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忠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扎实做强做大做久(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30日 09:44  新浪财经

王忠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做强做大做久(2)
  2008年8月30-31日,“2008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在宁夏银川悦海宾馆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转型中的大企业:新挑战,新发展》。新浪财经独家网络直播本次会议。图为全国政协原常务副主席、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王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三、扎扎实实推进企业做强做大做久,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党的十七大对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奋斗目标和要求,并强调“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对大企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待,同时也指明今后我国发展大企业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加快推动我国大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不断完善有利于大企业成长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但归根到底还要靠企业自身的工作。我国大企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总结成长过程的经验教训,在继续做大的同时,加快做强、努力做久,切实提高内在的发展质量和效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大功夫、扎实工作:

  (一)树立世界眼光,提高全球资源整合能力

  经过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大国中对外开放和全球融合度最高的国家。即使在本土市场,我国企业也会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在这种新的竞争格局下,我国企业要成为世界级公司,要在主流产业上掌控话语权,就必须将发展眼界扩展到全球。我国企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发展,尽管已经涌现出了宝钢、中国远洋、联想、华为、海尔、TCL、中国建筑、上海汽车等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但与世界领先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在规模和全球布局上、在产业价值链的参与程度上、在科技开发、创新能力上、在整体的管理水平上等等还有较大差距。我国大企业从市场覆盖上看还主要以本土市场为主、从资源获取上还不能充分利用全球资源、从品牌影响力上还难以形成全球影响,今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有60%多的企业还没有涉足海外市场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我国大企业要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首要的就是要具备全球视野,树立世界眼光。否则,就会进一步拉大与世界领先企业的差距。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是,目前国际分工体系正加速朝着产业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大型跨国公司越来越注重在全球范围内吸纳整合资源,打造全球型的产业链和产业网络,通过掌握技术、品牌、投资、关键装备、关键零部件等手段掌控着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和核心企业。我国大企业特别是已经初步具备国际化经营能力的大企业,要着眼于整合全球资源,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增强对所在行业的理解能力和把握能力,逐步建立全球化的采购体系、全球化的生产体系和全球化的研发体系,努力成为所在行业的“系统集成者”,形成具有创新能力和影响力、能够对行业进步做出贡献的国际化企业。

  (二)立足自主创新,增强企业发展的技术驱动力

  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在过去的30年里,我国企业依托引进技术装备、凭借低成本优势,虽然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取得了一席之地,但仍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在基础研发等能够引导行业走向的核心环节上投入不足,导致对国外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依赖程度还比较高,收益和规模不匹配。因此,立足自主创新,巩固提升发展的科技基础,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做强做大的关键所在。大而不强的企业从长远来看是没有生命力的。近年来,中国企联在开展各项活动中一再倡导,我国企业要勇于跨入自主创新的发展阶段,努力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实现企业发展由规模成本驱动向技术创新驱动转变。今年的中国企业500强有433家企业填报了研发投入数据,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32%,比上年的水平有所下降。这其中有企业的产业分布变化、营业收入受价格因素影响过快增长等原因,但也反映出部分企业对研发投入的重视程度尚未真正到位,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我国大企业一定要致力于积累深厚的技术资源和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致力于形成对所在行业有重大影响的专有技术和主导产品,切实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走在企业自主创新的前列,真正成为研发主体、新技术应用主体和创新投入的主体。

  (三)加强组织管理,提高一体化运营能力

  国际上的优秀企业,无一不是通过制度化、组织化的管理获得持续成长的。目前,我国大企业中国有企业占有很大的比重,即使是民营企业也面临迈上新台阶的重大挑战。企业要真正实现长治久安、健康发展,迫切需要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尽可能减少企业发展对个别人特别是第一把手的过度依赖。要注重优化组织结构,理顺各项业务流程,做到岗位职责清晰、办事程序公开透明;要熟悉和掌握国际通行规则,认真贯彻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等一系列国际标准体系,并根据自身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加以应用和发展。大企业总部要着力提高战略、资源、业务、文化、管理等方面的整合能力,通过资本、战略、信息、文化、品牌、技术、财务等纽带把成员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整体上提高企业集团的竞争能力。中粮集团、中国中钢、上海实业等企业,围绕系统集成商的战略定位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形成比较完整的产品链、产业链、贸易链和服务链,把生产经营、资本经营、知识经营、跨国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企业一体化运营的能力,他们的探索和实践是值得总结和推广的。

  (四)注重防范经营风险,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相当多的企业失败教训表明,对经营风险疏于防范或缺乏有力的应对措施,是企业迅速走向衰亡的重要原因。大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战略管理,强化系统思考,对发展中的经营风险保持应有的警惕;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育和提高风险管控能力,预防风险发生,降低风险发生时的影响程度。要着力苦练内功、降本减耗,抓好当期经营;高度重视投资管理,杜绝各种非理性、超能力和非主业的投资,使投资规模与自身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对通过并购重组实现外部扩张要十分慎重,认真把好事前、事中和事后各个关口,同时要加强并购重组后的整合管理;要始终高度重视资金管理,通过加强预算控制、现金流管理、资金集中管理、提高使用效率、规范对外担保等手段,谋求长期动态资金平衡,严密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我国部分企业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中石油、广东核电、中海油等企业健全工作网络、搭建内控体系框架、构筑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着力打造企业的“健康工程”,其经验值得学习。

  (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提高企业声誉

  树立“企业公民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提高企业经营的道德水准,已成为全球化时代企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在我国,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生态文明、维护市场秩序,需要企业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特别是大企业要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构建新型劳动关系、依法诚信经营、服务社会公益等方面继续发挥领头、表率和示范作用。2006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发布我国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到2007年底已经有60多家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把社会责任的理念和要求融入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全过程,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在今年的抗雨雪冰冻灾害和抗震救灾中,我国广大企业全力投入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展现了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实践表明,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认真协调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有利于赢得客户信任,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声誉。我国许多大企业坚持“以德治企”,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也有独到之处,要善于总结经验,尽快摆脱在社会责任方面单纯追随者的角色,积极参与全球性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制订,争取在世界上有更多的话语权,把企业的社会责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同志们,中央一再强调,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紧紧抓住而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现在8年时间就要过去了,今后十几年是发展大企业十分关键、十分要紧的时期。广大企业特别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大企业,应当以振兴国家为己任,树立远大理想,脚踏实地工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做出应有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