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序言一:科学管理与管理科学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4日 10:07  新浪财经

  厉以宁

  过去我不止一次讲过,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读完陈鸿桥同志的专著《16节科学管理课》,我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和体会。这本书所倡导的管理与职业理念、方法,正是众多人生活、工作与管理第一线实践经验总结的精粹,它也提示:我国的管理要“补课”。

  一、管理活动成为一门科学,始自20世纪初以“泰罗制”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至今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成功企业的经验中,都能发现“泰罗制”的影子

  管理活动源远流长,自古即有,但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具有自己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则是始自20世纪初以“泰罗制”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是管理科学的起点和基础,而管理科学是科学管理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于中国既缺乏科学管理的熏陶,又缺乏管理科学的体系。陈鸿桥的专著结合理论与大量的实践素材,从不同层面、不同方向进行了独到分析,提出了诸多令人深思的命题。

  科学管理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十八世纪中叶,从英国开始,欧洲展开了一场伟大的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进入工业革命以后的资本主义经济与此之前的自然经济相比,其生产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大工厂取代了家庭小作坊,雇佣工人越来越多,劳动分工也越来越细。可是,当时的企业管理非常落后,仍是以传统的经验管理为特点,工厂工作时间长、效率低、工资也低,工人缺乏训练,劳资关系紧张,雇主不懂得如何刺激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远远落后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成就和经济条件所提供的可能性。如何有效地利用技术进步的成果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促使人们对管理的重视。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便应运而生,为提高生产率提供了一种思路和解决方法。

  泰罗第一次系统地把科学方法引入管理实践,使管理成了一门可供研究和传授的科学,开创了科学管理的崭新时代。“泰罗制”强调每个细节的规范,强调从起源到结果每个环节的过程控制,其精髓就是精细化、标准化和数量化。泰罗认为:“最佳的管理是一门实在的科学,基础建立在明确规定的纪律、条例和原则上”。他指出“管理人员的首要责任,就是把过去工人们自己通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大量传统知识、技能和诀窍集中起来,将它们概括为规律和守则……使工人建立一种用科学来代替过去习惯的工作方式”。现代管理学泰斗德鲁克高度评价“科学管理是一种极具解放性、开创性的洞察力”。把生产过程进行细微的动作分解,实行标准化的操作和定量化的管理,使机器大工业时代以装配线为特点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

  到了20世纪20年代,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但另一方面阶级矛盾激化,劳资冲突加剧。面对新的挑战,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梅奥等人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行为科学理论,更加关注企业中人的行为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呈现多样化,计算机和高科技产业迅速崛起,企业规模急剧扩大,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许多研究者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博弈论等方法论,创造出各种管理理论,诞生了众多管理学派(又称“管理理论丛林”)。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