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致辞并介绍新书(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9日 14:14 新浪财经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致辞并介绍新书(2)

  2008年7月9日,“《中国改革30年》新书发布暨2008经济问题点评会”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隆重召开。上图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致辞(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成思危先生他是一位高级政府官员,同时也是著名的经济学者,第一个到海外读了MBA的人,最后当到了中国的副委员长,发表了大量的真知灼见。茅于轼教授他是一个半路出家的经济学家,原来是开火车的,这个你们大家可能都知道,专门为了开火车怎么节约能源,减少煤的燃烧,搞了好多的发明创造,但是正是不甘于计划经济的低效率,他开始研究资源的最优配置,最后发现了“择优选择”理论,他后来又发表了大量的有关改革的论述,在中国经济学界有广泛的影响,我们上次也请到了茅老师来给我们总结改革30年,还有吴敬链教授、厉以宁教授,他们的贡献远远不只于市场和股份的问题,但是大家对他们俩这样一个称号,其实也是强调他们在推动市场化改革或者中国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我们在元月12号之后,这四位老一代的学者跟大家分享他们对改革的认识。还有几位相对比较中青年的像林毅夫教授,在台湾出生,70年代末,在中国改革开放的那一年回到了大陆,并且在北京大学读过硕士学位,后来去芝加哥大学上学,从国外回来以后,也为中国的改革,包括农村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发表了很多重要的有影响力的观点,在政策层面上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也请到了周其仁教授,可以说周其仁教授一直是研究现实问题的经济学家,这个现实不仅仅是他研究问题的现实性,还长期以来扎根于基层,像我们过去讲的作家一样,深入基层搞调研,这在中国经济学家里面我想没有第二个人,对基层的了解,在基层的时间超过他,不仅是过去的几年,而且是从开始,1978年。有些年轻的可能不太清楚,80年代中国很多重要的农村改革政策,要概括为几个1号文件,每年中央有一个1号文件,1号文件规定我们下一步改革的政策,在这些1号文件的形成过程当中,周其仁教授应该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他的一些调查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对这些农村改革政策的形成发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可以是中国改革政策的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在过去的10多年里面,他从美国读书回来之后,又对国有企业改革、医疗保险改革、中国电信改革等等方面都做出了非常重要的有影响力的研究成就。上次我们也请到了樊纲教授,樊纲教授大家都知道,他最早在中国出了一本有关中国的宏观经济学,这本书现在仍然受到欢迎,他在国家的宏观货币政策,在市场研究特别是市场化指数等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就。还有钱一教授,他一直在国外,但在过去几年里面,特别是从94年开始,对中国银行资产的重组和债务的重组开始,对银行业的改革以及之后法制社会建设方面都提出了非常独到的一些观点,可以说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面,在中国经济学界、思想界里面有重要的影响力。陈志武教授刚才已经提到,世界上有名的研究金融学的教授,在过去几年里面他稍微有一点转向,转得更研究社会普遍性的一般性的问题,包括经济史、法律,当然他最多的还是在金融市场,法律与政府行为关系方面,也发表了大量的著作和观点,在过去的几年里面可以说受到普遍的欢迎,过去只是给外国的读者看,现在给中国的读者看,给中国的政府看,给中国的企业家看,也对我们的改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想我们在年初的时候邀请到这些一些学者,他们与改革的参与者、改革的思考者、改革的实践者共聚一堂,探讨中国改革30年的成就,这次新年论坛的影响非常的巨大,超出我们最初办的时候的预期,在这个会议开完之后,好多的政府部门还有学术界、企业界都向我们索取这次会议的一些资料,我们最初只是提供了一些根据网络的整理版,后来我们觉得有必要,就这一次会议上发表的一些重要观点,形成一本书,后来由世界文景出版集团公司跟我们合作来做这件事,在做的过程当中我们觉得这个会议上的演讲并不能够完全的总结作者的思想,所以我们又邀请每一位作者就他能代表他有关改革的观点选一篇文章加在这本书里面,就是这个书的延伸阅读的这一部分。每一个作者大家看他选的可能有很强的现实性,这篇文章是代表他对现在改革或者未来改革的一些看法,为了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这些学者的思想脉络,我们还专门总结出了每一个作者的精选他著作的提要,希望给过去不太了解这些学者的读者提供一个继续阅读他们的著作的这样一个线索。我想这就是这本书的大体的一个由来吧!我想书现在很多,但是我们需要做出一个有思想的书,有思想的书只能由有思想的人写出来,在这方面我觉得我们有这个把握,所以这一本书是有思想的人写的一本书,是对中国的改革具有真知灼见的书。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出版,进一步推动我们中国学术界有关中国30年的改革的研究,因为这个确实有很多的东西需要我们上升为理论,回过头来再指导我们下一步的改革。我本人包括在这本书的编辑过程当中,有一些观点也在升华,我看了这本书,中国的改革可以从各方面谈,但是我仍然认为最深层的变化是什么呢?产权制度的变化。这个产权制度不是表现出一个直接的好比说民营化或者其他的,而是我们的政府允许人民拥有财产的时候,允许财产去交换的时候,这个创造财富的过程就出来了,所以在前沿里面我写了五个转变,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转变就是个人的权利基础由集于职位的权利转向集于财产的权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有的权利都是根据个人的位置来定的,如果你在政府有位置你就有权利,你没有位置就没有权利,位置高就有大权利,位置低就有小权利,像好比你能坐什么车,住什么房子,看什么医院,甚至能不能按电话,全部是由你的权利决定的,我们改革以后,你有了钱,有了财富,你就可以行使与财富相联系的控制权,与财富相联系的享受,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官大的人坐的车不一定比官小的人好,住的房子不一定比官小的人住得大,这都是历史性的转变。我们现在改革的很多问题也可以从这个里面找到答案,我们现在是集于官位的权利和集于财产的权利同时并存,这种同时并存又导致了权钱的交易,所以有腐败等等问题,我觉得改革的下一步非常重要的仍然是进一步减少集于官位的权利,而不断的扩大财富的权利,如果这个过程能够完成,那么我们改革的过程就会完成。要完成这样一个转变呢?中间又有很多的法律,特别是法制社会的界定,我想在这个书里面,几位教授都谈了很多非常重要的观点。

  我最后讲的这一段意思就是说,我自己在编辑这个书的时候,本身也在试图去概括中国改革背后究竟是什么东西变化的?什么动作使我们带来财富的巨大的增长,我发现个人追求性质的办法就是使别人变得不幸福。在这样一个社会里面,个人追求幸福的最好办法,首先是别人变得幸福,就是为别人创造价值。计划经济下中国人也很忙,自然经济下中国人也很忙,但是计划经济下我们不创造财富,我们忙了30年,中国仍然是落后,甚至我们在农村,我离开农村的时候,我们村老百姓过的生活都说不如解放军过的,尽管他们老在忆苦思甜,现在我们改革30年之后,发现大家忙活的是国家富强了,人民生活提高了,所以我们应该继续沿着这条道路往下走。有关这本书的介绍就到这里,大家可以认真的看这本书的内容,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