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刘世锦:异地分散就业转型是灾民安置重要途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6日 10:56 新浪财经

  

刘世锦:异地分散就业转型是灾民安置重要途径

  2008年7月6日,“中国灾备管理战略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灾备管理未来》。新浪财经独家网络支持本次会议。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发表主题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全权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8年7月6日,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万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中国灾备管理战略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灾备管理未来》。新浪财经独家网络支持本次会议。以下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发表主题演讲。

  刘世锦: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

  汶川大地震以后,抗震救灾取得突破进展,痛定思痛,我们需要做应该做可能做的事情是什么?我想灾备就是在灾害发生之前应该做的防灾减灾的工作应该是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刚才宋会长也讲了,目前地震来讲,预报现在的难度还很大,但是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在灾害来临之前,我们对灾害发生的各种情况有一个比较充分的估计,对整个灾地的工作充分了解,即使灾害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是不可控,不可测的,但是发生以后我们受到的损失就会相对小。恢复重建的速度、效果也可以更好一些。所以我想我们现在研究灾备这件事情的意义,也是今天我们开这个会的意义。

  下面我想就一个问题,关于灾后灾民安置的问题谈一点我的想法。这个问题我想既是我们灾备人员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当然也是灾害发生以后,在恢复重建过程当中面临的一个问题,我想这次汶川地震以后,目前的灾民安置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谈一个思路。提出“异地分散就业转型安置”。现在讲的异地分散就业转型安置主要的内容,就是鼓励已经外出务工的灾民稳定的在外务工,帮助有条件外出的灾民外出务工,在供求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签订较长期限的就业合同,通过特定配套政策使灾区外出务工者及其一定数量的家庭就是他的家属,在居住、教育、医疗、社保和户籍等方面初步实现由农民到城市居民的身份转变。随着务工者及其家庭逐步融入就业所在地的经济社会生活,最终实现有效、稳定和可持续的安置目标。

  具体来讲我讲六个要素。

  第一,鼓励外出务工,在渡过震后应急救助恢复秩序阶段后,外出务工人员要固定他们继续在外务工,对有可能出去务工,目前还在灾区的可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其外出务工。

  第二,供求双方转折。就业是务工者和企业之间的事情,创造安置条件是政府的事情,这两者要明确分开。灾区居民是否愿意外出就业,外出到哪里就业?企业是否接受?接受多少?都要坚持自愿的选择,不能强迫命令,政府可以为灾民外出就业创造多方面的有利条件,比如说鼓励表彰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也可以对接受一定数量以上的灾民就业的企业以适当的优惠政策,比如说减轻税负等,但是都不能改变灾民就业自愿和双向选择这样的前提,这是防止以后出问题的一个必要的条件。供求双方决定就业意愿后,按照《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要求,确定一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比如说可以找两三年以后的劳动合同。

  第三,城乡身份转换。这是一个转型安置的一种含义。在确定灾民身份,签订就业合同的基础上,由就业所在地政府主持,比照当地城镇居民的居住、教育、医疗、社保等条件,给予就业者及其一定数量的家庭成员比如1到2人,大体和当地城镇居民相同的待遇。当然首先是住房的问题,这个是当务之急,也是最难解决的,可优先使用当地的廉租房,也可考虑安排面向低收入阶层的限价房和经济适用房,当然如果廉租房的话,租金可以有优惠。城乡身份转换主要着眼于在短期内对灾民就业创造一个稳定可持续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但水平不宜过高,过得去即可,长期发展主要靠灾民自身的努力,不能形成不合理的依赖。

  第四,配套政策的支持。上述就业的城乡身份转换的安排,将面临两个方面的困难,一个就是政策的缺口,再一个就是资金的缺口。对现行政策的限制,可以由国家针对灾民异地分散就业转型安置,制定特殊政策,特事特办,同时我们在设计上也可以考虑农民进城问题上的机制体制和政策创新的要求,对于资金缺口可以有两个补充来源,一个允许在灾区农民承包地和宅基地转为就业所在地的非农用地指标,这是一个探讨。另外可以灾民拿一点,政府补贴一点的办法,政府财政支出的规模相当大,拿出其中一部分资金给灾民安置是可以的,短期内国家重建的基金可以大一些,中长期要依靠灾民的自身努力,如果还有缺口,地方政府可以补贴一点。

  第五,分散安置就业。灾民外出就业的分布区域主要取决于各地的接受就业的能力,接受就业的可以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也可以是中西部地区,可以是四川省内非地震严重影响地区,包括震区周边虽然也有影响,但是影响不大,而且可以有就业能力的吸收。政策随身走,人到哪里就业政策落实到哪里,这是自然形成的结果,在政策上不鼓励。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