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锡良:很多衍生品实质上已是赌博工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5日 11:54  新浪财经

刘锡良:很多衍生品实质上已是赌博工具
  第五届中国金融学年会于2008年10月25日—26日在对外经贸大学举行。新浪财经作为独家门户网络合作伙伴,全程报道本次盛会。第五届中国金融学年会开幕式于25日召开,图为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刘锡良教授(来源:新浪财经 王泽华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刘锡良:各位好。因为时间的关系我简短的说几个方面,供大家分享。

  主要想讲三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对信用发展动因的一个功能观解释,第二是信用演化历史与规律解释,第三是我国信用体系的建设。

  从信用活动的萌芽应当和商品交换的发展相联系,商品交换的出现以分工和私有制为前提,因此他们也可以看作是信用产生的充分必要条件。分工所导致的信用需求演化是持续的,一方面,分工程度提供,生产力发展,可支配资源总量增加,人们需要层次提升,信用需求升级,但是另一个方面,分工程度提高,可支配资源的不均匀分布加剧,资源的经济用途增加,信用活动覆盖范围也在逐步扩大。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有效的产权制度提供了普适的激励和保护机制,从供给方面推动了信用产生和发展,这也是研究我国信用问题时往往难以回避产权制度的原因。资源稀缺、信息不完备两大基本约束对信用的类型、具体形式、主体和契约关系等有深刻影响,从而影响了信用活动沿多个维度演化的格局。这是简单的跟大家讲的第一点。

  另外一点,信用演化历史与规律的解释,大体上我简单看有这样五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信用类型的一种演化。自然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并不活跃,信用与生产没有直接的联系,高利贷与互助信用必然占据主导地位;商品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信用与商品生产,交换密切相关,合作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独占鳌头,现代市场经济下,信用出现了脱离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趋势,银行信用与证券信用异军突起,在信用类型的演化中,商业信用为未来其他信用类型的发展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另外一个从信用关系的角度来研究,最初的信用关系总是发生在熟人社会,熟人之间的信息成本较低,管理成本也很低。随着社会的发展,信用关系逐步走入由熟人社会向生人社会的转化,不仅表现为规模和技术的发展,还包含了履约保障机制的演进,这些共同要素保持了信用形式演化的连续性,在这一过程中,抵押、担保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信用关系转入生人社会后,迅速发展到地区、国家、及国际范围,各类评级机构的作用不可忽视。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信用主体组织化和多元化,信用主体的数量类型增多,经济组织结构的演化尤其是企业形式的变化,扩大信用主体范围,政府的公共信用活动,多类别主体的并存,信用主体中逐渐分化出了担保方、制度执行和信息服务等主体,信用产业成为一国家经发展的支柱产业,这是一个组织体系的转化,也就是说它最初只是一个简单的为商品交易和交换服务的活动,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

  此外,这种信用形式还有一种发展就是契约形式,它是从有债信用到无债信用发展。在这个信用发展的过程之中,过去我们讲信用都是讲债权债务关系,但是随着发展来讲,它的信用出现了一种新的格局,比如说担保,股份信用,贷款承诺,衍生金融产品是无债信用发展的一条主线,政府无债信用的发展是另一条发展主线。

  对债务的担保、提供履约保险的无债信用活动会引致巨大的道德风险,刺激债务的扩大又使无债信用陷入盲目扩张之中。制度滞后于无债信用活动的发展无疑是次贷危机的直接原因,然后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很多衍生品实质上已经是赌博的工具。

  第五个方面,就是信用体系方面,信用体系的不协调必然会出现信用危机,这是演进的几个方面。从演化里面我们觉得有这样两个启示,中国改革开放30年进程中,我国没有出现导致全局性衰退的信用危机,信用发展在克服资源和信息约束方面做出的贡献是我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推动信用活动发展的主要工作有:第一,通过政治体制的改革进一步分离政府信用制度供给者和信用主体的双重身份,第二,根据多类型信用并存的必然性,发展以合作金融为主的农村金融,第三,在完善制度性基础设施的同时放松管制,使商业性信用、合作信用和政策性信用主体能够按照自身特点充分发展,提高信用需要的满足度,第四,重视无债信用的存在和发展,通过完善和落实相关制度促进无债信用的履约质量,同时避免无债信用的盲目扩张,第五,在推进信用体系的建设中,以加快信用产业的成熟作为当务之急。

  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再多讲了,谢谢大家。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