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朱力平:应急响应与前线指挥管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6日 17:06 新浪财经

  

朱力平:应急响应与前线指挥管理

  2008年7月6日,“中国灾备管理战略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灾备管理未来》。新浪财经独家网络支持本次会议。图为公安部消防局总工、博士、少将、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常务理事朱力平发表主题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全权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8年7月6日,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万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中国灾备管理战略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灾备管理未来》。新浪财经独家网络支持本次会议。以下为公安部消防局总工、博士、少将、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常务理事朱力平发表主题演讲。

  朱力平:这个题目不一定非常准确,讲的时候可能会稍微有点离题。

  一、地震灾害基本情况

  大家都知道,这次地震破坏性非常大,受灾面积非常广,地震主震以后还发生了一万多次余震,我们到震中去,每天有数百次余震,这次震了以后,所有的通信、交通大面积中断,有的地方卫星电话都不通,就像一道峡谷,两边的山非常高。灾场确实非常震惊,我到了漩口,这里比映秀离震中都近,几乎所有房子都平了。

  二、公安消防部队抗震救灾主要情况

  我们国家地震局有一份应急预案,也就是救灾的实施计划,但是在这次地震中,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消防部队是公安部自己启动的,没有接到有关职能部门的具体信息,地震以后地震局的电话也很难打通,我们难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灾情信息,难以在第一时间实施针对性的力量调集。

  我们启动了自己的地震灾害跨区域应急增援预案,进入了二级战备,先后分四次调集了一万三千四百多名官兵,这次民航也非常配合,直接把特勤消防员和救援装备运送到灾区。灾区的面积比较广,我们的人都比较分散,都集中在各个重灾区里。我们消防部队中有一支特勤队伍,照片上穿橘黄色衣服的就是特勤队员。启动应急救援机制之后,还要考虑到所有的保障工作,但是很多地区自然环境比较恶劣,交通堵塞,我进到里面去以后没有账篷,所有干粮是背进去的,都是睡露天,条件比较艰苦。大的灾难事故必须有非常实用、能够起到作用的预案,我们调集了大量的抢险救援装备器材,还有医疗急救的器械,包括生命探测仪、破拆工具,这次救援装备中最重要的就是生命探测仪,主要有三种形式:音频、视频和雷达,还有一点就是在这次灾场中69条搜救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狗的嗅觉比人的嗅觉灵敏30万倍,一个小时可以搜寻3000-5000平方米,而且跟我们的侦检仪器配合以后效果非常好,我们还携带了很多救生用的婴儿呼吸袋、救生气垫等等。

  果断决策,科学指挥,全力抢救人员生命。如果我们在第一时间能够得到灾情信息的话,我们在人员装备的力量调集方面就会有的放矢,如果一次性就调集一万多人的话,可以在第一时间多救3-5倍的人员,因为所有灾情信息都没有,通信中断,也没有一个整体的体系能统筹考虑灾场到底有多大,到了现场以后再调,一共调集了四次。发生这种地震,我们如果在第一时间调集一万名消防特勤队员以上,第一时间就投放灾场,这样会起到更好的效果。我们的作战救援的指导思想是“救人第一”,我们消防部队在任何事故救援中也是贯彻这个指导思想。我们在灾区分了很多战区,战区里由全国各个增援省的消防部队集结在一起,在一个战区当中最多的集结4000多人,指挥体系就要由分散变为集中,所以建立了区域指挥长,便于统一指挥。

  营救生命的战斗一共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在人员密集场所(医院、居民楼)抢救被埋压的人员;第二挺进震中,扩大盲点,搜索生命范围;第三阶段,发起抢救生命的总攻。从地震的灾场来说,四川消防总队是第一到场的救援力量,第二批调集5000人。映秀这个地方可能大家比较熟悉,震的比较厉害,我们的一个警务处长走进去了,那时候没有路,余震不断,当时进去的时候到处有呼救的人,但是苦于没有专业的救援装备,没有专业的救援队伍,进去人也不可能用手挖,当时想叫解放军把我们的人空降进去,但是部队的资源不属于我们调度,经过协调,我们用三架直升机把特勤队员和装备送到了映秀,如果我们手中也有直升机的话,那就可以尽早地把有装备的专业人员投放到第一线,还会救活很多人,但是整体协调还是有问题的,没有救援装备、没有救援技术的人员进去之后发挥的作用很有限,从电视中可以看到,只能一块一块的往外传瓦片。所以灾场上老百姓有一个说法,见到了橘红色就是有生命的希望,也不是吹我们的消防部队,为什么呢?因为平时就是在各种各样灾害面前长期作战,这次一万三千四百多名消防战士,无一死亡,在余震这么厉害的情况下,在摇摇欲坠的建筑物废墟下挖洞挖进去,如果发生余震,随时都有可能垮塌,实际上消防战士用自己的生命换他人的生命,从技术训练上也是不错的,所以无一人死亡,也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漩口离震中只有几公里。

