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雀巢在中国:因分享而更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4日 13:08  中国企业报

雀巢在中国:因分享而更强
  图为雀巢产品上的品牌就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产品是安全的并且符合一切法规要求和高质量标准。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跨国企业之一,雀巢在中国扎根将近30年。在漫长却又短暂的中国之旅中,其“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味道至上的广告理念、极具抗风险能力的产业链和惊人的员工凝聚力成为其获得成功的试金石。目前,雀巢在中国大陆销售的优质产品中,99%是在本地制造,这不仅利用了中国的原材料、帮助中国节约了大量外汇,而且还为大中华区13000余名本地员工提供了富有竞争力的工作机会,年度缴纳各种税款超过12亿元人民币。

  1867年的一天,一位当医生的朋友带着一个早产了一个月的婴儿找到了瑞士籍化学师亨利•雀巢先生,希望他能收留这个孩子。亨利•雀巢先生喂这个孩子吃他自己开发的牛奶麦片,小生命获救了。很快,这种“神奇产品”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广受好评。雀巢公司的历史也因为这次的偶然而拉开了帷幕。

  经过上百年时间的投资、扩张与并购,这家有着长远发展规划的跨国企业不断开拓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市场:从瑞士到挪威,再从英国到澳大利亚……1984年,触觉敏锐的雀巢在广州设立办事处,开始准备进驻中国这个潜力无限的巨大市场。

  从双城起步

  1987年,当肯德基在北京最繁华的地带开设第一家餐厅时,雀巢选择了在中国偏远的东北双城建立第一家奶制品合资公司,之后市场调查公司研究报告称中国人的饮茶习惯早已根深蒂固时,雀巢又在广东东莞成立生产速溶咖啡的合资公司———从扎根农村到包围城市,从培育年轻一代接纳咖啡到多品种齐头并进,雀巢在中国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商业发展道路。

  当时的黑龙江双城还是一个令所有跨国公司望而却步的地方:道路不通、电话手摇、农民住在土方堆砌的茅草屋内、在银行开户需要等三个星期……如此不利的商业环境为什么没有阻挡住雀巢的脚步?对雀巢来说,在中国这样大的国家销售进口奶粉看来是站不住脚的,而以双城为基地,慢慢向富裕地区推进,渐进式了解中国文化,接近中国消费者,在当时市场条件下又是最终融入中国市场的最好选择。

  万事开头难。雀巢初试阶段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不仅要从欧洲派来专家队伍向农户教授照顾奶牛和采奶的技术,保障了鲜奶的品质。重要的是建立了一套鼓励奶农积极性的牛奶采集网络和收购制度。“公司+农户”的新型经营理念经过长期的实践,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积极的社会影响。2006年,双城雀巢作为中国最大的奶制品工厂之一,鲜奶年收购量超过42万吨,并为当地经济做出了价值约12亿元人民币的贡献。之后,雀巢在青岛和呼伦贝尔的奶业基地也采用了同样的运营模式。当前,雀巢每天从近3万个小农户手里收购1000多吨鲜奶。雀巢在中国已经累计投入超过1亿元人民币用于向农民提供每日技术援助。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随着本土乳品企业的崛起,雀巢也加速了在中国的战略布局。1990年,双城雀巢有限公司投产;1996年,青岛雀巢牛奶有限公司以及2007年呼伦贝尔雀巢有限公司几家工厂相继投产;2001年,雀巢上海研发中心开业;2008年10月,雀巢北京研发中心也即将开业。可以说,近30年的中国旅程中,稳步发展与大举扩张、低调宣传及培育市场与高调参与竞争、危机经验丰富与公关紧急应对,雀巢在中国发展所遭遇的种种事件,已成为几乎所有来华企业的一种图腾式缩影。雀巢也因此逐渐融入到中国这个大国。

  “味道好极了”

  雀巢在拓展乳业市场的同时,于1992年成立了东莞雀巢咖啡有限公司,制造和销售速溶咖啡及相关产品。

  在中国这样一个以饮茶为习惯的国家里,咖啡的消费很少。为了教育中国消费者接受咖啡饮料,雀巢早在80年代就推出了“味道好极了”的广告语,宣扬一种悠闲的西方式文化及品位,这对当时的年轻人来说,既新鲜又极具吸引力。雀巢咖啡的品牌随即深入人心。

  然而,咖啡原材料的供给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本土的咖啡豆种植既不得法又没有销路,产量几乎为零。由于雀巢公司本身并不从事咖啡种植业,而且进口咖啡豆的成本关税非常高,当时在中国外汇非常缺乏,外汇用于进口原材料几乎是不可能批准的。所以鼓励中国发展咖啡豆种植成为惟一可行的办法。在经过几番理论论证和实地调研之后,雀巢选定了云南作为其种植小粒种咖啡的基地。

  很快,雀巢协助云南建立了咖啡种植农场,提供了资金、种苗,甚至无息农具贷款与技术方面的援助,并且签订了一个长达10年面对13个咖啡公司和4个小咖啡农场主的购销合同,合同制定了对农民的保护价格。如果国际价格上涨,就按国际价格支付给农民,如果国际价格低于保护价,就采用保护价格收购。收获质量达标的咖啡豆,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1997年,雀巢实验与示范农场在云南西双版纳建成,2007年,云南咖啡的产量达到2.6亿吨,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生产和出口基地。咖啡豆种植的巨大成功也给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带来了可喜的改善,令7.5万农民脱贫致富,率先住上了青瓦房。一时间,“种雀巢咖啡的住瓦房”一说广为流传。

  惊人凝聚力雀巢从一个乡村作坊发展成今天领先世界的食品和饮料公司,“人的因素第一”这一理念不可或缺。只有将本土与国际人才相结合,才能最好地发挥他们的潜质和能力,在这一坚强信念的指引下,雀巢为全球不同种族的人们提供了平等的机会。

  雀巢在大中华区同样致力于发展本地管理人员。目前,雀巢20家工厂中有18家由中国人管理,工厂的所有15名总工程师全部是中国人,所有工厂的31名销售经理也全部是中国人。从而加强了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交流和沟通。在雀巢工作的许多员工都是在90年代初当雀巢进入中国时就加入雀巢的。目前,他们仍在不同的岗位上担任高级管理人员,这在许多外资公司是不常见的。

  雀巢在中国自2000年开始就启动了每批为期3年的员工培训计划(被内部称为雀巢的MBA),为具有潜力的中国管理人员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上升空间。截至2007年,已经有364名员工结业。雀巢的一位高级经理说,相比世界众多其它知名跨国公司,雀巢员工的跳槽率极低,“因为它让员工每天都能感觉到自己和公司都在进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