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粮价上涨 如何应对(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3日 19:52 新浪财经
沈明高:可以建立一个补偿机制,对低收入人群进行粮价补贴,确保他们不会因为粮食价格上涨出现生活水平的下降,导致社会的不稳定。相比补贴生产者,补贴消费者应该是更好的选择。 从政府角度来讲,假设政府把目标确定为每年粮价上涨不超过20%,如果上涨超过这一幅度,政府就干预。粮价上涨不超过20%,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只有1~2个百分点。同时,对低收入人群,政府可以采取一个补贴措施。现在民政部统计全国有低保人数是2200万,即使把低保人数扩大到一亿,按现在中国人均全年消费粮食120公斤计算,粮价上涨20%相当于每公斤增加大约1元开支,如果国家对低保人员实行每年120元钱的粮食补贴,补贴一亿人,一年120亿元就够了。而现在国家每年补贴农民每年的花费是789亿元。 更为重要的是,对生产者补贴就相当于对全体消费者补贴,而事实上,收入相对高的人群可以适当分担粮价上涨的成本,这也是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补贴消费者的另外一个好处是不需扭曲粮食价格,有利于发挥市场效率。 李国祥“:走出去”战略我们喊了很多年,中国公司到国外买地、租地生产粮食,据我所了解,个别企业是赚了一笔钱,但整体上是不成功的。作为一种尝试可以慢慢走着看,但是不能过分依赖。 从经济角度考虑,鼓励中国企业到国外买地、租地生产粮食肯定是合理的。但不能仅仅从经济角度来考虑问题,从中国粮食安全的角度看,粮食过去是一个政治性的东西,将来也会是。研究政治学的学者认为粮食是一个强大的政治武器。如果过分地依赖国外市场,中国在政治上就很难独立了。当然在世界粮食生产格局平衡的时候,这个问题不会发生,但是它偶尔发生一下子,国家就受不了了,像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这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吃人家的嘴短,作为一个大国,中国首先要保证自己粮食生产的独立性。 长期来看,过分地依赖粮食进口、农产品进口,过分地依赖国外的耕地,这种战略是有害的。不能过分夸大这样一个政策。 现在在粮食战略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矛盾特别厉害,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天天讲粮食安全。但是经济发达的地方政府却说,我们是发达地方,我们搞粮食生产是有劣势的,所以我们要发展非农项目,要多占耕地;经济不发达的地方说我们后发展的,也需要占用耕地。现在地方政府把耕地非农化、非粮食化的趋势和欲望非常强烈。 黄汉权:现在我们发改委已经在制定一个2008~2020年中长期粮食安全的规划纲要。就是坚持95%的粮食自给。这个是不会放弃的,这个规划是管到2020年的。 如果国家对低保人员实行每年120元钱的粮食补贴,补贴一亿人,一年120亿元就够了。而现在国家每年补贴农民每年的花费是789亿元 祁京梅:现在中央和地方有利益博弈的问题,前段时间国内发生粮荒,就是一些产粮区不储粮,觉得粮食生产、供应没有问题,地方部门觉得我还得花钱放库存,还得看管它,不划算。2004年的粮食价格大涨就是因为这个问题,有关部门互相推诿责任。中国有这么多人口,对粮食储存的问题一定要把握好,这既有经济的安全也有政治的安全。 黄汉权:农业“走出去”有几种方式。中国跟非洲的关系很好,可以在那里租地生产粮食。从经济的角度看,把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农业方面的成就和模式在非洲推广,这样既可以解决非洲国家粮食自给率的问题,提高他们的粮食产量,对解决世界的粮食安全有贡献,而且对解决中国的粮食安全也是一个好事。从政治角度看,西方老是说中国在非洲搞开发石油,去找矿,中国可以说现在我在那里发展农业,农业是不赚钱的,是去解决非洲粮食问题的。 “走出去”还有一种方式,中国对外依赖比较大的两个农产品品种是大豆和棉花。现在中国大豆进口的渠道和定价权都完全掌握在跨国粮商手中。如果中国能够直接走出去,在一些适合生产大豆的国家,如巴西、阿根廷,甚至非洲的一部分地区,建起我们的原料基地,从种植到运输一条龙,就可以避免在国际市场大豆贸易中的被动局面。棉花的生产也可以采取同样的策略。 李国祥:主要大米出口国不一定非得成立像石油“欧佩克”那样的组织,成立一个对国际大米价格具有高度垄断性质的组织。但是如果成立一个协调性的机构,就种植、贸易等重要的事情来协商,则对稳定世界大米的价格应该是有积极意义的。 黄汉权:成立大米出口“欧佩克”是不可行的,是反市场化的一种做法,这是一个坏事。就像石油“欧佩克”一样,现在油价高企就是因为其限制产量。如果真是有“粮食欧佩克”,为了这个小集团的利益,肯定会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 一个可取的地方就是建立国际间的出口、进口国家之间的所谓粮食贸易政策的协调机制,比如通过一些国际组织,在其倡议 或者协调下,粮食出口、进口国家坐在一个谈判桌上谈判,贸易应该是互惠的。大米出口“欧佩克”这种模式是不可取的。要不然石油出口国成立欧佩克,粮食出口国也成立欧佩克,天然气出口国也成立欧佩克,只要是资源型商品国家都成立欧佩克,那世界的资源型商品的供给和价格体系就乱套了。 庄健:成立“大米欧佩克”的事情还在探讨之中,目前来看反对的声音超过了赞同的声音,赞同的声音就那几个国家,有泰国、越南、老挝、缅甸等。如果成立这种“大米欧佩克”组织,实际上代表的是较小区域国家的利益,而受损的国家比较多。 中国的粮食政策首先是自给自足的,没有出口粮食换取更多利益的积极性。如果要加入这样一个组织,首先要对中国的国家利益、国际形象、国际地位做综合判断,而判断的结果应该是否定的态度。 泰国在国际大米贸易当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超过了10%,基本上能够左右国际大米的价格。泰国为什么倡议成立这个?因为在这个组织里面泰国能够得到很大的利益。现在粮食恐慌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每个国家都开始关起门来说要多进口粮食,而要少出口。实际上粮食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但是由于国际市场一炒作粮食短缺,许多国家就开始惜售。 成立一个大米出口国的协调组织或者协调机制是有必要的,通过适当的国际调节,能够缓解粮食问题。但是如果成立一个对价格垄断的卡特尔组织,这就是不同性质的问题。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