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2008年度“未来之星”六大发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6日 21:54 《中国企业家》杂志

  数据揭示“未来之星”的利器和软肋

  文 | 曾兰 金错刀

  “公司必须增长,但是以错误的方法寻求增长比不增长更糟糕。”哈佛商学院创新管理大师克里斯滕森的这句提醒,放在中国更加让人胆战心惊。

  什么是正确的高增长?谁是真正代表未来的新兴力量?

  这是《中国企业家》杂志一年一度的“未来之星——最具成长性的新兴企业”所要着重回答的。过去几年,我们通过不断深入调查、扩大视野及完善标准,以发现那些商业先锋的真经验、真问题。过去7年选出的的147位“未来之星”中,有一些经历了“错误的增长”,更多地找到了“正确的增长”模式,它们已经或正在改变中国商业的未来。而今年21家“未来之星”诸多数据的背后,不仅是一群庞大的“简朴、勤奋、聪明能干的可怕创业者”,他们还在吸纳不断完善的外部要素:创业板、资本、互联网、供应链等,以及更强的本土雄心。

  站在改革开放30年的节点上,我们发现:如果说以前创业只是少部分中国人的冒险,现在已经演变为数亿人的创业梦,在30年前,它被视为“投机倒把”,20年前被称为“下海”,10年前则变为“进军世界500强”。面对下一个10年,我们该有一个什么样的重新想象!

  本土雄心

  本土也能孕育出世界级竞争力?

  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重新思考本土的价值。

  几年前,为了寻找增长机会,很多企业家选择了“走出去”的模式,很多企业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在它们身后,一个有着“10亿消费者”的本土市场正在悄然崛起。仅仅在两三年前,经济学家们还在担忧国内消费如何能在GDP中吃入更大的比重,现在,一些专注在本土市场却获得极大成功的公司出现了,比如分众、百度、携程、盛大网络、腾讯等。以分众为例,它聚焦于中国本土市场,市值却超越了户外广告的两大世界巨头:美国清晰频道通信公司和法国德高。

  调查结果显示,为了确保国内市场的地位,新兴企业准备增加研发及市场营销方面的投入,努力扩大销售并加强国内市场份额。

  当我们问“未来之星”候选企业:2008年贵企业在经营方面准备采取哪些措施?调查结果显示,“扩大国内市场份额”是候选企业最迫切的举措,比率高达70.27%,比“推出新产品”(54.05%,排名第二)高出16个百分点。排名第三才是“引进外部投资”(37.84%),比排名第一的比率低了30多个百分点。(见图1)

  但是,本土雄心并不代表着固守本土。我们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候选企业主要市场在“中国大陆”(55.38%),其次是“中国港澳台地区”(10.77%),然后是“东亚地区”(7.69%)及“东南亚地区”(7.69%),另外还有“西欧”(6.15%)、“南美”(4.62%)、“北美”(4.62%)、“东欧”(1.54%)以及“其他市场”。(见图2)而在2007年,被调查企业九成以上的收入来自国内市场,其中,国内市场营收占企业总收入100%的有48.57%。

  “未来之星”候选企业在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谁?调查结果显示,先是“本土大型企业”(42.11%),接着是“大型跨国企业”(28.95%),然后是“本土中小企业”(26.32%),也有2.63%的企业表示现在“没有竞争对手”。而在3-5年之后的未来,它们认为,主要竞争对手的位置将发生变化。调查结果显示,第一是“大型跨国企业”(45.95%),第二是“本土大型企业”(40.54%),第三是“本土中小企业”(13.51%)。

  未来三年贵企业在哪个领域增加投入?调查结果显示,第一是“研发能力”(30.00%),第二是“市场营销”(27.50%),然后是“生产能力”、“客户服务”、“信息化建设”,比率相同,都为12.50%,最后是“内部管理”(5.00%)。

  非TMT产业看涨

  调查结果显示:金融/保险、能源、软件/芯片等高科技产品,成为中国市场最具增长潜力的行业;能源、传媒/出版、生物制药、软件/芯片,成为中国市场最具投资价值的行业。

  在未来3-5年中国市场比较有增长潜力的行业是什么?调查结果显示,第一是“金融/保险”,比率为51.35%,比去年高出18个百分点。第二是能源,尽管失去第一的位置,43.24%的比率仍然高于去年(33.33%)。第三是“软件/芯片等高科技产品”(29.73%)。与去年相比,除前面三个行业增长较快以外,“水务等公共事业”以及“家电”突破零的纪录,开始有人关注。与之相反的是,房地产、汽车、零售业均有大幅度下滑。其中,房地产今年是2.70%,去年是20.83%,相差18个百分点。汽车业今年是13.51%,去年是29.17%,相差近16个百分点。零售业今年18.92%,去年33.33%,相差14个百分点,2007年零售业曾经以33.33%的比率与能源、金融/保险并列第一。

  您对投资哪些行业比较感兴趣?调查结果显示,今年的前三名分别是“能源”(29.73%)、“传媒/出版”(24.32%)、“生物制药”及“软件/芯片等高科技”(21.62%)。与去年相比,增长最大的是“数码等消费类电子产品”,今年是16.22%,去年是0。第二是“仓储物流”,今年是18.92%,去年是9.09%。第三是“生物制药”,今年21.62%,去年13.64%。与之相反的是,与去年相比,下降最大的前三名分别是“房地产”、“旅游/体育/健身”、“教育”。其中房地产今年5.41%,去年22.73%,相差了17个百分点。旅游/体育/健身今年18.92%,去年31.82%(曾经是去年的并列冠军)。教育今年5.41%,去年18.18%,下降幅度惊人。(见图3)