  第三个阶段发起抢救生命总攻,落实温总理救人、救人、再救人的精神。公安部前线指挥部在70小时时候发动了一个抢救生命的决战,从医学上讲,在灾场上72小时是生命的极限,这个可能还有出入,我们发动了总攻以后,挖出来的生还者有264名。

  地震以后产生很多次生灾害,这次次生灾害有火灾、化学危险物品的泄漏,因为毕竟震在农村,我们想象一下,如果震中在成都,次生灾害将会非常广泛,所有煤气管震断,各种各样次生灾害都会出现,火灾、爆炸、毒害,灾害后果将会非常严重,人员伤亡可能更加惨重。还有11名台胞被我们消防队员给救出来的,还有硫黄仓库的火灾,还有漩口镇医院的过氧乙酸泄漏等等。地震发生时,一列火车砸在隧道口,发生了猛烈的火灾,通过八天八夜的奋战,终于被我们消防部队成功处置了。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还是非常多的。我们动用18.55万件(套)装备,很多装备在上飞机前被民航拒绝了,比如说一些机动链锯、破拆器材等,他们说太危险了。看来我们在灾害前的准备方面还是有欠缺的,在今后的预案当中必须搞清楚救灾就是救灾,我们有一个链锯,把链锯的汽油全放了,到灾区还得装汽油,这不是很生态,在整个预案过程当中,就应该把这些内容全部搞的清清楚楚,我们是专业救援部队,靠的就是专业的救援装备、专业的救援技术,都要携带到灾区一线。

  我们消防部队总共救活了1701人,解救群众更多。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第一时间派出的力量还是不够多,如果第一时间就调一万多人员,所救人员的数字会多3-5倍。胡总书记、温总理也都表扬了我们。回良玉副总理赞扬道:“这次抗震救灾,消防特勤队伍立了大功了,你们是专业力量,有技术、有装备、素质高、作风顽强,在整个救援工作中发挥了突出作用,要对这支队伍大力表彰”!很多人呼吁要在消防部队基础上组建国家救援队,针对各种灾害的综合救援队伍。现在我们国家的现状是救援力量分散在各个部门,并没有像国际上的通行做法那样,依托于上下有效的救灾部队和指挥决策完全吻合的过程,国务院下面有应急办,安全生产监督局下面有安全生产应急中心,但是他们仅仅起到信息报送和值班值守的作用。国家层面的应急指挥中心如果跟处置灾害的应急救援部队完全分离的话,这时不利于救援救灾的,不适应我们救援的快速反应和灵敏的指挥。国际通行做法是救援部队跟指挥决策机构是一个层面上,而且所有应急资源必须统筹整合,分散的应急资源,行政成本大大提高。国务委员孟部长也表扬了我们,邵华泽一边看电视,一边给我们题词,他说:献大爱、吃大苦、立大功,我们是挺进到三江的第一支救援地物,那时候老百姓非常欢迎我们,我们把背的所有吃的东西都给他们了。

  三、公安消防部队抗震救灾的几点体会

  我写了一本书,叫《动态立体灭火救援圈》,这本书总体意思就是以重大危险源为基点,以数字化的构架为依托,在第一时间能够调集所有的器材装备人员以及各种资源,并且按照相应等级启动,这就是我们实战当中最需要的应急预案。

  我们把所有灾害归纳成四大类,所有的灾害全部涵盖在这里面,《动态立体灭火救援圈》这本书可以从所有灾害当中萃取出有可能产生最大的灾害,把这个灾害作为我们制作预案的基本点,对地震来说,中国现在有四大地震带,包括台湾可能是五大地震带,按照这个制定一个详细预案,国家层面应对此类灾害时候不会手忙脚乱,实际上这次指挥是有些手忙脚乱的,雨雪冰冻灾害来了,成立煤电油运指挥部,地震来了,启动了抗震救灾指挥部,而且都让总书记和总理挺在第一线。

  从制作预案的角度,安监局重大危险源是针对工厂本身安全管理的,20吨的汽油可能就是危险源,但对消防部队来说,对消防的应急救援能力来说,这算不上危险源。消防的重大危险源是本区域范围以内能够产生的最大的事故和灾害,或者火灾,是和我们的消防应急救援能力比对之后的,所以我把重大危险源旁边加一个星号,就是区别于我们国家安监局的危险源。

  动态立体灭火救援理论,以中间带星点的重大危险源为中心,有人员圈、装备圈、技术圈、保障圈等等,涉及到的所有应急救援资源都在这里面,通过时间可以计算出最佳动态的立体灭火救援圈。我们消防部队的机动性非常强。目前从公安部和消防部队层面上来说,在全国建立了七个救援战区,这些都是动态立体灭火救援圈的一些理论思想。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