起来。2004年紧缩,只有局部市场有点小小的房地产泡沫。现在全国的房价有非常大的上涨。我们中国经济是第一次经受房地产,房地产市场第一次成为全国市场,中国经济第一次经历了一个房地产市场调整期,这个市场130万平方米,按照每平方米三千块钱算,大概就是40万亿的市值。它在缩水,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就业的影响。股市从6100点跌到现在,缩水了十几万亿,流通股东缩水了四万多亿吧。固定资产投资25%,前后相关联的资产100多个,钢筋、建材、水泥等等。

  第二个我们说从价格机制,理性的角度看,我们有利的点在什么地方呢?97年的时候我们的汇率有贬值压力,中国主动承诺,为了维持亚洲金融危机的稳定,人民币汇率不贬值,中国经济自身承担调整的压力。那个时侯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总量并不大,比日本小,但日本不愿意承担这个职责,而中国作为新兴小老弟承担了这个职责。

  在汇率的价格机制上我们受到了很大的压制,而现在我们还有升值的压力,就是价格基本上我们处于有利的地位。同时在理顺资源价格上面,国际资源价格的大幅下跌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但是我们也有一点,从目前的机制看,CPI和PPI都在回落。但是对于一个负责任的央行来说,在目前的情况下还不敢对通货膨胀掉以轻心。粮食价格下跌以后我们跟国际粮价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资源价格已经在上涨。站在央行的角度,一个负责任的央行,关注的是央行资产,到目前为止央行面临着很大的问题,还是贸易顺差、不能升值太快,就不断地购买外汇,这种被动的货币操作的趋势还没有改变。外汇储备还是在不断的增长,从1.8万亿,到1.9万亿,他自己知道往里投放了多少人民币。

  97年我们的物价开始回落,但是这一次严格意义上来看,通货膨胀压力很可能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之间更换,它不仅是发达国家的问题,也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为什么呢?发达国家的总体消费、劳动力工资不会有很大的上升,但是他大量的印美元,借债,市场一旦稳定下来,还会再次推高发展中国家所依赖的资源粮食价格,CPI对发展中国家意义更重大。汽油、粮食价格在今天发展中国家里非常重要。

  虽然16号巴菲特在美国发表文章,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说现金,美元不断地在回落。我念一段,“今天拥有现金或者说现金等价的人可能感觉良好。但他们可能过于乐观,因为他们选择了一项可怕的,没有任何回报,而且肯定会贬值的资产。其实美国政府的政策可能会导致未来通货膨胀,并且加速现金贬值,未来十年证券的回报率肯定高于现金,并且会高出很多。那些手持现金的投资者还在等待好消息,要不要买。但是他们忘了美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的忠告,我怎么知道冰球滑动的方向,而不是冰球到位的位置”。那么对于我们的物价回落很快,要防止过快回落,同时流动性还在加剧,这比97年的难度加大。

  第三个,上一次中国经济怎么走出危机。我们从中可以找出我们投资中的蛛丝马迹。我们看中国经济从30年的波动来看,经济上升的速度也很快,从10%一下子上升到12.2%。但是中国经济发展所依赖的资源价格、附加值出口的增长方式,随着资源价格上升而受到挑战。这就导致这次在9.9%的高速增长的时候,投资者、企业还觉得非常困难。9.9%,今年一到三季度,全世界少见的,但是我们企业都说很困难,我碰到很多的企业说,这是我办企业以来最困难的时期,这反映了我们企业的问题。

  那么我们往往表现为经济走向过热,在回落的时期很多企业因为现金流的压力受到的冲击也非常大。但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每一次碰到这种大的外部冲击,往往是政府放松管制,寻找新的增长点,推动经济升级,每一次经济危机之后中国经济,比如说97年金融风暴以后,我们试了很多办法,国企脱困了。想想经济上涨谁的压力更大?农村粮食收购。大的财政投资,我认为不是带动经济的主要原因,而是延缓它回落过快。我的理解,带动中国经济走出97金融风暴的原因是找到了房地产市场、汽车市场,99年搞房改,盘活了城市的资产存量。99年房改,2000年中国经济启动,汽车、住房,加上相应的信息技术的消费,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经济增长带动。

  所以这一次中国经济的回落,我认为各种政策,准备延缓这次经济增长回落的速度,但是怎么样找到中国经济走出危机的新的增长点,这才是中国经济产业转型、产业升级最重要的任务。