  战略前瞻力:创业者最想培育的能力

  地震是否还会发生?股市明天涨还是跌?人民币是否还会升值?政府政策有何变动?明天是否有员工辞职?不管是宏观还是微观,对未来的种种不确定让人惶恐。正因为如此,战略、前瞻性、远见等基于未知状况的超前判断成为新兴企业的最大考验。

  商业模式、管理团队、独特的产品与技术,这三项几乎是每一个VC投资企业首要考虑的必要因素,但在问及“公司发展的关键因素”时,候选企业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调查结果显示,“公司战略的前瞻性”是公司发展在各阶段的第一关键因素。同时,作为一个成长公司的领导人,候选企业选择了将“远见”当作最重要的技能。另外,在资本对企业的作用中,候选企业也选择了将“战略”作为第一关键点。

  您认为企业从成立到现在,推动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哪些?调查结果显示,公司战略的前瞻性以绝对优势排列第一(86.49%),比团队执行力(51.35%)的比率高出了35个百分点。其次,清晰的商业模式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以48.65%的比率排名第三。

  贵企业从“快”到“好”的阶段,您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调查结果显示,排在第一的还是“公司战略前瞻性”;其次,“优秀的管理团队”和“团队执行力强”分别以35.29%和20.59%的比率排列第二、第三。另外,“有竞争力的产品”、“善于识别和把握机会”、“强有力的销售团队”以及“敢于冒风险”从企业成立到现在都有部分候选企业认为是关键因素,但在企业从“快”到“好”的阶段,却无一企业选择。(见图4)

  作为一个成长型企业的领导人,您认为最重要的技能是什么?调查结果显示,第一是“远见”(62.16%),第二是“诚信”(51.35%),第三是“专注于核心竞争力”(48.65%),这三项以接近或者超过50%的比率成为高成长企业领导人最重要的三大技能。当然还有部分技能也不可或缺,比如“创新能力”(35.14%)、“执行力”(24.32%)、“团队能力”(21.62%)、“沟通能力”(10.81%)、“激情”(10.81%)、“逆商指数”(5.41%)。

  您认为企业从成立到现在,资本对企业发展有哪些关键的作用?调查结果显示,“确立公司战略”是资本对企业的最大作用,以66.67%的比率排名第一。其次是“提高资本整合各种资源的能力”以及“促进团队强烈的成长欲望”,以58.33%的比率并列第二。(见图5)

  系统管理能力:创业型企业急需

  激烈的同行竞争、政府的行业管制、宏观经济的波动、优秀人才的缺乏、团队执行力的不足等内忧外患之下,同时运营体系和企业文化的弱势导致自己竞争实力的降低,要想以最强的姿态抢占或者巩固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内功修炼需要提升,找到优秀的人才来加强基础的经营组织及内部程序建设。

  在您看来,贵企业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调查结果显示,不是“更大的办公场地”,不是“寻求战略发展建议”,也不是“更多的钱”,最为重要的是“更好的经营组织和内部程序”(44.74%)。这一几乎近半的比率充分体现了候选企业对于加强系统力的迫切需求。(见图6)

  与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相比,您从几个方面评估本企业目前的竞争实力?调查结果显示,候选企业认为自己企业最大的竞争优势在于创新能力(4.647分),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第三的是管理团队(4.556分)和品牌价值(4.543分)。而排名最后两位的则是运营体系(4.333)、企业文化(4.306)。这表明,内部管理能力仍是新兴企业的软肋。

  品牌:上市之所欲也

  IPO向来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调查结果显示,若是企业达到上市条件,100%的企业会选择上市,而上市带来的最大的好处是“树立企业品牌形象,提升企业知名度”。(见图7)

  企业面临的最大财务挑战是什么?调查结果显示,第一是“扩大销售”,然后才是“资金筹措”和“财务治理”。和往届相比,本届候选企业更加重视“扩大销售”,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见图8)

  而企业下一阶段发展所需资金最可能的来源是什么?调查结果显示,“证券市场融资”和“引进风险投资”并列第一。与往届相比,今年“证券市场融资”的比率有所下降,而“引进风险投资”的比率则大大增强。另外,调查显示本届候选企业已经有67.57%的企业吸纳了风险投资,去年已经吸纳风险投资的只有56.52%。

  创业板悬念

  2001年,创业板概念轰轰烈烈地出炉,挑动了众多企业的兴奋神经,而本刊对于新兴企业的关注也从那个时候开始。时隔8年,创业板再次提上日程。对比2001年我们进行的一次“上市公司老总看二板”调查与今年针对本届候选企业及历届“未来之星”所作的创业板调查,尽管调查样本有所不同,我们仍发现历史的巨变。

  2001年“上市公司老总看二板”调查中显示,创业板为民营企业开辟了融资渠道,其最大意义在于“完善国内资本市场”(36.9%),其次是“有利于高科技企业的发展”(35.4%),然后是“有利于国内产业机构调整”(23.1%)。同时,当时的被调查对象对于创业板的发展速度相当乐观,绝大多数被调查者(87.3%)认为创业板“3-5年”内可以到达1000点。

  但今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新兴企业对于创业板的推出并不乐观,尽管有超过3/4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创业板早就该推出,可以在实践中发展完善。但在创业板对于主板的影响中,认为“优化市场结构”、“助推股指走向”与表示“说不清楚”的被调查者比率相同,都是46.15%,另外还有7.69%的被调查者认为“创业板会分流主板资金”、“股市整体走熊”。同时,计划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只有25.00%(见图9),而且众多企业(61.54%)表示要看一段时间之后才考虑买入创业板公司股票。(见图10)

此篇为精编网络版,欲知更多内容,请参见中国企业家网站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