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中国人民银行培训学院院长王自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9日 18:41  新浪财经
图文:中国人民银行培训学院院长王自力
  2008年7月26日,由经济观察报主办的中国最佳银行评选在上海召开。图为中国人民银行培训学院院长王自力。(资料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8年7月26日,由经济观察报主办的中国最佳银行评选在上海召开。以下为中国人民银行培训学院院长王自力讲话。

  王自力: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盛会。借此机会我想就当前的国际金融环境和我们国家银行业跨国经营谈谈自己的看法。当前的国际金融环境全球金融面临新的货币信用的创造过程和创造能力。众所周知,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各种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商业资本同金融资本的结合,使得一定条件下金融机构商业机构之间的信用扩张越来越容易,这种二十一世纪信用的过程和创造的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教科书所定义的基础货币乘以货币乘数的范围。在全球货币流动性收获和扩张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并不只是各个国家的央行所投放的基础货币,也不仅仅是以货币乘数为基础的传统信贷扩张。相反,市场上更多的流动性来自于商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用创造,全球金融环境的变化取决于全球商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货币和信用创造能力的变化。就是和传统的基础货币乘以货币乘数的货币流通性恐怕反传统,所以这是需要注意的。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二十一世纪的信用和货币的创造是把双刃剑,它是过去五年全球货币流动性的迅速扩张,它使得过去五年来货币的流动性迅速扩张,但是在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使得信用遭到破坏以后,又会造成全球流动性迅速的收缩。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全球流动性格局的复杂化,使得世界经济很可能蹒跚行走于通货膨胀上升与经济萎靡不振之间,美元也将一贬再贬。

  第二是FDI从单向流入中国转变为流入与流出双向并重。从过去的十年,外国直接投资是单向流入中国的,但在未来的十年,外国直接投资将有两条道路:从外国流向中国,和从中国流向外国。我们国家为了应对通货膨胀,扩大汇率的弹性,加快人民币的升值,特别人民币升值扩大汇率的弹性成为唯一选择和我们必然选择的情况下,为了保持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使得中国必须踏上一条对外直接投资及走出去的道路。走出去包括产品的输出,也包括资本的输出,但是主要是指资本的输出,对外直接投资。这是因为第一中国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储备。第二,中国矿产、能源等战略性资源缺乏。第三,由于竞争日益激烈,中国许多的行业对于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第四是中国的劳动力管理和技术素质越来越高。正是由于以上四点原因,中国不仅需要解决自身发展遇到的问题,而且能够将资本带入亚洲和西方国家,在当地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解决当地政府不能解决的难题,从而中国将在亚洲全球经济复苏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正如华尔街日报所分析的,过去涌入中国的海外投资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中国的外资企业已经达到了50多万家,资产总额高达7000多亿美元。不过现在投资的流向可能发生逆转。为获得未来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资源,中国将增加在海外的投资。并预计,今后的五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最早将在2010年超过所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一对各种金融服务有着巨大需求的新机遇,无疑令全球金融市场都将产生无限遐想。

  第二个大的问题是,我们国家银行业跨国经营的战略性机遇。机遇与挑战同在。在全球金融博弈中,我们国家银行业能不能够至胜,关键取决于我们能不能够强占先机,通过跨国经营与发展,尽快建立几个全能型的世界一流的跨国银行。事实上在走出去的战略推动下,我们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增加,海外并购风起云涌,跨国公司不断成长,的确为我国银行业的跨国经营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因此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正进入一个快速的增长时期。据统计,2007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076亿美元,而今年一季度,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就达到193.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53%,这一数据超过了2007年全年187.6亿美元的对外直接投资额。所以说未来一个时期,我们的对外投资肯定会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尽管我们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已经连续几年以超过50%的速度增长,从本世纪初的世界排名第50位之后,迅速成长到第13位。但可以预见的是在美元贬值,全球通胀、美欧经济放缓、西方进入减税周期,以及本币升值和外资相对廉价的环境下,作为一个快速崛起但又资源匮乏的经济大国。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