  理由很简单,根据测算,比如说过去中国经济10%左右的高速增长是怎么来的呢?分解一下,4%到5%的劳动生产力改革,1.5到2%之间的劳动力就业的增加和人口红利。3%到4%的大量从农村到城市的劳动力转移,他一转移,本身就降低了农村的就业压力,或者说单位、个人的资产就增加了,这个转移过程本身劳动力对GDP就有贡献。劳动生产率的改革不可能一夜之间就上的很快,就业在延缓,农村转移就业回落是必然的。除非你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状况,刺激外部,又扩大内需。

  我们看目前,有几个方面是正在积极探索的。第一个我们说农村。现在把农民的宅基地建成了房子,而且把农民的土地按照粗略的估算,全国大概有接近30万亿,这一部分的资产是很难盘活的。农民要做自己的业务,他到银行去贷款,他没有产权证,他到哪里贷款。所以要有相应的金融配套和土地政策,现在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

  在三中全会里面提到,土地使用权不能转换,种地的还是种地。但是土地增值很重要的来源,就是工业化的需要,18亿亩的耕地不能改变,怎么找到新道路,大家一起动脑筋。

  第二是扩大消费需求,内需。我看后面的演讲嘉宾都会讲这方面的,怎么扩大,就是保证社会保障,政府和企业少拿一点,个人多拿一点。消费谁不愿意,各位谁有钱花不完给我,我肯定愿意。我之所以不消费是因为有社会保障和收入预期下降的原因,要有所顾忌。

  目前有很多人除了担心增长之外还担心就业,9.9%的高速增长,还担心就业,说明什么?说明投资结构增长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投资在重工业,农村就业率越来越少,而服务业最能提高就业的,因为种种高门槛,民营资本进入,医院、学校,能够让老人过一个有尊严的养老院,给小孩盖一个像样子的幼儿园。那么这也可以说正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我这个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很重要的内容。

  还有中国的企业构成,大量的中下游过度竞争,边际效应很低的中小企业,垄断了众多资源的大型企业,银行业也一样的,中小股份制银行得到的资源越来越少。你不打破这个结构,整个市场经济,以及承受通胀的能力就不高。因此我们说我们的政策很可能用传统的办法,应对97年的办法。

  我们很希望中国财政投资,财政投资这么大吗?为什么政府对房地产投入这么担心呢?因为把未来的钱都花了。而且中国增长这么大了,再带动很大的增长,不容易,第二次刺激内需财政投入更大。消费的扩张,你不改变他的收入预期,不完善他的生活保障,也会回落。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哪是靠发文件呢?现在有竞争力的这些彩电、冰箱企业,都是当年指定的国家重点技术进步企业之外的边缘市场竞争者。但是我们也有有利的资源,财政实力比较大,我们可供放开的服务业比较多。

  最近两单非常有代表性的并购案例是非常有启发性的,可以供大家参考。一个是可口可乐40亿收购汇源。站在汇源投资的角度,上游成本在上升,需求也在回落。可口可乐为什么要买它,是以中国将有一个高速增长的内需市场为前提的。假定中国可以顺利地度过,从外向型经济导向内向型经济导向转变,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转型完成之后,成为一个内需主导的伟大的市场。

  最近我们要找到能够渡过这个转型的,获得伟大增长的企业,各个行业都有。比如巴菲特入股比亚迪汽车,在巴菲特入股之前也有很多人调研过比亚迪汽车,并不看好。巴非特为什么看好呢呢?他8块钱入股的,现在涨到17块钱。一想到钱没地方去了,想到巴非特都入股了,垮是肯定不会垮。我们进一步挖掘巴非特这么一个世界顶尖的投资者,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样的呢?到底他怎么想的,我们也不知道。要请他吃顿饭还要花200多万美元。我们可以做一个经济学、金融学逻辑上的推理:他发觉了一个适应中国经济面临当前压力的一种转变的增长方式,第一它环保,节省能源,能源价格上升,它可以相对有收益;第二它有技术含量,溢价能力;第三它把国外需要大规模投资的环节改革为能吸收很多劳动工人、技术工人就可以替代的,安排很多就业。既可以资源节省,又是劳动密集型的,这是最好的可以应对经济压力的。也许巴非特有其他的投资想法,但是如果有转机的趋势,寻找新的投资机会,这将是我们现在正在投资界朋友面临的巨大的机会。这是我们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当中蕴含更大的发展机会,比比亚迪更大的发展机会还是存在的。

  好的,我三十分钟的时间就用完了。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